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人文情怀培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冰玲

  [摘           要]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情怀的培养对学生的良性成长意义重大,老师需要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培养个人良好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以机电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为分析对象,了解该专业学生人文情怀培育的具体内容及形式,以期为机电类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    键   词]  机电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情怀培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028-02
   一、引言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对培养综合的应用型人才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高职院校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解读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实质需求,加强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保证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中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机电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时必须以小处着眼、大处着手,关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具体要求,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中德育是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人文精神教育是德育中的重点和核心,老师需要针对人文教育的具体要求,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和负面影响,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依据,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人文教育培育活动,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融入主题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良好的主人翁精神,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不断进行实践。
   二、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
   人文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生存以及发展过程中所诞生的文化现象,如果站在人类精神活动的角度对人物进行分析,那么人文主要是指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结晶,个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会受到人文的影响,同时积极内化成一种精神,人文会直接影响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观念导向。在人文基础之上所产生的人文精神是指个人对外在世界的思考和反思,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分析及研究可以了解一个人对生存意义和个人价值的关注点,另外这一精神还涉及对人类痛苦、人类命运的探索及思考。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人文精神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明确强调,这一环节的教育主要以个人的自主学习和反省为主题,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了解人文精神的实质内涵和意义,分析人文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新变动,结合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进行主动的创新。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我国十分注重对国民素质的培养,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积极落实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之中,我国严格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将人文情怀教育融入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新内容、新要求和新标准,老师和学校必须抓住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及本质要求,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结合目前教育形势不难发现,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其中教育的产业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学校所面临的教学压力比较大,有一部分学校通过不断的体系升级来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有的高校以综合性大学作为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方向,这种快速的变动导致有一部分学校缺乏人文精神,过于关注对市场价值因素的分析,忽略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导致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推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点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所获得的信息渠道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同时与传统的学生相比,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受到了西方不良主义思潮的影响,其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尤为明显。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和成长目标,个人的理想信念比较模糊,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针对这一现象,在落实高等教育之前,老师和学校必须积极关注德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该环节的教育教学实践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柱,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机电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情怀培养的思路
   针对上文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在对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结合时代变动的具体内容及实践形式,以人文情怀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新时代背景之下思政教育的作用及优势,明确前期的工作思路和培养方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充分肯定学生、理解学生,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对个人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宏观的认知。其中机电类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体,大部分的机电实验活动和创造活动在教学课程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老师需要明确机电类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策略,以人文情怀的培养为依据,关注人文情怀培养内容和形式的改变要求,以此来保证学生在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机电类高职院校主要领导的重视
   意识指导实践,只有保障意识的正确性,才能够为后期的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体现实践的引导作用和价值。在教学實践之前,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学校领导者必须关注对人文情怀培育的重视和理解,了解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学生人文情怀培养的重要价值及优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与其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比,人文精神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同时是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关键,高校需要以培养四有人才为主体,将人才培养策略纳入现有的工作日程之中,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推动课程改革。其中人文精神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体系和工程,老师需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发展需求,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情怀培养的重视和理解。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校教学引导的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和价值,一些学校开始积极践行人文素质教育,许多领导非常重视这一环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引导。对我国机电类高职院校来说,除了需要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之外,还需要立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其中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其他的教学形式相比,机电类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不断的发展,高职院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术研究经验,同时追求自身的学术理想,产生了许多独一无二的精神特质,这些是机电类高职院校在大学生人文情怀培育过程之中的重要教育资源,对此高职院校领导者必须关注这一教学环节的具体情况,积极践行素质教育。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尽管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老师需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不同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但是对机电类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说,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果只依靠学生无法更好地体现该院校教学的实质作用,因此老师的恰当引导则显得尤为关键。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學效果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水平,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培育的过程之中,机电类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了解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主动采取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及学生个性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针对性的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其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及提升对人文情怀培育工作的大力落实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够体现高质量的教学实践,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以全新的教材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体,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积极主动地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在此前提之上,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将人文情怀教育融入主题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三)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前者主要以优秀文化成果的分析和学习为主体,鼓励学生明确自身的政治思想方向,奠定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和审美基础。其中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积极渗透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保证学生既能够对个人的专业知识有一个客观的认知,还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之中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人文知识之前,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具体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价值。
   四、结语
   机电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老师和学校需要加强联系和互动,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需求,充分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实践作用,保障人文情怀培育工作的大力落实。
   参考文献:
   [1]高淑红.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
   [2]董雪梅,龙洋,平若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
   [3]陈芳.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能力培养:法律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改革探析[J].文学教育(中),2010(11):127-129.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