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谭栋梁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高校医院专业课程体系日趋完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合理构建预防医学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预防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专业的医学人才。分析发展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性,探讨了当前我国预防医学专业设置概况,总结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预防医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为预防医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    键   词]  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82-02
   预防医学在防止重大传染病的传播与防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学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预防医学专业的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各种自然灾害比如汶川地震、泥石流,以及其他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比如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时,急需专业的预防医学人才队伍利用专业知识和预防经验进行紧急救援,增强人们对疾病的防护意识,将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环境的变化和医学的发展都为预防医学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专业的人才。
   一、发展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遍布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一方面使得自然环境逐渐恶化,另外一方面也为各种传染疾病的迅速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国家和社会急需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预防医学的发展。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逐渐建立,起步较晚,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也比较落后,与当前形势发展要求严重不符。因此,高校对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最新的医疗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我国预防医学的发展储备高质量人才。
   二、当前预防医学专业设置概况
   近年来,我国预防医学在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已逐渐转移到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上。当前我国共有九十多所高校设置了预防医学专业,占全国高校的百分之十左右。全国超过一半的医药类高校设置了预防医学专业,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突出的高等院校中设置预防医学专业也都依托高校内的医学院设立的。2000年以前我国有预防医学专业的学校还不到五十所,如今已经上百所,可见预防医学专业的发展速度很快。21世纪公共卫生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对公共卫生工作者预防问题和解决生存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现行的预防教育体系以及课程设置要根据时代发展做出适当调整。
   三、当前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既要满足我国卫生事業发展的需求,又要保证学生的就业需求,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一)我国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相匹配。人才培养目标是预防医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改革和调整会陷入盲目和混乱状态,最终使得整个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另外,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当前,我国部分医学高校在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实验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实习时间非常有限,“蜻蜓点水”式的实习方式也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当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处理、中毒意外事故和地方常见病的诊疗和分析处理,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学校要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我国预防医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医学院校一直以来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重治疗,轻预防”,一方面对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一方面不重视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调查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常常将理论知识掌握得很熟练但是一旦碰到公共卫生问题就束手无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三)我国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知识面窄、基础不牢固,缺乏科研创新精神
   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要应对各种传染病和公共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和应急处理。学生对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和原因、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最重要的防治手段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钻研才能够熟练的掌握。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部分医学院校对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要求比较低。学生平常缺乏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的锻炼和培养,在写毕业论文时,科研水平就比较低,对选题和研究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最后的论文质量一般。
   四、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预防医学主要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在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有益影响和有害影响以及作用规律,寻求疾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培养预防医学人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医学院校可以参考以下建议,促进预防医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医学院校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树立现代化人才培养观念
   医学院校要及时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必要的保证和支撑。比如,适当增加实验课和实践课的内容和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校还要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通过这样的训练和学习方式,学生就能够获得科学思维,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医学院校要完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內容和课程体系
   医学院校要培养高质量的预防医学人才就要促进专业课程改革,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首先,学校要大力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比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以及卫生毒理学等,保证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为公共卫生教育和疾病预防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其次,学校要为学生开设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选修课的内容,增加学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等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高水平人才。最后,学校要大力发展前沿知识和多学科综合性知识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预防医学专业要适应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还要对社会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精神卫生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定了解。多学科综合性知识的教学内容应当选择与预防医学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卫生政策法规以及卫生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有关内容。为学生以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医学院校要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预防医学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学习,能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遇到问题时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将学过的知识吸收内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学校要加强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写作规范,引导学生用科学思路和严谨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写作,让学生成长为有文化、有内涵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另外,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精通预防医学专业才能够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近年来我国预防医学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化的人才。但是,与此同时,不可以否认的是我国预防医学专业起步晚,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医学高校要正视预防医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我国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烨,沈清,钟要红,等.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创建大专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6,3(27):11-13.
   [2]唐明德,欧阳江,唐美秀,等.构建应用型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6):72-73.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0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