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效果优化对策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金鑫

  摘要:结合应用文写作课程特点,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现状,结合教学实际,从内因、外因、教学方法方面为优化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建议通过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良好的课堂秩序,制定合理的考评制度,并辅以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合作学习、融合教学技巧、提升学习体验等方法,达到优化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效果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5-0089-03
  课堂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与学能否有机结合的直观体现。我国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以继承和吸收西方研究成果为主,余文森认为:“有效教学提倡效果、效用和效率三者并重,强调学有所得、所学有用和方法科学。”[1]杨惠中认为:“教育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效教学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实际发生、是否有效。”[2]由此可见,在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效果。本文以高职院校公共课应用文写作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学中提高课堂效果的策略,进而为提升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现代教学设计理念认为,“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3]。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有助于針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策略。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在知识维度方面基础薄弱;在技能维度方面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呈现“不会学习”的状态;在素质维度方面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意志品质方面仍需锻炼和提高。应用文写作课程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理论性和综合性较强,针对全校所有专业开设,授课学生基数大,大多数院校会采取合班式教学。因应用文写作课程学科性质所限,只有文秘相关专业学生会重视此门课程,其他专业学生大部分存在懈怠情绪,从内心不重视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课程需要大量练笔,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和能力方面都无法达到最佳学习预期,从而导致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教师教不会、学生学不好的困难局面。
  二、提升应用文写作课堂效果的可行策略
  (一)内因驱动,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态度
  事物的发展,内因是主要驱动力,深入了解学生是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学习也不例外,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4]。
  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生知识水平。通过谈心、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真实知识水平及学习活动中的学习体验。在开课前,面向所有授课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认识的问卷调查及基础知识测验,运用统计分析确定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明确可以引起学生共鸣的知识点,甄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
  其次,要掌握学生厌学应用文写作的原因。结合学习动机的不同方面,从物质追求、求知进取、社会取向、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和害怕失败等方面深入挖掘学生厌学原因[5],为具有相同原因的学生建立学情档案,通过心理学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对策,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启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学习动机,从而消除学生厌学情绪,使其将心思放在应用文写作课堂学习上。
  再次,要明确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期望。很多高职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学习对未来工作和生活无用。针对此问题,通过课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期望,通过实践学习、成果作品展示、多平台宣传等方式帮助学生重拾对应用文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学习应用文有用,并感受到在现实中能学以致用,最终转变学习态度,从“不想学”到“主动学”。
  通过对比同一班级内因驱动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数据得出,未进行内因驱动干预时班级里有近75%的学生表示对应用文写作课堂学习不感兴趣,而在有明确途径的内因驱动干预后,班级里有近70%的学生表示会尝试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认真学习。由此可见,内因驱动在转变学生应用文写作课堂学习态度方面起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为提升课堂效果提供思想基础。
  (二)外部助推,强化学生课堂专注度
  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外部因素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完善合理的考评制度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强有力的助推效果。
  1.正规课堂秩序,让学生无暇分心
  高职院校有的学生学习意志薄弱,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由于离开高中高强度的学习状态,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自主学习方式,自我约束力差,应用文写作课堂上会出现坐后排、睡觉、玩手机、思想放空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严格管理课堂秩序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与应用文写作课堂学习无关的行为多数可通过及时提醒、正确引导、制度约束来改善,但是玩手机已成为学生课堂分心的最主要因素。在教学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推行“无机课堂”是可行措施。课前收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尤其是针对自我控制力弱的学生,可有效让其注意力转移到应用文写作的课堂学习中。以厦门八所职业院校所有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班级为研究对象,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无机课堂”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课堂专注度可提升50%。“堵”是一种策略,“疏”则更体现教育智慧。关于手机问题,建立智慧课堂是发挥手机积极作用的体现。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运用“互联网+”理念,通过手机进行考勤、资源推送、讨论、问卷调查、测试、评价,让智能手机服务课堂教育,服务应用文写作课堂,将“玩手机”变成“用手机”,将“分心”变为“用心”。
  2.优化考评制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高职生活与高中生活差别很大,没有了高考的“高压线”,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的也仅仅是围绕知识积累,所以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多是以考试不挂科为标准。针对高职学生这一心理设计应用文写作课堂考评制度,并在综合测评中加大课堂表现的权重,综合考虑应用文写作课程特点、所教学生知识水平、班级学风等因素,细化应用文写作课堂得分指标。在应用文写作实际教学中,课堂评价指标可包括课堂笔记记录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课堂作业完成质量等,并且分值设定体现足够吸引力。课堂表现在平时成绩中占比在30%--50%为宜,过低不足以引起学生重视,过高会误导学生不重视期末考试。以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文写作课堂考核标准为例,在课程开设的最初三年,为强化课堂学习,平时成绩考核指标比例为:考勤10%+作业10%+课堂表现8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80%,此种评价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认为平时成绩分数过于容易获得,而且期末考试的考核作用不明显,所以不能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在课堂上反而会降低对自我的要求。