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横向课题成果用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于新梅

  摘 要: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新时期赋予每一个职教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向。分析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模块化课程改革”中将《机械设计基础》课实践化,即以项目为主线,以实验室操作为基础,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使得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生成与构建。
  关键词:横向课题;高职院校;机械设计;课程改革
  1 绪论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最机械机构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包裹基本结构特点,原理,结构力学特性,传动特性知识,学生能够掌握简单传动结构的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礎》课程进行整合,可以分成了三大模块:常用机构部分,传动部分和零部件部分。常用机构主要讲授机械原理类知识,传动机构主要讲授,齿轮传动、涡轮蜗杆传动、带、链传动等,零部件部分主要讲授,轴、齿轮、轴承等零件的设计知识。其中传动机构知识的理论性较高,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强,所以该方面的教学对高职学生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
  横向课题成果用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改革课题的界定,首先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研情况分析,该课程从11级数控专业开始实施,至目前为止已经形成多媒体教学,基本成型的教学课件,其次该课程的教学研究情况从2013年开展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模块化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已经实施到位,通过对课程知识进行整合,结合模型实践,实现“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经过课程教学改革后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这些模型多数为原理结构,让学生学习课程知识,与工程化结构有一定的差异,学生通过模型的学习很难掌握工程化实践中,这些原理结构的应用情况,与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等,这些都是机械类学生从事工作时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提出横向课题成果用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实践改革的课题属于对于《机械设计基础》“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拓展,属于立足于真实科研产品为载体的应用式教学模式研究。
  2 研究的意义
  2.1 转化教学资源
  横向课题是指企业、研究所的课题,做课题的和企业、研究所是平等协商的合同关系。主要是学校为企业、研究所完成产品研发、仿真、技术研究等工作。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些课题中都是要从,应用环境、参数需求、技术指标、寿命长度等所方面、多层次、系统的全局的进行考虑。这些课题成果若能转化为教学资源,这些横向科研成果将是专业课程最好的教学素材。拟以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航天系统5院合作的抓捕器为载体,进行横向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2.2 动态的行动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新时期赋予每一个职教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向。《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模块化课程改革”中将《机械设计基础》课实践化,即以项目为主线,以实验室操作为基础,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使得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生成与构建。
  2.3 项目为载体
  高校教师是提升教学教育水平、科研实力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关键。提升教师的培养质量早已成为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科学研究类、技术攻关类等工作。这些工作多为系统的知识应用,也是具备前沿性的技术要求,所以巩固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拓展了课程素材,增加了课程知识的趣味性与挑战性。所以横向课题作为前沿性技术研究与开发和以项目模块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要求,都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两者相融合,使横向课题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先进模式,应作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拓展方向。
  横向课题转化为教学资源,或者教学内容深入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去,是研究横向课题根本的出发点,也是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符合职业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3 研究的理论依据
  从教育学层面解决了技能和知识整合的难题。包含两个命题:一个是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没有发生变化,但在排序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是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质量发生变化,不是知识的空间物理位移而是在工作过程中的融合。
  在发展的方法论层面上论证了的行动与思维的关系。具体的工作工程在变,传统的职业教育只能解决现在的问题,要赢得未来,必须要获得能力,获得策略的层面,企图在变种获取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变的是工作过程要素,不变的是工作过程目的。
  从哲学观层面探究了如何把潜在技术转换实在技术。工作过程导向是把实用性技术、规范性技术、过程性技术与时空融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致力于把潜在的技术变成实在的技术。
  4 就业为导向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本身就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工程建设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加工设备配置所需的各种先进机械装置中机构种类、工作原理和工程设计、组织课程总体内容规划,并为有关内容的教学过程、配置相关的基础知识,设计出一种知识符合社会需要,让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的崭新课程。以学生是课程的核心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把握课程的深度、广度,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模块化教学改革模式,实践了知识归纳排序上的研究探索,和工作空间的融合,也存在一定不足,其还未从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实际技术要求,完成结构设计所采用的原理,考虑因素,摩擦、传动效率、可靠性等系统层面的机械问题,主要从知识的应用空间上进行拓展教学知识,以实际横向项目课题为载体,以实际技术应用为背景,提高学习兴趣,以技术要求为出发点,提升教学内容趣味性,与挑战性,以项目成果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思考,创新的积极性。   5 研究路线
  5.1 教学内容的整合
  以项目为主线,将项目成果内容的整合为三个项目,即蜗轮蜗杆减速机构、齿轮传动和螺旋凸轮槽传动、零件设计部分。将复杂的驱动系统,转变为减速机构、传动和零件内容,重构成为以学生拓展实践为主体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
  5.2 教學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多媒体讲授和演示、以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为实践的形式展开教学,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融入到每一个学习情境中。
  5.3 教学方法的更新
  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锻炼、拓展学生思维方式,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5.4 实验室的建设
  在学校原有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的模型下,以科研成果作为新型的机构和典型机构的模型和实物有机融合;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上课时这些场所就作为模拟岗位上的人问题需求,提出问题,发散思维,推动学生在学中做,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5.5 全新的考核体系
  教学中素质教育作为学生考核评价的一个标准,学生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具有一丝不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敬业精神等与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一起进行评价。
  6 总结
  应用主要在于《机械设计基础》传动系统知识,要求学生能对减速机构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包裹齿轮减速机构,限位涡轮蜗杆减速机构的知识,螺旋驱动、丝杠驱动,凸轮传动等传动知识、轴、键的设计与选用等知识的应用。能够掌握其应用技术要求与特点,并掌握他们的运动特点和使用范围。掌握轴、齿轮、涡轮、蜗杆、轴承等零件标注方法、选用和设计,装配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根据要求查表,且能读懂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改进设计简单机构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洁,郑晓红,葛家宏,唐靖一.MIS在中医药横向课题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4):13-16.
  [2]张新义,蒋薇.《机械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19(15):256-257.
  [3]姚长鑫.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基础课程体系构建[J].内燃机与配件,2019(14):273-2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0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