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发展对农业院校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经济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影响社会多个方面,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经济发展趋向、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对于农业院校学生日后就业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高农业院校教学应该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发展需求,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率。从3个方面研究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旨在推动相关研究发展。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生;经济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4-005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061.2        文献标志码:A
   经济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社会持续前进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就业。高校教学应该服务于国家、社会及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使其服务于国家、社会,并满足个人生存及人生价值成长需要[1]。农业院校主要是培养农业相关专业人才,其人才培养数量、开设专业科目均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势头足,社会资源倾向于农业,则农业院校学生充分就业的可能性就高,反之则低。
  1  农业院校大学生培养应该面向经济发展需求
  1.1  市场就业导向原则
   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的人才终将走向社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高校人才应该能够服务于社会发展,农业院校大学生培养应该面向经济发展需求。从市场角度来看,学生就是高校的“产品”,学生毕业即需要面向市场、走向竞争岗位,如果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则会出现大学生就业不充分的现象[2]。基于此,农业大学培养必须要坚持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研究市场运行规律,在合理分析市场走向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在市场经济主导下,农业院校大学生作为市场资源的一种,其人才培养数量、专业水平应该与经济发展曲线同步,保持人才市场的供求平衡,避免供大于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3]。
  1.2  经济特点影响就业
   农业院校有为教育辐射地区提供社会服务与经济建设的义务,因此农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教学调整过程中需要兼顾经济发展需求。与此相对应,农业经济发展技术结构、产业需求也会为农业院校教学提供依据。以往高校教育发展中,更加注重其社会服务属性、教育属性,对于市场经济发展适应性不够。随着高校教学改革推进,更应该关注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转变教学培养视角,以促进经济发展来实现社会服务。农业高校学生能否充分就业,取决于经济发展与农业院校之间的互动关系。
  2  经济发展对于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影响
  2.1  影响院校规模
   经济发展规模、农业产业结构直接影响人才需求量,经济发展快则对于农业院校人才需求量大,扩大学生的就业规模。此外,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也将获得发展契机,教育经费也会有所增加,并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将更多的资源倾向于农业院校,扩大农业院校规模。
  2.2  影响人才层次
   农业院校开设了作物生产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种子生产与经营等数十种专业,涉及到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及农业服务等多个方面。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对于农业生产技术需求不高,但随着产业升级,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大幅度增加了农业生产、农业管理以及农业服务专业人才需求。
  2.3  影响职业选择
   經济发展导致农业产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部分原有职业因为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被逐渐淘汰,并结合产生发展需求衍生新职业,说明经济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转型、职业增设有着直接关系,影响农业学生就业范围。经济发展对于职业范围变迁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新的科技产品、设备、工艺应运而生,这就会取代一部分具有原有功能的低效产品,导致相关生产、管理、经营职业消失,并出现新的职业类型,满足新产品生产、管理及销售需求。
   第二,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提升。社会整体经济发展趋势朝集约化、科技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这也必然导致农业发展升级、行业结构优化、职业类型调整。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农业产业相关职业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原本的热门职业由于不适应新的农业市场发展需求而逐渐萎缩、淘汰,而一些冷门职业反而成为了市场的人才“缺口”,能够获得更佳的经济待遇,影响农业院校学生的择校范围。
  3  经济发展影响下的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策略
  3.1  创业带就业
   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农业产业更加倾向于科技化、市场化、集约化。但从基层农业发展形势来看,农业发展水平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农业院校大学生具有专业知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产业预测能力,农业院校可以鼓励院校学生积极创业,研究新种植品种、经营模式,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从而实现创新带动就业的目的,让农业院校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农业院校应统计创业学生,为其提供技术、平台、资金支持,满足人才创业发展需求。
  3.2  联动发展
   经济发展与高校之间关系十分密切,这就要求农业院校在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形势、农业产业需求。为此,农业院校应主动与农企进行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详细了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并与农企达成合作协议,安排农业院校学生专业对口实习。
  3.3  提升能力
   高校教学应该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开设实践技能性强的专业。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明确定位,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加强教学改革,构建双师型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以及人才层次,让学生毕业后就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迅速适应产业要求。
  4  结束语
   经济发展与就业密不可分,并为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提供专业指引。农业院校在提升学生就业率时,应该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农业产业需求,积极与农企对接,综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薛媛,张润宏,宋建武,等.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分析[J].山西青年,2018(24):279.
  [2]成晓典,张润宏,宋建武,等.新形势下引导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措施分析[J].山西青年,2018(24):291.
  [3]田曦,包佳怡,孙翠翠.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涉农意愿研究——以培养“一懂两爱”人才为目标导向[J].中国农业教育,2018(5):77-82.
  (编辑:季  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