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岗位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分析和研究商务英语写作的弊端,阐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对策和路径。
  [关    键   词]  商务英语;岗位能力;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44-02
  一、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弊端阐述
  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一方面是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其需要结合两个学科教学的特征,以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流程作为教学主线,以业务关系建立、询价、保险、报盘、还盘、包装、运输、支付和索赔等业务交易环节作为教学关键点,强化实际教学和业务培训,着重提升学生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能力,进而突出商务英语教学特色。当前,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依然存在如下弊端。
  (一)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脱节
  传统写作课程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介绍、重点词汇讲解、关键语法分析、写作范例指导上,然后学生模仿范文来完成相关的协作任务。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写作过程的重点都在理论知识的传输上,而忽视了商务情境的创设,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英语写作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虽然掌握了熟练的英语文章写作技巧,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却出现了捉襟见肘的局面,难以用恰当得体的措辞去进行有效的书面沟通。
  (二)商务英语写作课时不足
  商务英语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的学习,是基础学科学习与专业学习融合的集大成者。一封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另一方面则考查了学生的商务理论知识,要求其在专业性的基础上游刃有余地应用英语语言。因此,大量的写作训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学生只有在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中才能持续地提升自身英语能力和英语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开展中,学校分给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难以获得足够的写作训练机会,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写作输出。对教师来说,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耗时耗力,往往受到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限制,难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导致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客观情况不能有足够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被动
  在国际商务合作中,商务英语信函是买卖双方能够进行交易往来、确定交易条款和约定合同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上,教师依然将自身作为主角,而没有将未来从事国际商务工作实际的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虽然教师对写作知识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讲解,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认知能力、对英语文化的接受程度以及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度不同,导致其能够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程度也是有所差异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难以从学生接受到其对知识接受度的真正反馈,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四)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其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宏观思维能力、策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和推理能力都不能得到质的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写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其根据商务情境来进行多维分析和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最佳途径,最终写出适合本企业商务谈判的、合理恰当的商务英语信函。
  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为了有效规避传统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之中的问题,英语教
  师要从岗位能力培养作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英语写作能力和商务英语知识积累为目标,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来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就积累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一)进行项目开发,整合教学内容
  商务英语写作教學要结合传授的知识进行真实情境模拟,通过模拟两家公司针对一笔贸易的贸易过程作为串联教学各个环节的链条,从贸易关系建立、合同签订、定金支付、货物发货与运输、理赔程序和代理权限等各个流程出发,这样项目式教学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各个环节之中的信函重点和语法、词汇要点,为今后的实际应用和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项目准备工作
  根据现代图式理论,人们是以图式为认知基础来接受和理解新事物的,并根据大脑之中旧有的认知框架和知识结构来对新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理解、预测和吸收,之后在大脑中建立新的图式。图式认知理论是将新事物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背景知识建立纽带的一种认知方式,能够循序渐进地实现认知结构的变化,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在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准备是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一方面,教师需要将与项目相关的常用句型、常用词语,在呈现给学生之后能让学生精而专地感受到商务英语信函之中经常会用到的句型和句式,为之后岗位实际工作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语法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每一个项目之中商务知识要点,将学生的商务知识图式和语言知识图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三)积极地探寻项目实施方法
  以商务英语报盘函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的时候应注意如下要点:报盘函是卖方根据卖方的询盘信息或者主动地向买房提供商品信息的信函,信函的内容应当包含商品的规格、名称、价格、运输要求、包装条件等信息。报盘可以划分为虚盘和实盘两种类型:虚盘是一种没有约束力的报盘,是一种附有保留条件的报盘方式,并不对报盘的有效日期进行规定;实盘是规定有效日期的报盘方式,如果买方接受报盘条件,那么报盘人就没有撤回的权利。在国际贸易之中,对实盘和虚盘的定义进行区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正确地书写报盘函的决定因素。在实施这一项目的教学时,教师先在项目准备阶段向学生讲解常用的语法、句型、句式,之后向学生阐述虚盘和实盘各自的特点和对国际商务的风险与权利限制。在激发学生已有图式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将新的知识体系纳入新的图式之中,让学生在对所学材料进行识别、分析和加工之后,转变为自身的写作技能,并根据教师的任务完成报盘函的写作。   项目实施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
  行项目实施。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之间进行买卖双方的角色扮演,第一组学生可以是中国大连市电子产品销售公司与澳大利亚某公司之间的合作。第二组学生可以是法国巴黎皮革公司和中国皮革产品出口公司之间的合作。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被划分为若干个合作项目,各个小组成员按照事先的职能划分来进行分工合作。第一小组的卖方可以在收到澳大利亚进口方的询盘函之后,根据买方的询问内容和信件信息来分别发出虚盘和实盘,小组成员在报盘之前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信函的内容时一般性的询盘还是具体的询盘,一般来说,一般性的询盘只是为了了解商品信息而来的,如获取产品样品信息、价格信息、总类信息或者保障信息等,这种询盘是买方在供应商选择、业务关系筛选过程中的必经过程,不是立即要形成商务合作关系的意图;而具体询盘则发生在已经建立了业务关系的双方之间,买方发出的询盘是包含加以意图的询盘,因此会对商品交易规格、交易价格、付款方式等细节提出很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发盘人发出实盘,如果受盘人在有效期内接受了实盘之中约定的条件,那么报盘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具备法律的效力。小组讨论教学方式建立在交易条件明确清晰、学生能够直接分辨出收到的询盘函应当发出虚盘和实盘的条件之上。
  2.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课时有限,学生的写作训练难以在课堂上得到满足,教师为了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训练机会,可以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拓展到课外,进而更加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来给予学生精确的指导,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出来,让学生回归到真正的课堂主体地位之上。在新项目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将项目所需的常用句式和句型以微课的形式录制下来,并发布到教学学习平台之上,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视频学习,完成项目知识的初步积累,進而将新的知识内化为课堂探讨的焦点,并将在自主学习之中遇到的疑惑部分在正式课堂学习之中提出来,在合作探究、联合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框架。课后,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进行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发放事先准备好的写作成品,让小组成员对写作成品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重点句型、词语。在下一次课堂上,各个小组可以对写作成品进行讲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通过默契的配合和明确的分工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专业术语、核心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将讨论作为和写作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创造空间和思维空间。
  3.进行真实情境的创设。理论知识学习最终是为工作实践服务的,并且需要在工作实践之中不断给予理论修正。商务英语写作牵涉到英语语法和句式,国际贸易政策、交易方所在国家的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在以后实际的工作岗位上遇到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如果学生仅仅学会了英语句式和句型,那么在遇到实际案例的时候往往会束手无措、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具体的情况。因此,创设交易情境是对学生来说最直接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要结合工作项目和案例选择来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以最合适的方式撰写往来信函。
  参考文献:
  [1]解志斌,吴淑霞,燕文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24):216.
  [2]尹久.“机电传动控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49-50.
  [3]高琴.基于思维导图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5):54-60.
  [4]徐向晖.好的英语作文不是“教”出来的:一项基于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调查研究报告[J].孝感学院学报,2012(2):83-87.
  [5]WeigleS.C.写作评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4-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