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耀斌

  [摘           要]  目前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之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微课的概念与优势入手,分析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的引入将对传统教学过程带来的改变以及微课教学的应用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以期对当前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工作形成帮助。
  [关    键   词]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微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174-02
   一、微课的概念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之下,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由此,信息化技术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签。教育行业的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更具优势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和知识掌握程度。传统教学形式通常为教师在课堂进行讲解、板书,效率低,学生被动接收。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巧简短的教学视频,突出主题,重难点聚集,再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而形成全新教学手段。其本质是在教学观念的转变,形成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的普及也使这种教学手段提供了基本保障。这种形式的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传统教学课件、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辅助教学资源在传统教学之中,需要教师面面俱到地准备,同时积极运用到线下操作,因而对教师精力和课堂教学时间都有消耗,导致教学效率降低。以微课的形式展开,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互联网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够理解也可在课外反复学习,既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又能够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一)教学趣味性强
   现代的教学理念认为学校教育需要回归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上,通过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讲解和板书,以此来达到知识传递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又让学生无法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索。以微课展开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其所利用的教学素材是图像、声音、文字相结合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应用,能够对学生形成视觉、听觉等方面全方位的刺激,让学习过程更加富有趣味性。
   当代的中职学生与以往其他时期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当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接触较多,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导致课堂内容有严重的局限性;其次,当代中职学生由于有条件从日常生活中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脱轨。在这些现状的综合影响之下,就需要以更为贴近当代学生知识积累和构建的方式,来满足学生对课堂趣味化、生活化的需求。
   (二)资源整合程度高
   微课的教学模式,是以短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与同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综合性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借助偶发性、碎片化的非线性排列组织形式将传统单一线性的教学资源组织模式打破,实现综合性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主题式、结构化的资源单元环境。就当前中职学生计算机教学来说,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素材课件、练习测试等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分散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致使资源整合难度大。而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微课模式可以帮助教师以网络的形式来整合多项资源,促进课堂主题的进一步突出。
   一般而言,微课课程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五到十分钟。这一方面是基于学生的需求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微课模式资源整合而形成的特征,教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必须考虑微课的特点,以提高教学效率,如通过对教材的研究,选取部分难点重点,并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源,汇总到十分钟以内的视频之中,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教学反馈性强
   中职阶段的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评价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搜集学生反馈的方式是利用课中、课后的观察、倾听和交流来进行,由于教学内容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因此这种方式进行意见反馈时效性较差。而微课所依托的互联网,能够让学生及时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如,当学生发现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所出入的时候,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留言,乃至于利用互联网通信工具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学生意见的搜集,以本质上建立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且高效的沟通渠道,教师可以以相关的意见为导向,准确地对课堂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增强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改善课堂环境。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对微课的应用策略探讨
   (一)把握学生特点,发挥微课优势
   在具体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对“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理念进行贯彻。中职学生由于其具体情况,因此在学习能力和计算机认知方面是存在客观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摸底,通过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状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其次,需要有效地利用微课高度个性化的特征,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男性和女性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优等生和后进生也是有差异的,教师首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两三个群体,并根据不同群体对知识接受方式的具体倾向,制作多个不同的教学视频,从而达到增强教学个性化的作用。    学生的具体特点是可以进行无限细分的,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学习经历差异、主观认知差异等,这些差异的存在,一方面为教师的授课过程形成了阻碍,另一方面也是进行教学革新的契机。在教学时,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全新教学模式以促进这一现状的改善,如:通过引入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不同的教学小组,以此来实现集体学习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是对微课教学的必备条件——互联网这一资源的深度整合,同时也能在学生中间形成共同促进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分解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当前的中职计算机微课教学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内容多样且复杂,因此学生对部分知识无法进行良好的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地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避免学生因知识内容过于庞杂而难以进行吸收。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基于此来进行内容的分割。例如,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讲解办公软件的应用时,可以以教学内容分解的方式来实施。首先让学生在自身的电脑桌面新建一个Word文档,这种文档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之中接触较多,因此基本的文字录入方法已经掌握,教师需要做的是根据Word文档顶部不同的选项,依次进行教学,当学生反馈自身对相关选项的操作内容已经掌握之后,教师再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三)准确定位课堂主体,针对性地运用教学方法
   当代的教学理念已经从传统的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知识灌输,转变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拓视野,形成相应的思辨能力。在中职计算机的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微课教学的特点,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课堂和教室之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让计算机学习从枯燥变为有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优势,利用互联网来拓展课堂的宽度和深度,让学生不仅在计算机课堂上增长一定的知识,提高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当前的教学内容,并对学会课本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和验证。在课堂的实际进行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与相关的计算机互联网企业进行实时连线,让学生观察到课堂以外的东西,从而切实感受到计算机的魅力所在。同时,通过课堂外专业人员对学生日常接触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也有助于学生增长兴趣。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以学生和专业人员中间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解释,从而将计算机教学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提升、视野的拓展,并端正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态度,从而实现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教师对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在中职计算机微课教学中,要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需要从加深教师对课标的认识方面入手,以促进教师对计算机教学中重点的关注。中职计算机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首先必须在自身素质的提高上进行一定的尝试和努力,拓展自身知识面,将计算机从当前孤立的学科形象转变为一个综合性、多学科有机结合的整体形象来向学生进行展示,同时,教师还需要从教学方式的钻研与探索上来改变当前比较呆板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法的灵活运用,与现代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成果的有效利用,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提升教师素质还表现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上,以互动教学的方法为基础,让学生与教师两个主体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能够突现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创造出和諧的课堂环境,为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铺平道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微课教学的方式必然会对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形成影响。在这一趋势之下,当前的中职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学科的授课时应及时转变自身观念,将相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微课相结合来提升学生进行计算机学科学习的时效性,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杰,张立荣.微课教学效果研究:以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13(2):49-51.
   [2]谈潘攀.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6):75-76.
   [3]胡珊.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设计[J].才智,2017(35):150.
   [4]陈航.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9):242-243.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