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玩偶之家》的戏剧冲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9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复排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在观众中引发了一股小热潮。为适合中国观众,吴晓江导演将《玩偶之家》进行了大量的改编。改编之后的戏剧主要呈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与原剧在戏剧冲突方面有何不同呢?我们有必要先理清原劇的戏剧冲突。本文从戏剧主要冲突、戏剧冲突的表现和戏剧冲突的结构3个方面深入探讨易卜生《玩偶之家》的戏剧冲突。
  关键词:《玩偶之家》;戏剧冲突;冲突表现;冲突结构
  2019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复排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并连演了十多天,在观众中引发了一股小热潮。编排戏剧的导演并不是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的舞台,而是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改编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话剧。导演吴晓江将140年前发生在挪威的故事移植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将西方的圣诞节替换为中国的春节,红灯笼、贴春联,一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令观众倍感熟悉。古色古香的雕花长椅、木质方桌、对襟旗袍、笔墨纸砚,伴随着京剧唱段和民间乐调,令身处2019年的观众瞬间穿越回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吴晓江导演改编后的《玩偶之家》讲述的是挪威姑娘娜拉为了爱远嫁到中国,为了丈夫她努力做一个贤惠妻子,学汉语、学京剧、学做中国菜,努力融入中国的社会;但丈夫却因娜拉私下借钱而对她横加指责,认为她毁了自己的声誉。经此一事,娜拉看清了自己在家中的“玩偶地位”,毅然离开了这个她曾努力维系的家庭,返回了挪威。可以说,此剧为了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作出了大量的修改,尤其是台词方面改动较大,其中2/3的台词经改编后更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其实,这不是这部剧首次被改编上演,它曾于1998年、2001年和2006年3次排演,每次都能引发观众的巨大热情,也都带来不小的争议。“改编后的《玩偶之家》的戏剧冲突主要围绕中西文化差异、人们的价值冲突以及人性的对比思考来展开”,导演吴晓江在采访中如此介绍。这样的改编是否合理?是否有损《玩偶之家》这部世界名著的威名呢?观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易卜生在《玩偶之家》这部戏剧中设定的戏剧冲突是什么。本文将从戏剧主要冲突、戏剧冲突的表现及戏剧冲突的结构安排3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戏剧主要冲突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塑造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现象、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1879年,易卜生发表了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这是易卜生根据其一女性友人的真实经历创作而成的一出三幕剧。《玩偶之家》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娜拉为了给病重的丈夫海尔茂治病,伪造签名借钱。事情败露后,海尔茂暴跳如雷,指责娜拉败坏了其名誉、断送了其前程。虽然后来有惊无险,但经此次家庭风波,娜拉已看透了海尔茂的自私和虚伪,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他的玩偶,果断勇敢地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剧本出版两个星期后,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皇家剧院首次公演。可是这部剧上演后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的主流媒体站在资产阶级当权者的立场上,纷纷指责易卜生触犯了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观念,违背了传统的男权社会的规范。《圣经·创世记》中写道,上帝从男人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创造了女人,因而女人是男人的附庸,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所以接下来的一千多年,受基督教思想影响深远的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军事、家庭等领域中,所有权威的位置都留给了男性,女性只有无条件地服从。正是基于这种男权思想,当时的主流媒体认为:此戏剧鼓励妇女不顾家庭、丈夫和女儿,独自出走,这简直是伤风败俗。他们认为这出话剧的结局,应该改成娜拉放弃出走的念头才对。而娜拉在看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后,决心争取自身的解放,争得同男子一样的权利;因而剧本最后娜拉“砰”的一声关上了大门,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这是女权思想萌芽的表现。因此,剧本中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就构成了这部戏剧的主要冲突。
