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形势下国家出台的一些经济政策非常必要,这些政策的出台有些是依据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财务数据等会计信息。目前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益,伪造虚假财务数据,给国家和广大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进而影响国家宏观调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失真的应对方法做初浅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第一条就是客观性原则,即会计记账和报表的披露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它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总体要求。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于国家制定宏观政策、企业长远发展、投资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来看,会计造假,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严重的导致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因此,加强法律法规监管,从源头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刻不容缓。
  1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成因
  1.1 会计法律法规政策局限性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其一,目前我国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各行业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法律法规,是各行业会计工作遵循的指南。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兴业务不断出现,现有的准则、制度虽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但仍然具有一定主观性,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会计准则等制度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企业在处理有关会计问题时无法可依,或者在处理业务有多种选项时模糊不清,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其二,目前國家的一些行政机构对于公民出现刑事犯罪严惩不贷,但是对于企业出现的会计信息披露虚假的情况在遵循会计法律法规上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局面。具体表现为重罚款,轻处罚责任人,尤其是对企业法人更是没有惩罚,这样造成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责任和代价较小,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促使企业管理者铤而走险违法违规。
  1.2 企业管理者利益驱动且监管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其一,会计信息失真最根本的原因是各种利益因素的驱使。作为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其信息的受用者为政府机构、所有者、投资人等,他们关心的是企业经营的好坏,其直接影响着国家税款的收取、企业收益和分红。当各方利益发生冲突时,主导着企业经济命脉的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粉饰输出的会计信息,掩盖企业获利多或亏损的状况,骗取国家税款或骗取投资人继续投资。
  其二,企业内外部监管不严也对会计信息失真起不到制约作用。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通常是在管理者领导下,监督制度不健全,责、权、利不明确,在出现问题时,通常是为完成任务,与管理者一起违规。企业外部的监管机构如:税务部门关心的是国家税款足额上缴、工商部门关心的是企业年检是否正常,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开展监督,没有共同联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审计机构以盈利为目的,不排除为企业弄虚作假的行为。
  1.3 会计从业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低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的输出最终是由会计从业人员来执行的,其综合业务能力、职业道德高低,是否有坚定的职业操守都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行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政策、法规不断更新,而一些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强,思想固化不变,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正确地进行会计的计量、确认。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准则中规定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时,不能准确地判断与把握,造成会计信息不准导致失真。另一方面,受环境影响或管理者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忽视会计法律、法规,追逐私欲,明知伪造虚假会计信息损害国家和投资人的利益,还是铤而走险,将管理者的违规旨意付诸实现。
  1.4 企业在会计工作中未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造成的信息失真
  当前,信息化以其高效精准的特点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会计行业的信息化也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大数据”“云计算”等代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专有名词不断出现,但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还存在意识落后、技术落后、不愿投入资金的情况;相关从业人员不具备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没有意识进一步将会计专业知识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或者将会计信息化仅仅停留在用会计软件代替手工记账,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的便利,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处理大量数据高质量的需求,造成信息失真。
  2 应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 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制约作用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从根本上要加强立法,并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当前经济业务的类型和形式不断地翻新,在会计业务处理中起主导作用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要配合这种变化,在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和本国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地修订和完善。2014年正式修订了五项,新增了三项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了一项准则解释,对于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有一定的作用。与之相配合的企业会计制度是指导财务人员进行会计计量、确认的具体法规,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完善,将有些模糊的会计处理模式标准化,并且对于特殊的经济业务有一定的指导性规范,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同时,充分提高会计法在整个法规中的地位,细化虚假会计信息处罚的法律条文解释,让每个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行为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并对违反者给予重罚,使违规的财务人员和其幕后指使者望而止步。
  2.2 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及社会监督为一体的管理机制
  其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质量。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构,确立各部门的相互制约关系,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定岗定责,让不同的岗位相互牵制、相互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杜绝了经营决策的失误与信息造假,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独立的财务部门和权威的内部监督还能摆脱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其二,加强政府、社会的监管力度,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独立于企业外部的财政、税务、工商、社会审计部门的监督能弥补企业内部监督的不足,各部门虽然职责权利不同,但是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管目标是一致的,各部门各负其责,又要加强配合和协作,齐抓共管,定期不定期下企业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加惩罚力度,并进行曝光,使损害国家和投资人利益的企业及管理者受到制裁,也对一些有侥幸心理打政策擦边球的企业吸取教训有所收敛。
  2.3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会计信息造假的操作者是财务人员,因此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尤为重要。随着会计法律法规的不断修订,要求从业人员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法律法规不解的地方要通过一些渠道弄通弄懂,以防在具体工作时理解不到位导致处理业务偏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外,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也会导致他们在利益诱惑下迷失,纵容了会计造假。企业应定期进行此方面教育,在技能培训的同时,穿插一些违反财经法规案例的介绍,让从业人员时刻警醒,从源头堵住会计信息失真。
  2.4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确保为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在会计领域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发展的结果。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共享,随时输出财务信息。其高效精准的特点成为会计领域里的一次变革。企业应构建会计信息化网络平台,把信息化作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一种工具,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效率及透明度,通过模块间高度的兼容性进行财务报告的分析,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企业财务水平全面提升,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财务人员造假,保证了会计信息真实性,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艳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5).
  [2] 邹蓉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纳税,2018(03).
  [3] 朱美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01).
  [收稿日期]2019-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