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进一步实现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本文首先对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中涉及的相关理念進行概述,并通过容扩民族音乐、吸收民族文化、吸取民间艺术精髓、综合强化艺术团队实力等方式,助力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中国歌剧;创作;自我品质
  0 引言
  歌剧是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延展而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自西方流传至世界各国,其整体发展进程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艺术发展水平,而歌剧自西方传入中国境内的流传时间较短,但经过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人的融汇与刻画,已经独立自主地形成了一种极具东方艺术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了使中国歌剧的发展走向一个长远的辉煌征程,从中国走向世界,目前最应做的便是自我品质的确立。
  1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概述
  1.1 中国歌剧概述
  中国歌剧是在20世纪初期,通过文化文学交流引进西方歌剧艺术表演形式,自西方歌剧中吸取精华及特点,结合我国独有的文化特色,综合形成的一种不同于西方歌剧并极具中国戏曲文化特色的独特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也是文化艺术发展进程中一项丰碑式的存在,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中国歌剧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演,在行进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有深深的足迹,人们可以通过中国歌剧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歌剧与西方歌剧、中国戏曲、民族文化、地方民乐间的渐进式融合,纵观现今中国歌剧的发展全貌,解读什么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歌剧。[1]
  1.2 中国歌剧特征
  中国歌剧自引入起,从发展初期步入发展高峰,掀起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文艺潮流,通过作品的更替印证了时代的变迁。中国歌剧虽源自西方,但确不同于西方歌剧,中国歌剧在引入发展后将民族的传承艺术融入歌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中,通过传统艺术的融合,形成了极具东方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便是中国歌剧前中国二字的由来。中国歌剧源于人民、发展于人民、兴盛于人民,中国歌剧形成的初期目的便是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这是其有别于西方歌剧的本质上的差异,中国歌剧的存在即为人民而存在,万事皆为民,取于民献于民,人民的需要便是中国歌剧发展的方向,这是中国歌剧永存不变并一直坚守的终极特征,是一种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2 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
  2.1 容扩民族音乐,吸收民族文化
  历史文化的传承将大量的民族音乐素材保留并流传了下来,为中国歌剧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中国歌剧有别于西方歌剧的便是其极具东方民族文化艺术特色这一本质上的区别,丰富的民族音乐素材为中国歌剧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及创作灵感,有助于中国歌剧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及表现形式,以此特色闻名,走向国际艺术舞台,将中国歌剧的特殊表现形式呈现于众人面前,使世界通过中国歌剧了解中国、爱上中国。[2]
  2.2 吸取民间艺术精髓,转型融合引为己用
  在中国民间戏曲的传承及表现形式中,唱、念、做、打便是其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戏曲表述中通过念白的表现形式,将故事梗概讲述给观众,使观众了解故事情节,并在表演中利用乐器及乐曲的配合将人们引入戏曲讲述的情节氛围中,最后利用唱腔的转变实现情绪的转控,使观众融入曲目表述的情节中,引人深入,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识。在中国歌剧的创作中,积极地吸取了民族戏曲中的精华,并将中国民间戏曲的表现形式与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进行有效的综合式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3]
  2.3 综合强化艺术团队实力,助力发展前行
  中国歌剧虽源自西方歌剧却不同于西方歌剧,西方歌剧自发展初期直至传入中国境内,其自身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而此时的中国歌剧才刚刚起步。同时由于东西方国情不同,歌剧在中国真正走向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但由于国情,当时整体的歌剧创作及构思团队极不完整,并且思想创作意识没有实现统一,阻碍了中国歌剧的发展。歌剧的创作离不开优秀的人员及优秀的团队,应对专业的创作团队进行专项性的培训,助力团队中每一位成员实力的提升,同时在培训中应添加默契磨合课程,从而强化团队整体实力,提升人员的创作能力及工作积极性,助力中国歌剧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4]
  3 结语
  5000年的文化传承为新型艺术形式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养分,在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中不能缺少文化传承的助力,愿中国歌剧能在民族艺术的助力下走向世界,使世界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参考文献:
  [1] 蒋将.回顾中国歌剧的发展——中国歌剧自我品质的确立[J].中国文艺家,2017(4).
  [2] 苏磊,马克实.中国歌剧的发展回顾和自我品质的确立[J].作家,2011(20):211-212.
  [3] 欧璐莎.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 杨艳迪,黄宗权.对中国歌剧现状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上海艺术评论,2016(2):30-31.
  作者简介:王博(1985—),男,甘肃西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