  在剧本中,海尔茂是一名典型的主宰家庭的男权主义者,专制、唯我独尊。他不仅把持家庭的财政大权、信箱钥匙,还控制妻子的一切兴趣爱好。比如,他不喜欢女人缝纫,不喜欢娜拉吃甜饼干等等,总之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都要听从他的意愿行事。娜拉平日里也愿意接受海尔茂的管控,不在他面前做针线活,不在他面前吃杏仁甜饼干,那是她把这些看成是爱丈夫的表现而心甘情愿接受的。娜拉是爱海尔茂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为了海尔茂,她甘愿做一切事情,独立借债、独立还债,甚至当危险来临时她为了保全海尔茂的名声已做好自我牺牲的打算。可这并不表示娜拉会为了海尔茂而毫无底线,丧失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她独立借债和还债,过程虽然艰辛,但是她也从中认识到了自身力量的巨大,这令她惊喜万分。她从生活的磨砺中享受到的是尊严的快感,这体现了娜拉潜在的、尚未觉醒的自我意识,这也成为娜拉后来觉醒的思想基础。当娜拉看清了海尔茂的虚伪自私后,她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有人说,娜拉身后的关门声比滑铁卢大战的大炮还要响,因为这个关门声就表明娜拉为了维护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向整个男权社会提出了挑战。
  可见,在剧本中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的冲突是在家庭琐事中逐步展开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激化的。
  2 戏剧冲突的表现
  戏剧冲突在戏剧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内心的冲突和人与环境的冲突3种形式。这3种形式的冲突有时独自展开,有时又相互交错,共同创造出作品的戏剧性。
  2.1 人与人的冲突
  戏剧中最常见的冲突是人与人的冲突,即表现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各种矛盾的相互碰撞导致戏剧性的产生,也称为外部冲突。在这部戏剧中,共出场11个人物,除了与剧情发展关系不大的保姆、女佣人、脚夫及3个孩子之外,其余5个人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他们中有夫妻之间的冲突,有恋人之间的冲突,有朋友之间的冲突,也有债权之间的冲突。   夫妻之间的冲突指的是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冲突,这也是这部戏剧最主要的冲突。他们之间的冲突就是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交锋的主要阵地,是围绕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来展开的。海尔茂把妻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庸,拒绝给予妻子平等的尊重和应有的权利;而娜拉不甘心充当丈夫的玩偶,想要争得同男子一样的权利,故而二者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恋人之间的冲突有两组,即林丹太太和柯珞克斯泰之间的冲突以及娜拉和阮克大夫之间的冲突。林丹太太和柯珞克斯泰原先是恋人,因外在因素而分手,柯珞克斯泰因此对林丹太太产生了误会,且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在剧本开篇,也正是由于林丹太太的出现,才加剧了海尔茂要辞退柯洛克斯泰的决心和速度。被弃之痛加上夺职之恨,令二人多年后的重逢充满了火药味,剑拔弩张。这对恋人之间的冲突在剧本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加速了娜拉认清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为其觉醒立下大功。娜拉和阮克大夫之间严格说来不能算是恋人,顶多算是暧昧。阮克大夫对娜拉有情,娜拉也一直明白,可是她却不点破,也不拒绝,企图利用善良的阮克大夫对自己的深情来获取他的帮助。有人说这是娜拉身上的一处缺陷,应受人诟病。确实,在此事上娜拉理应受到指责,可是随着阮克大夫的病重和离去,娜拉幡然醒悟,为自己过去的言行感到羞愧。这个缺陷使得娜拉这一形象更加真实,更加生动,为其最后替女性发声的举动赢得了不俗的人气。
  朋友之间的冲突指的是海尔茂和同学兼同事柯洛克斯泰之间的冲突,围绕着是否辞退柯洛克斯泰而展开。这一冲突不仅暴露了海尔茂庸俗小气的品性,而且还引出了另一组冲突,即债权之间的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令整部戏剧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债权之间的冲突指的是娜拉和柯洛克斯泰之间的冲突,围绕娜拉能否为柯洛克斯泰保住银行中的职位而展开。如果娜拉不帮助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就要向海尔茂揭发娜拉伪造签名一事。这把娜拉推入了痛苦的深渊之中,这是她觉醒前必经的煎熬,之后娜拉就大彻大悟了。
  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冲突是戏剧的主要冲突,直接为揭示作品的主题服务,而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虽不直接呈现主要冲突,但也推进了剧情发展,为主题的深化和矛盾的激化立下了汗马功劳。
  2.2 人物的内心冲突
  人物的内心冲突,也称为内部冲突,是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因此剧作家都非常重视对人物内心冲突的刻画,尤其是悲剧更是擅长此类。它往往通过对人物内心冲突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纷乱繁杂的情感,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使戏剧散发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易卜生在创作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的内心冲突,尤其在此剧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娜拉在受到柯洛克斯泰的要挟之后,既害怕海尔茂知道,又期待奇迹会发生;阮克大夫既想向娜拉表白自己的情感,又担心失去娜拉的友谊;林丹太太既想得到银行的职位,又担心柯洛克斯泰失业后的生活。这些都令剧中人物陷入了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既使人物丰满立体,更具魅力,又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3 人与环境的冲突
