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创新农村普惠金融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但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普惠金融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以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为例,分析了该县的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总结了县域农村金融发展问题,为助力乡村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5-013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志码:A
  1  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互联网科技赋能传统行业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互联网金融就是在科技赋能传统行业大潮中的产物。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开放性、共享性、广覆盖性等特点,因而互联网金融的服务也有高效率、高便利、多功能等属性。2018年2月,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5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将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
   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只有在解决乡村金融排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才能使乡村真正获得普惠金融带来的好处,实现乡村振兴。在国外,孟加拉、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已经形成较好的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普惠金融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发展。
   由于农村金融问题是目前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的难题,资金无法向乡村倾斜,而现阶段国内金融机构忽视乡村板块,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低,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排斥现象严重。尤其是由于乡村地区普惠金融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直接融资市场滞后等,使我国乡村地区金融排斥现象更加严重。对此,许多专家针对乡村地区实施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对比研究。
   饶思原等(2019)[1]利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了河南省兰考县通过建设农村信用合作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
   田丽秀和姜健(2019)[2]认为,应当注重提高 “政府+金融机构+农户”三位一体模式的联动运作,促进金融发展,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产品。
   童琳(2018)[3]和刘安娜(2018)[4]在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分析利弊,给出普惠金融建设新思路。
   孟飞(2011)[5]研究了金融排斥问题并给出了治理路径。陈郁城(2016)[6]分析比较了国外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制度,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但是在大多数参考文献中,并没有构建一套完整的乡村普惠金融体系,去证明是否能够有效改善金融排斥在中国乡村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关县域金融的研究范围也较窄。由于中国乡村面积较大,普惠金融体系繁杂多样,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地区进行研究时選取的指标和研究对象等都存在差异。要想解决乡村金融问题,就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现状,合理地进行分析与评估。
   基于此,通过对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依托于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体系的实地调研,对乡村金融问题在安徽省的有效解决提出相应意见,为我国乡村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2  调查内容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在乡村实行时存在的金融问题,基于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力发展适合乡村特点的普惠金融体系给出对策建议,以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
  2.1  怀远县金融发展现状
   蚌埠市怀远县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县,该县曾经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因此,该县的经济发展对安徽省甚至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目前,在该县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中,包括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主的国有4大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具有城市商业银行性质的徽商银行和具有合作金融性质的怀远县农村信用合作银行[7]。非银行类机构主要包括商业性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在怀远县的支公司和营业部。
  2.2  怀远县普惠金融发展产生的问题
   该县的金融网点数量一直在变化,从县域设立到撤并再到增加,大部分金融机构在中心集镇。小集镇金融机构较少,金融服务功能不完善。偏远的集镇甚至没有金融机构,或者离金融机构较远。农村地区的贷款权集中在中心集镇的机构,大多数农民还是通过自筹和民间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农民缺乏固定收入和可靠的抵押物,信用级别评定困难,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资金投放难度加大。该县担保机构较少,农村可供抵押的资产仍然局限于土地、房产和部分自有设备,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与城市相比,农村信贷除了自身经营风险外,面临的系统风险更高,而且信贷抵押担保和农业保险等发展滞后。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规模增加了农村的信贷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3  分析方法
   采用比较分析法,从实施的难易程度、金融服务率的提高程度、村民收入的提高幅度等角度,对普惠金融的各种形式(例如存储、转账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金融服务率低的原因,总结乡村普惠金融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同时,将借鉴国内外乡村普惠金融的推行情况及相关研究成果。例如孟加拉开创了小额信贷项目,并创建了以贷款小组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模式,减少了贷款风险;墨西哥政府制订了一系列计划,从国家金融体系发展层面进一步推进银行体系改革;巴西创建了代理银行业务模式,是金融界的一大创新。以怀远县的调研结果为基础,结合安徽省乡村普惠金融现状,对解决安徽省普惠金融体系下金融排斥问题进行经济、技术和政策可行性分析。
  4  对策建议
   借鉴国内外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探寻解决乡村金融排斥的突破口,给我国普惠金融在乡村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解决乡村金融问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4.1  发展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
   (1)由于县域经济的限制,农村金融服务要向多层次方向发展,例如要为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批量贷款,解决农民在正规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
   (2)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聚集农民手中的闲散资金,推动并扩大农村的金融市场规模。在农村经济稳步运行中,政府和企业应对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提供支持,放宽某些市场准入条件,加大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偏远的集镇,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小型村镇银行,拓展银行的服务功能。
  4.2  建立建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存在的较多问题,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上,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使农村担保评估体系多元化,提高农企和农户的融资担保能力。政府按照财政收支状况,适当加大对农村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同时,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率。研究切实可行的财政贴息政策,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可靠的资产评估机构。
   (2)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农民利益,并进一步探索加大涉农保险力度的方法。
   (3)在农产品市场建立期货市场,进一步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运行。
   (4)依托互联网金融,加强农村信用体系,使信息电子化、透明化,降低农民信贷风险,以吸引更多投资。
  4.3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农村金融产品单一,应拓宽涉农资金渠道,灵活增大资金来源。同时,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业务程序的便利度,使农民的资金流通更加迅速,及时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金融监管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基层金融工作人员开展金融创新工作。基层工作人员最贴近农民,从基层工作中能了解到农民的需求和现存制度的不足,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振兴乡村的目标才能高效完成。
  參考文献:
  [1]饶思原,李泽建,王佳惟.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思考——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J].征信,2019,37(5):46-49.
  [2]田丽秀,姜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研究——以云南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1):11-18.
  [3]童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J].当代经济,2018(12):44-45.
  [4]刘安娜.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9):7-8.
  [5]孟飞.金融排斥及其治理路径[J].上海经济研究,2011(6):80-89.
  [6]陈郁城.普惠金融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J].新经济,2016(11):64-66.
  [7]粟勤,孟娜娜.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实际操作:由豫省兰考生发[J].改革,2018(1):149-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2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