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匠精神”对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医德培养评价体系分析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工匠精神”是新时期下我国教育提出的一种新的职业精神,该理念强调要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有效培养。医学类高职院校是未来医护人员成才的摇篮,鉴于当前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部分社会负面事件,加强对学生的医德培养有重要作用。对高校来说,针对学生医德,应该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评价跟踪体系,并且从中贯彻“工匠精神”,让新型教育理念作为引导。立足于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视角,基于“工匠精神”理念,对学生医德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德;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08-02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办出特色、增强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证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高职院校要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构建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表现的跟踪评价机制,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在单位的表现情况来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布局进行调整,以期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标准。
    一、“工匠精神”涵义概述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具体体现,它体现了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和行为表现,是职业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
    (一)敬业
    敬业是从业者怀着一种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的心情,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形成一种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恪尽职守”的传统文化,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二)精益
    精益就是从业者追求完美的一种态度。对所生产的每件产品,或提供的每项服务,都有严格的要求,凝神聚力、追求极致。所谓精益求精,就是已经做得很优秀了,还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即便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
    (三)专注
    专注是指心无旁骛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不受外界诱惑,在自己专业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也是能够成就伟大事业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外的发展实践来看,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执着,即一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目前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今天,一旦选择了要从事的行业,就要心无旁骛,将全部精力投入产品上去,在市场上不断积累自己产品的优势,做到市场的第一地位。
    (四)创新
    “工匠精神”还包括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研发,不断创新内涵。从古至今,“工匠精神”始终是推动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者,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貢献。
    二、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德评价体系现状
    (一)对医德教育评价的认识不到位
    大多说的医学类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面,虽然对医德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是由于缺乏专职师资和物质的投入,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医德教育评价机构,导致医学生缺乏对医德教育的正确认知,也因此对医德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二)医德教育评价标准不科学
    以教师训导和相关理论传授为主的传统的医德教育,因为过于强调医学伦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评价标准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对于医学类职业院校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思想认识、环境条件、实施途径以及社会认可方面的考评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三)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不符合时代要求
    在我国实施新医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大背景下,大多数的医学类职业院校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存在不明确或者缺少完整性、系统性的问题,缺乏科学的制度和体系的制定,院校对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论证。
    三、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德评价体系内容
    按照多那比第安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构”质量评估模式,再依据《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以及《中国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等相关的医学道德教育文献,医学类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专业领域内的专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医德教育评价体系是将体系结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三方面作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包括目标定位、思想理念、组织规划、资金保障、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共计12个,三级指标则分别为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对象、年度计划、教师数量等共计37个,三个层级的指标分别以A、B、C三个代号进行标记,便于后续操作与应用。
    (一)体系结构
    在本套评价体系结构中,一级指标体系的结构A1主要包括目标定位、思想理念、组织规划以及资金保障四个二级指标与14个三级指标。在此结构中,培养对象主要是确定对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是否进行培养,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是否要展开医德教育,有一定针对性,防止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过于笼统,道德教育实施到适宜程度即可,尽量避免在师资与时间上形成浪费。创新理念指的是作为教育的管理者,领导阶层对医德教育是否有自己的创意。专门管理机构指的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是否针对考核与医德教育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服务保障指的是学校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应用的后勤保障团队。在体系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针对学校师资力量与开展的相关学习,都纳入了评价体系之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专注和精益,加强师资力量和相关培训等就是在原有师资基础上,让其专业水平能够得到提升,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很好地落实了“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将其与评价合二为一。     (二)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中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规划管理、教学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业绩以及其余16个三级指标组成。教学运行主要是为了能够确保医德教育指标有效落实,在评价体系中极为重要。课程设置则是对专业课程中是否有职业道德、思政课程等开设进行评价。职业道德可以说是“工匠精神”得以体现的方面之一,思政课程的开设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医德的良好形成,让其能够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特色创新”两个指标主要是对学校应用的教育途径进行评价和考核,对学校是否对开创富有本校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进行评价,如可以创建道德档案、建立人文雕像等方面入手。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通过对特色创新指标的评价和考核,可以让学生逐渐关注创新,学会创新,而不是满足于当前的学习现状即可。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医德进行培养。
    (三)教育结果
    教育结果主要包括自我评价、校内评价、校外评价以及其余8项指标组成。“机构评价”主要指的是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按照学生日常表现,实施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评价方式。“是否达到医德标准”需要依照学校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实习单位”“工作单位评价”以及“社会评价”则指的是采用调查問卷形式以及访谈法的形式,对整体情况进行的一种后续评价,这对于学校的名誉等会产生重要作用。在评价体系的教育结果中,我们看到主要采取了自我评价、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的方式,包含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内容。对于学生进行的多种方式评价,能够从更加客观的方面认识学生,让其对自己的认知更加科学化。多元化的评价同样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让评价变得更加“精益化”,这无疑也让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的影子,对于“工匠精神”与学生医德评价体系的结合,又多了一份期待。
    四、医德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效果
    该评价体系构建之后,对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医德教育重视程度进行考核,同时还可以对学校办学理念、医德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成果以及具体的实施有所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获取学生的新体会等。更为关键的是,本评价体系将新时期教育理念下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使得评价体系能否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医学类人才医德的需求,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医德的培养关乎到学生日后的就业,更涉及患者的就医感受与生命安全。基于此,将“工匠精神”与现代评价体系进行结合,是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础上,人才机制也在完善的过程。
    医学生医德素质的提升是外因和内因同时起作用的结果。医德是医学生个人软能力,医德水平的显现也只有在学生对待生命的行为过程中才能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医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医德教育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生命观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医学生进行自我的内外实践和修炼提高。同时,现代教学应该与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挂钩,在“工匠精神”的要求下,完善现有评价体制,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也有利于素质教育下的人才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红.落细落小落实 实现创新发展:职教界解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55-61.
    [2]刘畅.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长效机制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70-71.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6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