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型发展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电气工程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中国高等院校专业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辽宁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优化专业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实践能力提高,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切实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率不但稳步提升,并且就业质量大幅提高。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i.cnki.kivcx.2019.10.037
  1 引言
  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而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普通高等院校加强专业发展建设、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以适应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目前,在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而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它既是发展多样化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需要。电气工程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中国高等院校专业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2]。而辽宁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9年成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建设,本专业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本专业在发展建设的同时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因此,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推动本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辽宁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外部看,自2014年以来,辽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导致省内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与此同时,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支持下,能源电力行业蓬勃发展,建立在发电、输配电、电能应用等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新能源技术,正融合并超越传统业态,又在另一个层面打开了就业需求缺口。从内部看,自2009年辽宁科技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成立以来,招生数量持续上升,从当初的年招生40人发展到现在的年招生160人。目前在校生已达到640余人。在招生数量急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形势也相对看好,每年就业率都在80%以上,成为推动学院就业形势发展的主力。但是,这其中却隐藏着严重的问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就业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几年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从2014年起每年有近一半的学生参加国家电网考试并被录取。但是,客观地说,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不多,基本上是处于“蹭车”就业状态。随着需求饱和,未来的就业压力必然增大甚至爆发。专业特色培育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奇缺成为阻碍本专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本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在读博士3名),尽管整体学历水平很高,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教学资源,科研带教学的作用无法发挥。
  基于以上问题,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从系统发展的维度理清专业建设思路、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转型、服务面向等关乎转型发展的基本问题;对本专业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并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性整改,切实通过转型发展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质量提高。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方案
  3.1 设置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
  以往辽宁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设置与自动化专业的设置存在部分混叠、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把专业结构设置作为推进应用型转变的第一步,明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设置与保障机制。密切跟踪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趋势,建立能够与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并且使本专业的设置具有動态调整能力,集中本专业已有的资源及办学优势,着力建设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方向。
  3.2 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9]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本专业的专业设置特点,设计电力传动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课程,进行深度的课程体系改革。
  将以往的与自动化专业重叠的课程进行优化取舍,保留“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工厂电器与PLC”等课程,去掉“微机原理”等课程,将“检测技术”“过程控制”等课程改为选修课。
  增加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方向相关的课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电能质量分析”“电磁兼容”等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
  优化某些课程内容,如“MATLAB语言”的课程内容要以电力系统的仿真与建模为主,而不能再以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建模为主。
  3.3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组织方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推进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评价改革,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查和能力的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
  将课程搬到实验室讲授。将“电气CAD”“MATLAB语言”等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完全搬到实验室讲授,使单调、枯燥的讲授变成学生跟着老师边学习边操作,提高了学习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演示实验。对于“自动控制原理”“电机拖动”“运动控制系统”等理论难度较深、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课程可以增加一些演示的仿真实验,这样把一些抽象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形象化、图形化,并且提高了板书图形绘制的速度和精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借助互联网开辟新的师生沟通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微信等新的通信方式进行辅助教学或在线答疑,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主导意识。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翻转课堂等新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将其适当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3.4 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机制
  根据学科的具体特点,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4-5]。
  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与锦培、鞍钢、大连机床集团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大力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大学生创新創业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大力推广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项目化教学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施,教师提供几个难度适当的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合作完成;课外项目化教学可以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西门子大赛等比赛项目来进行。鼓励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为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助研。
  继续完善实验室建设。除了已有的PLC实验室、运动控制系统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等,本专业又新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电力电子仿真实验平台,可以支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电能质量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开出。
  3.5 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应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通过学历提升、校际交流、校企合作、参加会议、培训、下厂锻炼、互聘等形式,逐步提升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并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以科研反哺教学。
  4 结语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辽宁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以及课程体系,新建了“电力电子实时仿真”实验室,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挂牌成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8年学生就业率达到87.5%,其中30余人被国家电网录取,2019年又有50余人被国家电网录取,在就业率保持逐年稳步上升的基础上,就业质量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牛绿原,孙正凤,袁飞.应用型本科电气类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9 (3): 164-165.
  [2]杨竣峰.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教学发展[J].湖北农机化,2019 (1): 31.
  [3]陈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1):11-12.
  [4]荆海莲,任家富.信息时代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 1): 42-45.
  [5]杨光.后互联网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1): 123-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2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