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主导角色的发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而数学教师作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引路人,要积极充当好主导的角色。文章在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启发式探究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學的主导作用等教学方式,希望能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主导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化发展,当前学校教师的观念也开始与时俱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在努力将教学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尚处稚嫩阶段,教师在将课堂学习时间交还给学生后,学生还不能将课堂时间有效利用起来,难以自发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从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不利于教师授课进程的顺利开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行为教育界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为我国的教育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学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后,便开始逐渐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有意识地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过于突出自身在课堂教学上的作用,却渐渐被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所限制,生怕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的安排等不符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不敢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采用新的教育理念、沿用以往教育理念中优秀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陷入了矛盾,也很难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些应该提出讲解,以及哪些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一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完全了解新课改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不少教师存在着将教与学简单看作对立关系的观念,认为摆正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意味着教师退出主体作用,从而在思考该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时候,又忽视了教师在学生发挥学习主体地位时所能起到的引导作用,将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割裂开来,背离了二者的统一面,从而导致教师教学主导地位的渐渐丧失,这也并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是与现行的教育改革初衷相背离的。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角色的发挥
  (一)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根据数学知识的思考规律,引导学生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启迪学生思考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系统化和结构化。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节研究圆柱与圆锥体积、底面积、高之间关系的数学练习课,促使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圆锥和圆柱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开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圆锥与圆柱的相关知识,首先可以问学生将圆柱削成圆锥后,二者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让学生明确二者存在着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并且圆锥体积是圆柱三分之一的关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圆锥和圆柱,并在其中标上对应的数字,接着根据学生画出来的图提问: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出来2份,那么这两份是和谁比,另外,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2份,又是和谁比呢?并为学生讲解前者是和圆锥相比,而后者是和圆柱相比,而且多出来的2份代表圆锥的2倍,而少的两份就是圆柱的三分之二,并请学生用专业的语言并加入数据再重新说一遍,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2倍,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三分之二”,从而顺利实现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不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实现对所学课程的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
  (二)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应当表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上面,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相对比较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进行情境的精心创设,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预设的具有探究意义的教学情境中,自觉开启对于新知识的思考,以便教师实现有目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例如:在学习植树类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悬疑性的教学情境,从而快速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放映公路两旁树的动态图像,唤醒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听课兴趣,接着导入今本节课要学的与植树相关的数学知识——两端植树数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查看多媒体中的问题,思考如果在100米长的路边植树,路的两端每隔5m就要栽种一棵树,那么一共需要栽种多少棵树,再引导学生注意将“每隔5m栽种一棵”看作思考的出发点,先考虑马路的总长以及所需的间隔长度。接着教师可以将答案圈定在两个范围内,启发学生思考每隔5m栽一棵,一共要栽100÷5=20棵,还是因为两端都要栽,所以要再加一棵到21棵树。再让学生看课件中马路为20m长时的植树分布情况,以及马路为25m时的植树情况,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棵数并非20÷5=4或者25÷5=5这样的简单运算,而是要结合题干中的“两端每隔……”信息,因此需要在路边多加1棵树,最终一共需要21棵树。具有探究意义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从而在生活化的教学课题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师在启发式探究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有层次性地推进课堂教学活动,增进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从而发挥教师在启发式探究教学中的主导角色。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素材开展课堂教学。先启发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到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比如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可以看作是长方形,像是黑板、桌子这些长方形的物品,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抢答。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物品,并且能不能找出教室中与自己喜欢的物品有着类似形状的另一物品,比如喜欢水杯的学生,就可以找出教室里其他的圆柱物品。接着教室还可以拿出三棱柱的模型,让学生尝试在三棱柱中找出长方形,继而就可以顺利开展平面图形“体”和“面”知识的授课。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授课时善于启发学生寻找平面或立体图形中的规律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四)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抽象理论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了解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上存在的困难以及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的不足,设计能够有效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计划,从而实现新课改所规定的新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了解统计类问题时,就可以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问学生该如何分配四种颜色气球的购买数量,让学生学着将四种颜色的气球进行统计分类,之后收集气球的价格信息,继而让学生尝试使用数据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中的哪一种进行气球数量及价格的统计会比较方便,从而启发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寻找答案,积极主动参与进新课程的学习中来,在不断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中了解统计课程的概念。数学教学课堂比较看重实效性,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精心选取教学方式和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空间。
  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寻找适合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上主导角色的教学方式,充分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创设有实效性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变得更利于教学,不断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要积极做好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领路人作用,及时帮学生答疑解惑,带动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龙海.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小学生(中旬刊),2017(07).
  [2]于海龙.试论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内容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4).
  [3]杨斌.小学数学教师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实践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5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