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带一路”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千百年来的农业生产养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全球工业化以来,传统的农业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农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新的契机,使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更为有效。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产业结构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3-006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5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提高,不仅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经营上具有十分丰厚的社会底蕴,这种底蕴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牢牢印在了每个人的意识行为里。这种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不能简单对待。在改革开放之后,农业生产逐渐转向小组化、家庭化,农民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极大恢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逐渐产生出生产、加工、销售等多种产业,农业从传统的农、林、牧、渔逐渐转扩展到加工制造、工商经营及休闲旅游等多种产业共存的结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加快了对外交流合作的步伐,在多种产业上与亚欧等国进行密切合作,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将会随着“一带一路”的拓展而深入开展对外贸易,同时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1]。
  1  我国农业产业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尽管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总体农业结构只是适应于过去低消费的情况,没有适应现代化农业的经济发展需要。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提升,农业产业结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1.1  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在我国初步实现工业化后,机械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但是,我国机械化程度相对来说还比较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农业家庭小规模经营化,导致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不高;二是因为我国地形复杂,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计划化程度低,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使大批的农业从业者无法从农业生产中获得较高的利润,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工业化发展,农业机械水平将会稳步提高,但是对于农业生产的应用,仍然需要一个农业自身结构转变的过程,才能实现全面普及。
  1.2  产业经济模式比较分散
   我国农业产业经济模式分散,主要原因是经营模式家庭化。家庭经营模式规模小、技术供应不足,农业产品的商品化不明显,没有使农业生产者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业生产模式没有经过多大的变革,目前南方丘陵地区的可耕作土地比较分散,无法形成全面的机械化和合作化。而北方大部分平原地区,个人承包的形式比较普遍,其地形和各方面资源也利于形成规模化产业[2]。
  1.3  农业区域优势不明显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不仅农业产量巨大,同时农业产品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是,人们受传统小农观念的影响,无法利用区域优势来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化发展。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在农产品的创新培养和机械化加工上没有形成规模,导致农产品还是保持着最传统和原始的状态,无法提升其附加值。二是我国农业市场化还比较欠缺,下游食品加工企业没法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打开市场,国际品牌的强力渗入也导致了国内农业加工产量不足。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农业生产加工一体化模式无法有效开展,农产品依然以低端的经济形式存在,无法提升附加价值。
  2  “一带一路”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2.1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首先,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标志着现代农业开展。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但是普通农民对机械化操作还不太适应,尤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
   其次,我国农业机械研发技术和生产规模还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当下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城市将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在农业装备上,可以依托“一带一路”的优惠政策来实现技术和设备进口,大力提升我国农业机械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和西欧等国农业机械化装备制造技术十分先进,我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带来的契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农业机械化的合作交流,从而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3]。
  2.2  扩大外贸领域的市场潜力
   扩大农产品市場的需求,是我国农业产业机构调整的根本动力。目前,我国农业规模逐渐扩大,而饱和的国内市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阻碍,同时,还有其他国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和结构转型缓慢。“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到中亚和中东地区,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相对来说比较薄弱,需要大量农产品和精加工商品,通过“一带一路”,可以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产品贸易合作,通过增加出口量来促进国内的农业生产和加工销售等产业发展。
  2.3  发挥地域特色,提升农业附加值
   我国南北方环境气候差异很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历史上,我国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明清时期,茶叶就成为我国出口西方等国家的重要经济作物,得到了广泛好评。在“一带一路”大环境下,我国可以借此机会大力开发区域特色农业,提升特色农业附加值。例如,在一些商品原产地建立特色采摘和旅游活动,吸引国内外消费者和游客参与旅游体验,不仅能提升农业的经济价值,同时能提升文化价值,使地域文化演变为国家文化,进一步提升商品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4]。
  3  结束语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统领性和专业性,要深刻认识到当下我国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中的细节。同时,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综合利用多种优势,补充劣势,建立统一有效的调整措施,提高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综合竞争力,使我国的经济产业迈上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姚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与现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2):6-7.
  [2]周小红.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消费导刊,2015(4):35.
  [3]罗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益研究[J].农业经济,2019(1):131-133.
  [4]张芸,杨光,杨阳.“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的契机[J].国际经济合作,2015(1):31-34.
  (编辑:季  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