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发展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新课程 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要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空间观念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三个方面,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  小学生 空间观念 策略
  一、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一年级“认识物体与图形”这个单元立体图形的教学,学生在幼儿园搭积木的游戏活动中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教师为学生提供保健箱、牙膏盒、砖头、魔方、火柴盒、罐头筒、皮球等物体,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类来识别这些立体图形,再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搭一搭、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的操作活动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通过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后一提起“圆柱体”,学生立即能再现它那生动的形象:像罐头筒的,粗细均匀的,横放在桌面上能够滚动的……又如,二年级“图形与变换”这个单元平移的教学,教师通过出示电梯、观光缆车、推拉门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唤起学生回忆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平平的、直直的、斜斜地移动。再让学生模拟这些物体的运动进一步感知平移运动,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去发现物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没有改变的规律,初步感受平移现象。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小朋友滑滑梯、学校升旗活动、汽车上坡、足球运动员射门等平移现象。
  二、空间观念应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又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 由浅层次到深层次,循序渐进,逐步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人教版教材“方向与位置”的教学,在第一学段中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的方向,并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生活环境中建筑物所处的方向,使学生知道给定一个方向可以辨认其余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第二步让学生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方向,并结合生活中的交通图、游乐园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行走的路线,设计一些简单的路线图。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交流中抽象出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学生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方向与位置的空间观念。又如,在第一学段“观察物体”的教学,第一层次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入手,初步认识到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观察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
  三、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我们知道,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形成空间观念的。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这些都不仅需要自主探索、亲身实践,更离不开大家一起动手、共同参与。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并得以提升,逐步发展空间观念。如三年级“周长”的教学,教师让学生通过看、摸、画、量的操作活动感受周长的意义,研究求周长的策略。看、摸、画的操作实践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但学生要独立准确地用线测量出树叶的周长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就需要与同伴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从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的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应通过实物观察、動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联想、模拟、分析和推理多种多样的途径,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1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