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失独者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滕秋玲

  摘 要:本研究针对失独者人口基本情况、生活和养老选择方式、社区服务现状及评价、生育意愿、心理咨询现状及需求等物质和心理需求进行问卷调研。研究发现失独群体存在生活来源无依靠、生活收入偏低、养老状况恶劣、再生育意愿低、心理咨询需求大,但没有资金投入心理求助。提出给予失独者更多政策倾斜,关注失独者心理健康需求、共享社区居家互助养老需求等精准政策,以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获得感提升。
  关键词:失独者;生存状况;需求;获得感;政策
  
  一、调研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自编失独者调研问卷,包括年龄,是否有退休金,月收入,是否有社会保险等人口信息,以及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慰藉等方面信息。发放问卷380份。将回收的问卷用 spss23.0 软件录入后进行筛选,剔除无效的问卷,剔除标准如下:回答缺失 10%以上的数据;回答明显不认真,不严肃者。经过剔除后,有效被试371,问卷有效率为97.63%。被试所属省份、年龄、性别、民族等基本情况分布。年龄分布:80岁以上2人占0.5%;49岁以下19人占5.1%;49-59岁;180人占48.5%;60-70岁154人占41.5%;70-75岁12人占3.2%;75-80岁4人占1.1%。性别:男127人占34.2%;女244人占65.8%。婚姻状况:离异70人占18.9;丧偶32人占8.6%;已婚254人占68.5%;再婚15人占40%;初中118人占31.8%。有没有养老保险(或退休金):没有59人占15.9%有312人占84.1%。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119人占32.1%;500元以下32人占8.6%;1001-2000元74人占19.9%;2001-3000元116人占31.3%。500-1000元30人占81%。家庭收入主要来源:非劳动性收入(如收房租、炒股等)2人占0.5%;其他收入10人占3.2%;亲戚资助6人占1.6%。退休养老金262人占70.6%;政府救助(如低保、各类补贴)15人占4.0%;自己劳动收入74人占19.9%。
  二、调研结果
  失独者的生活、精神等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家庭经济遭受重创,物质需求难以保障
  从家庭收入能否满足日常需求方面来看,本次调查的失独者中仅有有16.7%的认为能满足并略有结余,大多数任务不能或者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从独居情况来看,有25.1%的失独者独居,61.7%的失独者与配偶同住,少量的与父母、亲戚朋友一起住;从照顾者方面来说,36.1%的由配偶找个,多半(617%)失独者自己照顾自己。总体来说,失独者的家庭收入、居住情况、照顾者方面处于较差的水平。
  在特扶金能否保障家庭基本需要方面,多数(62.0%)失独者认为完全不能保障;在希望政府补助金额多久发放一次方面,多数(64.7%)失独者认为应该每月一次;在是否对目前领取特别扶助金的程序满意方面,多数(67.7%)失独者认为不满意;在是否对目前享受的专项服务满意方面,多数(91.1%)失独者认为不满意。
  (二)精神创伤难以愈合
  失独者孩子离开的总体状况是,34.5%的失独者孩子离开其时间为1-5年,29.6%的离开时间为6-10年,19.1%的离开时间为10-15年;孩子离开原因方面,53.4%的孩子因病去世,25.3%的孩子因为意外交通/溺水而去世;在是否打算领养一个孩子方面,90%的失独者不打算领养孩子;在有没有孙辈方面,87.9%的失独者没有孙辈;在是否打算再生育一个孩子方面,89.8%的失独者不打算再生。多数(56.9%)的失独者没有获得过亲戚或社会人士或志愿者的探望。
  通过研究发现,失独者抑郁整体水平高,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等方面偏低,说明失独者在承受自己独生子女过世的打击后,精神创伤久久难以愈合,主要表现:在抑郁方面,抑郁标准分为75.69,标准差为12.78,SDS标准分≥53为有抑郁症状,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说明本次调查的失独者的抑郁状况较差,整体抑郁状况为重度抑郁。
  (三)无人照料而致养老问题,养老问题日益严重
  通过调查发现失独者的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失独者遭身心的重创,身体健康状况堪忧。本次研究发现:19.4%的失独者身体很差,28.8%的失独者身体较差;在所患疾病方面,有29.6%的被試患有两种疾病,251%的失独者患有三种疾病,17.3%的失独者患有四种及四种以上疾病;在使用的医保类型方面,62.5%的失独者是职工医保,280%失独者为城镇居民医保;在因病住院治疗方面,40.7%的失独者近一年因病住院治疗过。总体来说,失独者的身体相对较差,患有疾病,一部分因住院过,大部分为职工医保。
  另一方面,大多数失独者非常担心养老问题。在养老方式方面,46.1%的失独者倾向于选择专门共享社区内居家养老,162%的失独者选择专门养老院的养老方式,25.9%的失独者选择在家养老;在养老院/专门养老院/(共享社区)的收费标准方面,大部分(56.1%)失独者的希望“政府出资免费入住”,14.3%非失独者希望“一定面积免租,超出部分低租”。总体来说,大部分失独者非常担心养老问题,并倾向于选择专门的共享社区或者专门养老院的养老方式,希望“政府出资免费入住”。
  三、提升失独者获得感建议
  (一)政策保障,完善相关帮扶法律和政策,保障物质需求