经过教研室讨论研究,平时成绩考核比例调整为:考勤20%+练笔40%+课堂表现4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60%,此种考核方式加强了期末成绩比例,但是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不足以检验平时学习效果。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比例调整为5:5,经过实际检验,此种考核比例较能发挥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又能引起学生重视期末考试。   (三)改进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职院校学生多数以个人好恶为出发点选择“学”与“不学”,情绪化严重。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原则[6]。高职院校学生对实践性课程兴趣明显高于理论性课程,针对理论性课程,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教内容与学生的求知欲望达成一致,学生才会如饥似渴、心甘情愿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课程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且杂,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只讲书本上的内容,应多增加与课本知识有联系,但书本上没有的课外知识,多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讲解《求职信》时,可与学生分享真实求职案例;讲解《合同书》时,可选取合同纠纷案件为学生提前敲响警钟。
  2.平衡差异,加强合作学习
  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基础薄弱,一个班内的学生之间成绩差距很大,如果只有一套教学方案,就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学习需求,导致总有一部分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个性、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水平等通过教学方式“平衡差异”,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分组讨论、项目化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方式。
  (1)分组讨论。学生可自行分组或教师指定分组。学生自行分组,符合学生更倾向于停留在自己“舒适区”的心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内学习[7]。运用此种方式,利是能展现学生真实的一面,弊是有可能助长学生的学习惰性。所以,在自行分组一定次数后,要及时调整分组方式,可以拆分、重组,运用指定、随机、游戏等方式重新分组,进行差异化分组,让学生在学习中紧张起来,迫使有惰性的学生动起来,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项目化教学。此种方式得到很多教师与学生的认同,在专业课教学中尤为突出。此种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倾向技能培养的教学理念[8]。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程,项目化教学可体现在增加实践课时方面。在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应为每一个文种设置实践课时。学生亲自参与、亲身感受,才能体悟深刻,才能从“外部驱动”到“自主学习”,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通知》文种的教学前,先布置课前采访实践任务,搜集生活中可用到通知文种的案例情境,课前小组试写。课上经过教师讲解通知写作任务要点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换任务重写通知。课中通过小组自评、老师点评,记录每组学生成绩进阶情况。课后各任务小组请课前所采访的应用文写作专业人员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与评分。经过此过程,让《通知》文种的学习形成一个闭环,由项目任务贯穿始终,使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发挥各自优势,并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想做事、有事做、有收获。
  3.融合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
  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值思维活跃期,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自我意识也非常强烈,对于呆板的课堂教学氛围很反感,教师在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不仅用知识吸引学生,还应借助各种教学技术与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生从枯燥的应用文学习中解脱出来,视频、音频、课堂互动APP等有效运用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要注意“度”的把握,这些小技巧不能喧宾夺主,而应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作用。例如,讲解借条时,可以选取真实案件的法律讲解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视频播放时长不能超过15分钟,以1—10分钟为宜,这符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限制。还可通过课堂互动APP发布调查问卷、讨论、测试、作业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可使平面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变得立体,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了解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動静相互结合,营造成功体验
  应用文写作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是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难点。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与幸福感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在多种教学方法中,知识输入时的“静”要求学生记笔记与知识输出时的“动”,增强课堂有效提问是为学生营造成功感最直接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可行措施。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既可消化所学知识,又能积极思考,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已然将知识从输入转化为输出,并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再辅以奖励制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恰到好处的提问,可大大提高课堂参与度。在设计应用文写作课堂提问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问题要新颖有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问题要紧扣知识点,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3)问题难度要适宜,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稍高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思考。(4)提问方式要恰当,对于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要适时引导。(5)问题数量要适度,做到科学化、系统化。(6)“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灵活并用,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应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激励学生踊跃参与,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提高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效果的方法很多,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需求,因材施教制定教学内容,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出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应用文写作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 2012(5).
  [2]杨惠中.有效测试、有效教学、有效使用[J].外国语,2015(1).
  [3]于晓楠.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以南昌市几所高职院校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2013.
  [4]肖洋,李芳.如何在双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李小元,周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6]赵林刚.基于有效学情分析实现课堂教学优化[J].西藏教育,2012(12).
  [7]张洁.成人学习的舒适区现象及其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 2007(3).
  [8]胡春芳.关于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 20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7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