  这里所谓的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往往是因为人物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环境不协调不融合,戏剧冲突由此而来。在此剧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圣诞节前后。天气寒冷,寒风呼啸,给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悲凉的气氛。而剧中人物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最后解除误会,并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重新走到了一起;娜拉也是带着“奇迹会发生”的期盼走出了家门,开启了新的生活。他们对未来的期盼与此时外界的寒冷是极不融洽的,这就形成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在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中,剧作家会使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或者采取把社会环境“人化”的方式,即把人与社会环境戏剧化为剧中某个具有典型性的人物;或者采取把社会环境“物化”的方式,即把社会环境戏剧化为具有象征性的道具,如《椅子》中充斥着整个舞台的椅子;或者采取把社会背景描写成对人物发生重大影响的背景的方式。在创作实践中,剧作家可能采取其中一种形式或多种形式来呈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在《玩偶之家》中,易卜生主要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即将社会环境“人化”的方式。娜拉面对的是一個男权思想盛行的时代,而海尔茂就是这个社会环境的“人化”,所以娜拉对整个男权社会的抗争就转化成了娜拉对海尔茂的抗争。男权思想与女权思想之间的冲突就转化成了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冲突,这也是这部戏剧的主要冲突。
  3 戏剧冲突的结构
  《玩偶之家》是一出三幕剧,整部作品冲突尖锐,扣人心弦,这与剧作家对整部作品宏观把控的熟练和谋篇布局的巧妙密不可分。
  《玩偶之家》的戏剧结构严谨周密。易卜生是通过层层“笋”的方式来展开情节的描写的。由林丹太太的到访引出娜拉借债治病之事,由林丹太太求职引出海尔茂要辞退柯洛克斯泰一事,进而引出柯洛克斯泰就是娜拉的债主。柯洛克斯泰以伪造签名要挟娜拉为其保住银行的职位,从而引发了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剧烈冲突。情节设置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此外,《玩偶之家》的戏剧结构高度集中,场景集中、时间集中、人物集中、情节集中。整部戏剧从始至终都发生在海尔茂家那间颇为温馨的客厅中,剧情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的三天时间。直接出场的人物虽有11个人,但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只有5个人,剧情更是集中在两个人身上,即娜拉与海尔茂。贯穿全剧的就是娜拉对以海尔茂为代表的男权社会的抗争这条单一的情节线索。可见,《玩偶之家》充分体现了戏剧艺术的结构魅力。
  易卜生使用了“追溯法”来构建《玩偶之家》。追溯法,又称回顾法,指剧中某些情节早就已经发生了,而幕启之时正是后果即将显现之时,剧情发展达到高潮之时;而前因则通过剧中人物回顾的方式呈现出来。追溯法源远流长,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中首创这一结构模式,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也运用了这一结构模式。在《玩偶之家》中,一开始就矛盾重重:柯洛克斯泰利用借据要挟娜拉为他保住银行的职位。柯洛克斯泰为何能要挟娜拉?娜拉为何又甘愿受摆布?一切缘由皆通过追溯法的方式给交代了出来,原来娜拉8年前曾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追溯法的运用能使剧本结构集中,情节紧凑。
  易卜生在塑造全剧时还使用了悬念的手法。何为悬念?悬念是指剧作家为了激活观众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结构处理上采取的一种手段。易卜生在此剧中多处采用了悬念手法。海尔茂为何要辞退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何能要挟娜拉?当揭发信发出后,虽然娜拉深爱着海尔茂,从内心相信海尔茂会承担起一切重担,但海尔茂到底会如何选择?读者和观众都不知道,剧作家在剧中留下了一个个的悬念,令读者和观众带着极大的好奇去探寻答案,去等待剧情向前发展。在结局处易卜生还安排了一个新的悬念。戏剧结束时,娜拉对海尔茂说了声“再见”,就拿起手提包从门厅走了出去,观众只听见楼下“砰”地传来关门声,幕就落了。这“砰”的一声既宣告了戏剧的结局,又唤起了新的悬念,即娜拉出走后会怎样?这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很多学者,如郭沫若和鲁迅等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今后还将有源源不断的读者去思考这个问题,从而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综上所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主要冲突是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之间的冲突。娜拉作为一名觉醒了的女性,已经成为妇女解放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而中国改编的戏剧虽然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但已将原剧中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的激烈冲突转变为中西文化的剧烈碰撞,已丧失了其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但不管怎样,吴晓江导演执导的这出剧令中国观众熟悉了《玩偶之家》,熟悉了易卜生,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影响力,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 易卜生(挪).易卜生戏剧四种[M].潘家洵,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 张红霞.“戏剧冲突”透视[J].剧作家,2007(03).
  [3] 樊庆斌.关于戏剧冲突的冲突[J].剧作家,2008(05).
  [4] 佟德真.也谈“戏剧冲突”[J].戏剧艺术,1979(02).
  [5] 陈默.谈性格冲突[J].戏剧报,1961(Z3).
  [6] 王鸿儒.论戏剧冲突[J].戏剧之家,2017(10).
  作者简介:李丽芳(1980—),女,江西于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