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医结合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伴随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在对保持健康方式的选择开始追求理性和科学。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体医结合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设计展开研究。研究认为:体医结合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能将健康医疗和体育锻炼进行相互补充和渗透,是当前教学的主要发展目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体医结合的教学方式也是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b)-0142-02
  体医结合就是将体育运动与医学治疗结合在一起,这种健身方式以医学为基础,以体育锻炼为载体,利用体育锻炼的方式代替医疗,让身体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健康状态。高校体育手段,应该将体医结合的体育训练纳入教学目标中,借助传统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技能,结合医学治疗,创建出更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帮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1  体医结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已经成为大家认可的常识,但是如何运动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如何进行体育锻炼才可以预防和缓解疾病是大部分学生所不知道和了解的。体医结合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是用体育锻炼的方式对医疗进行补充,可以促进和改善人体的机能,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帮助学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也能有效缩短生病学生的康复时间帮助学生快速恢复健康,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全面素质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需求,体医结合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多重的意义。
  2  體医结合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设计
  2.1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良好的体育习惯,并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体医结合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健身培养是体育教学的方式。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让教师在课堂上下功夫让体医结合的体育健身方式纳入学生的思维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学生在高校体育课堂上,不仅要学会如何锻炼身体,还要学会如何引导别人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2.2 对学生的专业进行划分
  每个学生进入高校,都会选择专业,选择的专业大部分都与学生未来的工作息息相关。学生选择的专业具有自主性,专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体育训练与学生的专业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快乐的享受体育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健身服务,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比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会进行打针等实际教学训练,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使用到手腕的力量,所以教师针对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平时体育课上对其进行腕力及手指力量的训练,如进行转盘,飞镖类项目的训练。
  2.3 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划分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健身训练,可以从个人需求进行划分。高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授课时,都会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学生根据自己的测试结果,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会有一定的了解。身体素质不达标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他们的基本身体机能训练,让其达到基本标准。身体素质达标的同学,教师可以与其进行交谈,看看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发展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平衡力等方面,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再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专门为学生制定健身计划,帮助学生更好的追求健美。
  2.4 开展康复治疗的体育训练
  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遭受到疾病的困扰。在治疗疾病及恢复身体健康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叮嘱。学生已经习惯了生病去医院治病,或吃药治疗,或打针输液治疗。其实,运动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运动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合理的运动还可以加快病情的恢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运动的重要性。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在创立之初就可以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功能。教师可以将之引入到学校课堂中,帮助学生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针对亚健康,或患有疾病、正处于恢复期的学生,教师可以开展具有康复治疗活动的体育训练,如易筋经等。教师还可以根据疾病治疗的原理,自主设计出有针对性训练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疾病预防工作。
  2.5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体育教师可以从体育运动产生的效能出发,对具有医疗作用的体育运动进行合理的讲解。尤其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疾病预防,帮助学生进行恢复锻炼,甚至可以对学生疾病的治疗产生有利影响的体育运动,进行重点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医学原理尤其是针灸、推拿、穴位、气息调节等人体生理学知识进行理论教学,教师可通过理论模型或人体模型或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展示人体的机能和运转原理,让学生了解人体内部的肢体功能,内部器官,神经网络以及血液循环等在健康与亚健康状态下的区别。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人的身体机能有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科学的灵活的选用体育锻炼方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如:女学生在月经期间容易产生痛经,会痛苦不堪。针对这个病症,女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课上所讲内容,进行胸膝运动,扭腰转臀运动,叉腰摆动腿运动,叉腰下蹲运动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有规律的负荷体育运动,帮助女学生改变痛经的状态。
  2.6 开发自主创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学生自主创编新的体育锻炼方式,尤其是一些可以优化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的运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自主创编的教学模式有三种。一是体医结合的健身技能的教学。比如对传统的具有健身作用的运动进行传承,包括太极拳和气功等武术项目。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与医生进行会谈,创建出可以预防疾病的健身体操,以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教师可以将这些健身技能列为学生的选修课,或者考查内容,让学生加强训练,掌握健身的技能。二是教会学生自己设计健身动作。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健身动作背后可以对那些身体部分产生促进作用,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强度、时间以及作用机理,如果学生将来患有腰椎病,那么根据体育课上所学的体医结合的健身方式,学生应该可以判断出,通过科学运动方式可以减轻疼。三是利用学校社团进行教学。体育健身运动应该每天都进行,而不是只在体育课上进行。为了促进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或者也可以由教师带头创建一个体医结合健身社团,让学生在体育课外,也可以进行体医结合的健身知识学习与训练。
  3  总结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体医结合是未来高校体育发展的大趋势也必然趋势。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教会学生必要的医学知识和健康知识,让学生明白体育训练的重要性。教会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训练,预防疾病的发生。教会学生自己设计体医结合的健身动作,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野.体医结合下的健康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2):78-79.
  [2] 靳晓娇,褚立辉.体医结合在医学院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11.
  [3] 陈曦.体医结合模式在高校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运动,2018(12):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