  经过调研发现:一方面,失独者最需要的需求前几名依次是:制度政策扶持需求,专门失独共享社区/养老院等集中养老,健康服务:送医陪诊服务、住院陪护服务,精神慰藉:心理护理服务、节日慰问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等等,说明制度政策、养老、健康和精神需求是失独者最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社区的工作应该加强“提高每月扶助金额”、“给予资金政策建造专门,共享社区集中养老”、“提供低额或免费的健康服务:送医陪诊服务、住院陪护等服务”这几方面。通过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完善政策保障是对失独者最大和最基础的支持。   2007年,我国计生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规定“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虽然政府已出台相应政策,逐渐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帮扶,但扶助标准仍偏低,大多数失独者觉得难以满足失独家庭的日常基本经济需求和在医疗花费上的支出,微薄的经济救助对于失独群体来说往往是杯水车薪,使他们的生活步履维艰。调查发现:多数失独者认为特扶金完全不能保障家庭基本需要;首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获得申领信息、错过申请时间不能补领、第一次申领时要去居委会当众办理;多数失独者对目前领取特别扶助金的程序不满意,绝大多数失独者对目前享受的专项服务不满意;常规发放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每次领取都想到孩子、发放时间不及时。对于补助金的发放频次,多数(64.7%)失独者认为应该每月一次。因此应该从提高补助金的救济标准、完善特别补助金的申请流程(时间、地点、流程等提前告知)、特别救济金发放更加及时。
  (二)改进养老方式,促使同命人相互帮助
  通过调查发现:在养老方式方面,46.1%的失独者倾向于选择专门共享社区内居家养老,16.2%的失独者选择专门养老院的养老方式,25.9%的失独者选择在家养老。另外,如果有共享社区,28.8%的失独者非常愿意入住共享社区,49.3%的失独者愿意入住共享社区,说明大多数(78.1%)失独者愿意入住共享社区,共享社区有实际需求;其次,大多数(71.2%)失独者愿意入住共享社区;多数(75.2%)的失独者在共享社区里,愿意尝试互助养老,如共同分担家政等费用等养老方式。多数(89.2%)失独者愿意成为志愿者服务于共享社区,并愿意走出共享社区服务他人。说明共享社区养老的模式得到了失独者们的认可,共享社区养老模式方法上可行、群众认可度较高。
  (三)加强失独者精神慰藉,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由于遭受了独生孩子的创伤,大多数失独者有一定程度的抑郁倾向。调查发现:失独者对专项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看到居委领导关心失独家庭、不能提供所需服务如陪诊就医,病了有人照料,手术有人签字、长期照护等生活照料和养老服务等;多数失独者比较欢迎亲戚或社会人士或志愿者的探望;多数(86.5%)失独者欢迎亲朋好友/社会人士/志愿者等社会人士前来服务和陪伴。绝大多数失独者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失独者中,很少部分失独者每个星期/月至少一次,7.3%的失独者每四个星期/月一次;一部分失独者不愿意接受专业心理疏导的原因是:没接触过,不了解,一部分失独者的原因是:价钱太贵、负担不起。因此,应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组织社区卫生机构人员、心理专业辅导人员和社会爱心志愿者,为失独者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同时 社区可利用自身优势,组织人员及志愿者对疾病、残疾等失独者进行一对一上门心理辅导及生活服务,充分展现社会对失独群体的重视与关爱
  (四)加大共享社区建设,加强医疗设施投入
  但是目前影响失独者入住共享社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社会等在共享社区内在经济救助、医疗保障、养老照护、社会救助、临终关怀、殡葬服务、精神慰籍、心理疏导等上的帮扶力度”、“入住的条件如是否要花钱租或者购买”等。入住共享社区最希望获取的东西依次是:生活照料需求、医疗卫生如陪诊、住院陪护等需求、养老日常照料需求、制度扶持需求等。共享社区内最需要的功能区依次是:社区医院、生活自理型区、失独共享社区自我管理自组织区或失独自我管理服务中心,说明医疗、生活和自我管理是失独者在共享社区非常希望使用的功能。最希望政府在共享社区上给予的支持是:“购买社会服务的政策经费支持家政、心理帮扶、陪诊就医、住院陪护、照护护理等、“免費划拨土地”、“医疗卫生服务陪诊、住院护理、指导用药、康复训练、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知识讲座等”,说明失独者最希望政府给与共享社区建设的社会服务、土地和医疗健康方面的支持。32.7%的失独者希望共享社区建成后马上入住,32.3%的失独者希望65岁以上后自愿入住,对共享社区的建设有一定的期待。因此说明,医疗需求是共享社区的常用需求,应该加强医疗设施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刘明明,刘天俐,汪昕宇,朱廷劭.基于社交网络行为分析的失独用户微博使用调查:追思、维权、抱团取暖[J].人口与发展,2019,25(02):57-63.
  [2]滕秋玲.失独家庭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才智,2018(06):237.
  [3]孔祥利.作为公共政策问题的失独:研究现状及进一步探讨[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12):25-31.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共享发展理念下宁波市失独者共享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课题编号:G19-ZX39);2019 年度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时间银行模式下失独者共享社区居家互助养老服务研究(课题编号:ZMJF20193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滕秋玲,江西婺源人,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1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