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啦啦操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是追求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项目,能极大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啦啦操的动作特点,本文主要从啦啦操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提高原则)、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法;纠错重复法;分解变奏法;小组学习法;分组比赛法;合作探究法)等方面,浅议如何在小学阶段实施啦啦操教学。
  关键词:啦啦操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b)-0135-02
  独具魅力的啦啦操运动总是给人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印象,它的表演风格激情四射,热情洋溢,具有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作用。啦啦操运动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团队间的相互激励、相互配合,追求集体荣誉感。因此,学生通过对啦啦操运动的接触与学习,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能培养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而且能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完善健全的人格、促进健康的心理。啦啦操的发展要从儿童少年抓起,就必须根据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啦啦操的动作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  啦啦操教学基本原则
  儿童时期是人体身体发育打基础的时期,也是人体各种机能发育敏感期之所在。注意力不易集中,眼睛看到的与耳朵能听到的范围比较狭小,在短时间里听或者看复杂的动作技能不易接受。但是儿童少年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少年模仿动作能力强。我们就要扬长避短,发展其特点。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啦啦操的教学中可遵循以下原则。
  1.1 直观性原则
  儿童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教师生动的示范和讲解是最具有直观性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强化学生的直观思维。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要尽可能地运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直观感知啦啦操动作要领,通过模仿练习,使之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并通过实践练习,逐步地领会、掌握动作,形成动作的技能、技巧。
  1.2 巩固提高原则
  学生所学到的技术与技能只有通过实际的反复练习,在大脑皮层建立牢固的动力原型,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不断巩固提高,在实际中运用自如。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不断进行反复的动作练习,才能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逐渐提高动作质量。
  2  啦啦操教学基本方法
  啦啦操的动作素材多样、风格各异,主要体现为肢体动作,是由32个基本手位的变化组合结合脚步的移动创编而成的运动项目。啦啦操动作的主要特点是短暂有力的加速、准确的定位制动、平稳的重心移动,干净利落的完成动作。因此,在啦啦操教学中,动作的力度感、手臂动作的准确定位以及身体核心的控制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2.1 讲授示范法
  啦啦操动作学习的初期,学生对动作从何发力、该在哪定位没有概念,此时就需要教师将每一拍动作,手臂的正确摆放位置、发力方法以及正确的身体姿态详细讲解清楚,并伴以标准的动作示范,引导学生先行模仿,在模仿动作的同时慢慢体会并找到动作发力的感觉以及手臂摆放的正确位置,这能为后期的动作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选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进行讲解,声情并茂地讲解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在初期的示范教学中,学生对动作的概念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做示范教学时应当从正面(镜面)、侧面、背面,多个视角为学生做动作示范,尽可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动作的要领。
  2.2 纠错重复法
  在教学初期,学生的身体以及四肢的方位感较弱,很多学生手臂、肘关节、膝关节的位置、以及拳心的方向经常发生错误,并且这些细微的错误在学习初期自身不易察觉,此时教师需要及时纠正错误,可在这些动作上进行10~20s的定位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动作要领。熟练地掌握基本手位的精确位置。
  在教学后期,教师可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重复练习,让学生反复重复单个手位动作,以此让学生寻找动作的发力感,熟练手臂的正确定位,从而达到“铁杵磨成针”的教学目标。
  2.3 分解变奏法
  在啦啦操的初期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能力较弱,需要将手臂的动作与腿部的动作分解开进行教学,可先教授上肢动作,等学生较熟练的掌握上肢动作以后,再教授下肢动作,最后再把上、下肢动作结合起来教学,把动作分解开进行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还没有熟练记住动作的顺序时,教师可进行变奏教学,放慢喊节拍的速度。放慢教学速度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并逐渐掌握动作的正确定位,不断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学生们循序渐进地学习难度较大的动作,这种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动作的学习与记忆,动作逐渐熟练后,再依次慢慢加快速度进行练习,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在进行分解变奏教学时,需要注意动作的划分,如果划分不当,会破坏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
  2.4 小组学习法
  在啦啦操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实际水平差异,在每个小组中挑选出一名接受能力强、掌握了正确动作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委以重任,充当小组的小老师。
  在学习过程中,小老师带领小组成员进行练习,进行纠错,为了小组共同的合作目标,组员们在合作学习中能够自由、自主地交流讨论,互相帮助,相互取长补短,创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了各自的学习潜能,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5 分组比赛法
  啦啦操基本动作的教学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练习,而重复同样的动作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低下,甚至出现厌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增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分组比赛法可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啦啦操教学中,教师可定期把已经编排好的动作串联成小组合,采用模拟比赛的方式进行分组比赛练习,以游戏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學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如,把基本动作分为几组动作,分别让几组学生以接力的方式进行练习,同时配上音乐,比赛哪组做得准确。在应用分组比赛法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组合动作再进行运用,否则不利于正确动作的掌握,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2.6 合作探究法
  学生熟练掌握了一系列的基本动作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啦啦操的基本手位动作、脚部移动动作以及运动规律,编排一套简单的啦啦操,把组合动作的过程,按照节拍,搭配图解和文字记录下来,并挑选合适的音乐,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教学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性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创编组合动作后,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让学生多观摩,学会理解、体会音乐与动作搭配的情感,使其产生表演的欲望,将啦啦操特有的,健康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动作姿态融合在音乐的充沛情感里,优美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感受到啦啦操的无限热情和动态魅力,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周易波.舞蹈演员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与训练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252.
  [2] 王利红.浅析大众健美操的训练[J].内江科技,2011,32(2):170.
  [3] 马鸿韬.健美操创编理论与实践(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