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有效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知识源于生活,是人类发展中对生活与社会活动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学习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为社会生活服务,改善生活的同時促进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开端,因此促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
  一、目前小学数学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生活实践活动重视不足
  目前而言,部分教师和家长忽视了小学数学的实践应用意义,偏离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导向,片面地追求更好的应试成绩,将数学学习视作对应试科目的练习,与生活实践严重脱节,使学生学习十分枯燥,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部分教师忽视生活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内,学生虽然学到了知识,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则差强人意,总体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数学知识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培养相结合的三维目标为导向,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提高其应用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然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入,离不开数学实践与数学学习的融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进数学教育的生活化发展,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2.生活实践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内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理念,综合实践活动对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不容忽视的,其对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推动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相较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自己动手实践所学习的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学习印象也更加深刻,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就现状而言,教师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主要局限于教材与课堂内,知识应用实践也只是对教材案例的简单替换,实质上依然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教学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教学效率较低。
  3.教师的自主性过强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内容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更愿意融入实践活动中,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但笔者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在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开展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自主性过强,因而影响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效果,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
  1.课前融入,使教学展开更顺利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其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会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利用生活问题引入教学。但这样的课程引入在小学阶段往往无法到达预期效果,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比较匮乏的,对于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也缺少实践经验,而利用这些问题进行课程引入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而教师如果能够将生活化的问题转化为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并在课前融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在课程引入与教学阶段就可以更加顺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教师也就能够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设计更多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实际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实际应用与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2]。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一课为例,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利用利率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教学的开展将十分困难,这是因为小学生与利率相关的生活实践一般都是十分匮乏的,对利率及其相关概念一知半解,对于一些相关的专业术语更是一无所知,因此面对实际问题往往会十分茫然,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如果能够在课前开展利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到银行进行存款体验或观察活动,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那么面对课堂中的实际问题时,因为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也会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使课堂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促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
  推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境界,与此同时,生活实践活动与教学的结合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应用、乐于探究,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的实践探索,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以笔者的实际教学经历为例:学生们在课余常常会玩“丢沙包”的游戏,学生站在一条直线外向远处的圆圈丢沙包,比谁丢得更准。笔者发现后就主动参与到了游戏中,游戏过程中有学生主动提出“游戏不公平”,因为每个人和圆圈的距离不一致。笔者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数学实践机会,于是建议学生们把游戏规则优化以下,既能大家同时丢沙包,又能保证游戏的公平性,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于是开始互相讨论探究。几天后,就有同学提出了新的规则:将直线改成圆圈,将目标放在圆心位置,利用圆的性质就可以保证游戏的公平性。从这一案例可以发现,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加主动的进行探究,学生能够从数学角度看待生活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也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陆蓉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39.
  [2]白克垒.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66.
  [3]梁丽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251+2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6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