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以输出为驱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发展的需要。文章“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型高校英语口译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了“以输出为驱动”理论的内涵,分析了目前高校口译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以输出为驱动的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以输出为驱动;口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113-02
  一、相关概述
  2008年,文秋芳教授基于Swain的输出假设发表《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一文,在心理语言学、二外教学、职场英语需求度、“学用一体”理念等基础上,提出“输出驱动假说”这个概念,在英语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更好地满足未来就业市场的需要,就应当实现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将语言的社会性功能融入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输出驱动理论符合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现实环境及就业需求,因此如何从“输出为驱动”的视角出发,改革应用型高校口译课的教学模式,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二、应用型高校口译课教学现状
  首先,目前应用型高校的口译课程在任务设置上,更强调“输入驱动”。由于课时不足、师资有限,许多学校将口译教学重点放在词汇、短语、句型结构和句型操练上,讲授中过度注重单词短语的理解和单句的翻译,而忽略“输出”环节,学生即使“输入”了一些词组和句型,也无法胜任真实场景的口译实践。
  其次,输出的内容设置不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地域性定位。口译内容的设置多根据教材来定,集中于政治、外交、经济等主题。对应用型高校的学生来说,输出主题设置偏难导致学生难以流畅地口译,影响他们的信心和兴趣。此外输出内容不适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的大学,也不适合以实用为导向的口译就业市场的需要。在真实的市场中,毕业生接触不到大型会议等输出场景。在课堂以此类输出内容作为核心就不合适。
  最后,输出类型单一,纯“口译任务”的输出使英语专业毕业生不再具备竞争优势,以输入为驱动的口译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
  三、“以输出为驱动”的口译教学模式改革
  (1)输出的任务设置要重视学生口译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三大平台”为驱动,帮助学生练学结合,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三大平台分别为:口译实训平台、会议口译模拟实训坊和同声传译实训坊。口译实训平台主要介绍口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重点讲述口译技巧,使学生了解口译的标准、译员的职业精神、口译笔记的方法、如何译前准备,掌握口译中听入、解码、记忆、转换和协调技能,为提高学生口译素质,增强现场口译能力打基础;会议口译模拟实训坊引入国外翻译课程中比较流行的“翻译工作坊”,是以项目为导入,开展各类专题的“口译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教师设计一场全班参加的就某专题开展的中外记者招待会或国际会议,将学生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学生做会务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对口译会议项目的流程有全面的了解;一部分学生做发言人团队,主要负责根据会务组拟定的主题,选取来访嘉宾的稿件,设计记者提问的问题、与口译人员组及会务组有效沟通等,以此帮助学生对口译的演讲方工作流程及内容有初步认识;一部分学生成立口译小组,根据会务组提供的主题进行专题口译的译前准备,并做现场口译,以此帮助学生对会议口译现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声传译实训坊的第一步是教师通过课程,重点讲解同声传译理论、技巧和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对同声传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二周和第三周将完成英译中、中译英两部分的同声传译实训。
  (2)输出的内容设置要将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等要素纳入考虑,以广西地区高校的口译课程为例,其内容选择与东盟国家、广西本地区契合,凸显了口译教学的地区性特色。首先,本课程前期将开辟语音听辨环节,听辨带有地方口音的英语篇章,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并适应东盟国家的语音特色。其次,本课程的语料大部分将来源并立足广西区内的大型会议、会展、模拟场景等,帮助学生更了解和熟知广西的经济发展,以便更快更好地与职业实现无缝连接。最后,在第二学期的口译课程中,章节设置的重点将结合广西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地区性需求,设置包括广西民俗文化、广西特色观光旅游、东盟国家关系、东盟博览会等专题的口译环节。
  (3)以输出为驱动的口译课程建设要凸显口译教学的实用性特色。口译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口译市场的要求,口译课程的定位可以引导教与学的方向。从前期的口译市场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广西地区使用频率较高的领域包括经济商贸、文化传媒、教育交流和外事外交等。其中经济商贸比重约为36%,这说明在中国——东盟战略部署下广西地区口译市场展现无限的商机,同时也大大满足了口译工作需求。经济商贸的口译比例遥遥领先,足以说明在实用型口译课程中必须对商务口译有所侧重,为学生更好地面向市场提前做好准备。结合这一实际,教学团队将重点收集和總结与口译市场相关的语料,旨在解决口译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帮助口译学习者在提升口译能力的同时,扩大对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维度的理解,为成为应用型口译人才打下基础。
  (4)口译任务输出的难度要与学生语言基础契合,凸显口译教材循序渐进的特色。口译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语言基础,使学生能胜任口译任务、热爱口译课堂、享受口译过程。本次课程建设以广西地区应用型大学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将口译主题操练分为三个部分,从单词、常用表达、段落、篇章到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按照从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
  (5)口译课程建设的手段要与现代教学技术契合,凸显口译教学的时代特色。在编写教材时,要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课堂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助;同时也利用新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利用App、微信课堂等形式自主学习,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保证教学质量。
  根据行业报告,中国市场内需求量最大、人才最紧缺的翻译人才有四个方面:文书翻译、会议口译、商务口译和联络陪同口译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高校与岗位无缝对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输出为驱动”的口译教学模式的改革,对英语专业口译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变传统的输出任务设置、内容设置和输出任务的难度及输出手段的多维应用,对应用型高校建设符合大学定位的口译课程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2]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以输出为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JGA367)。
  作者简介:宋歌(1984—),女,江西萍乡人,副教授,硕士,教学科研部副部长,研究方向:口译理论与教学、双语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