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以“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乡村振兴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最后从加深认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准备、创新培训手段,体现农民培育的精准度、更新培训制度,优化多种培训资源、科学管理和经营,创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平台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率,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人才为重中之重,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点,所以新时期下国家要关注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结合职业农民的培育情况,目前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在不断提升,青壮年劳动力出现外流的现象,特别是较高文化知识水平、领悟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严重不足,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短板,由此制定农民培育问题的解决方案,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团队,值得深入分析与思考。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全面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
  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成为劳动生产率提升与乡村振兴政略实现的有效依据,农业为基础类产业,随着近些年国家增加农业投资力度的过程中,显著改善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设施环境与条件,加强技术设备的运作水平。在乡村振兴政略方针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优化农民享有的生产水平,逐步完善生产体系管理团队的建设。
  1.2 有助于现代农业经营实效性的提升
  在城镇化的迅速进展中,农村人口逐步朝向城镇化方向发展,不只是降低农业劳动力,还容易导致农民素质结构水平低下问题的出现。所以通过现代化农业运行机制的设置,致力于生产合作组织的健全,具有现实的意义。培育职业农业,吸引大量的农民从事农业,便于农业生产操作的创新,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理念的落实依据,进而加强现代化农业经营工作的实效性。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
  2.1 认知不深,关注程度不够
  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需要建立在各个级别政府与主管单位的基础之上,目前的农民培育现象,部分区域尚未从本质上意识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工作主动性不强,对应的扶持政策力度实施有待加强。
  2.2 培育机制不够全面,缺少针对性
  首先是新型农民职业培育对象相对随意化,在农民培育工作中,应该准确分辨培育主体,然而在实践中,因为对应的筛选制度尚未建设,培育对象选择上出现较大的随意性。比如部分区域简便地通过年龄划分,把某个年龄段的农民视作培育对象,一些区域在培育流程上表现出急功近利,增加培育数量,淡化培育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呈现出培育工作的形式化。另外,一些培育项目没有按照农业实际生产特点设计培训内容,课程设计单一化,内容相对陈旧,无法适应农民多元化的培训需求。
  2.3 方案设计不够灵活,实效性不强
  新型农民培育的资源相对分散,我国现有的农民培训结构相对庞杂,项目多种多样,农业与人力资源等职能单位已经设置培训项目,此种分散模式下的农民培育工作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并且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不深,新兴职业农民的培育往往是政府主导,而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不够深入,对应的参与制度尚未健全。此外,培训方式相对死板,部分地区的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围绕教授展开,通过启发式与案例进行培训,导致培训环节缺少灵活性,降低培训的实效性。
  2.4 信息化建设不够先进,培育资源
  处于信息化时代环境中,网络平台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只是呈现便捷性,还表现一定的趣味性。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存在滞后性,网络资源不够丰富,不能完全适应农民培育的发展倾向。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深认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准备
  各个政府单位和对应的职能单位应该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认知。将其视作“三农”工作的本质责任与目标。并且对应的单位要设置培训工作协调制度,优化农业、人力资源保障与财政结构,共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合力。
  3.2 创新培训手段,体现农民培育的精准度
  首先要精确选择培育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首选主体,设计精准培育目标。围绕县的发展情况,对农民的现有知识水平加以摸底分析。按照现代化农业的运行需求,立足于农业转型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需求,筛选具备文化基础知识的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其次合理设计培训内容,落实培训之前的项目调查工作,结合本地区农民知识水平,围绕现代化运行需求,因地制宜地设计合理培训内容。再次是分类培训项目。给予从业农业人员加以继续化教育,强化农民实际生产运营能力,并且给予农村劳动力和未就业大学生等人群加以创业能力的培训。关注培育模式的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应该结合产业特征积极创新培训教育模式,促进农民田间学校的经营,通过菜单式培训、顶岗实习与创业孵化的方式完善培育体系。最后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完成线上线下培训目标。本地区的政府单位应该善于使用信息技术,扩展互联网+培训的模式,对农民进行网络层面上的培训,给农民提供诸多的灵活便捷式培训方案。
  3.3 更新培训制度,优化多种培训资源
  本地区的政府单位要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单位的建设,巧妙使用多种培训教育资源,健全现有的农民培育体系。整理农业科研院所与农业技术宣传单位的公益性资源,彰显培训主体的主体性。并且建设社会类型的培训单位,调动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等单位的积极性,在政府的帮助下引进创新性农民培育理念。设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组织农民参与培训观摩,致力于职业农民综合能力的提升。
  3.4 科学管理和经营,创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平台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需要优化现有的资格认证制度,也就是约束农民资格认证的流程与标准,分产业设置认证的方式,构建农民分层等级注册机制与等级考核评价机制,完成注册等级与考核评价环节。强化培训工作的动态化监督,按照农民实际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农民培训的数据档案和信息库内容,并且建设农业从业资格标准机制,将农民资格证书视作衡量农民职业水平的有效依据。此外。增加公共服务范围内的资金支撑,确保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给予农民享有城镇居民共同服务的待遇。或者搭建农民职业技能施展平台,确保农民可以在培训中成长,在企业中积累经验,在市场结构中成熟,由此全面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方针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业培育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分析十分重要,其不仅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还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实效性。相關政府机构要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加深认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准备、创新培训手段,体现农民培育的精准度、更新培训制度,优化多种培训资源、科学管理和经营,创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平台等,全面提高农民综合农业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农业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张燕,卢东宁.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04).
  [2] 牛震.培育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纪实[J].农村工作通讯,2018(11).
  [3] 曹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支撑[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5).
  [4] 韩嵩,张宝歌.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以辽宁省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05).
  [5] 金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机制研究——以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为例[J].当代继续教育,2018(02).
  [6] 李卫朝.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以乡村振兴为视角的考察[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