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BIM技术在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BIM技术特征进行简单阐述基础上,介绍了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的重点,并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BIM技术;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6-0089-02
  高层建筑规模大,结构复杂,排水管线施工存在很多困难。而应用BIM技术则可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进行规范指导,确保施工达到预期效果。
  1BIM技术特征
  BIM技术又称作建筑信息模型,能利用设计数据设计出对应的建筑模型,且能按照实际施工数据参数对建筑模型调整修正,从而达到规避施工问题的目的[1] 。BIM技术具有如下特征。(1)可视化BIM软件能将建筑数据转化成立体性的建筑模型,使建筑数据更加直观,数据可视化,并能通过可视化数据对形成的建筑模型进行多角度分析。(2)模拟性BIM技术不仅能将数据转化成建筑模型,还能通过模型对建筑所具备的基本功能进行呈现,比如说通风,光照等,通过这些基本功能让施工单位能对建筑施工的关键点进行准确判断。(3)优化性BIM技术能让设计人员通过建筑模型发现建筑设计中的缺陷,对缺陷及时纠正。而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因自身复杂性,通过BIM技术辅助施工是非常必要的。
  2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简述
  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复杂繁琐,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技术,工艺熟练掌握,掌握工程施工要点,并在施工中强化施工管理。综合来讲,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要点如下。(1)是土建施工。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需同土建施工结合进行,且需做好土建质量管理。土建施工中如管道预埋不当或者预留孔洞的位置不当都会对给排水施工造成不利影响。(2)是地下室施工。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底部会设置地下室,用做仓库或停车场。高层建筑地下室作用大,结构也相对复杂,操作中一旦失误造成管线交叉,地下室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2] 。所以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工程图纸仔细审核,做好地下室管理工作,如施工图纸有问题不需及时更正。(3)是标准层施工。高层建筑标准层操作繁琐,施工中稍有不慎就会让给排水施工工序无法保证。且标准层管道敷设时,如管套尺寸同给排水洞口不一致,排水施工会非常困难,所以标准层施工中一定要确保管套尺寸同排水洞口保持一致。
  3高层建给排水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
  3.1管道预埋中BIM技术的应用
  通过BIM技术构建建筑模型后,可通过模型对给排水管道预埋中的位置,数量等多种信息直观显示。施工人员施工时可从模型内对水泵位置,尺寸等数据进行直接读取。而且如果施工人员需要工程其他数据信息也能从模型直接获取。因高层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依托BIM技术实现的,一旦工程设计出现调整,设计模型也会及时调整,所以各个施工人员通过模型也会及时了解工程设计调整的变化。
  3.2管线密集施工下BIM技术的应用
  给排水工程管线密集去构建处理中,工程管道同其他管线必须做好配合,而在此环节利用BIM技术,可通过三维碰撞方式对管线间设计进行处理,就能有效避免管线间的设计矛盾,同时BIM技术还能对管线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BIM技术还能让施工人员更详细了解管材运用知识,从而在施工前就能对各种管材性能进行推断,选择更适合的管材。
  3.3管道分区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
  高层建筑楼层高,需水面积比较大,对水压要求较高,需将给排水管道分区安装。管道分区施工前需借助BIM技术进行模拟操作,通过施工模拟可清晰分析出设计方案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在模拟操作中还能看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管道施工前就能对这些问题做好规避处理,并通过保障措施确保给排水施工能有效落实。当前BIM技术下的分区模拟安装不仅要分析设计的可操作性,还要结合安装的进度,成本对施工全面分析,这样才能为后续施工打好基础。
  3.4施工可视化
  BIM技术可达到良好的三维可视化的设计效果,通过模型模拟能对给排水工程从平面,立体,剖面进行直观展示,从而让给排水工程设计更加高效,特别是可借助BIM技术三维立体方式对给排水工程中的基本点进行处理,这样给排水工程最终落实效果会大大提高,避免了施工中因只存在遮蔽区域导致的施工缺陷。
  综上所述,应用BIM技术进行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作用至关重要,BIM技术贯穿于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各个施工环节,不仅可为给排水施工提供科学决策,还能为工程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技术,让让建筑信息数据实现多维共享,从而发挥指导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敏.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管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13 (4):43.
  [2]柳盼.BIM技術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四川建材,2018,215 (7):178-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