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山西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其具体的发展以及绩效评价与当前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偏差。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个指标对其的绩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山西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未来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应与当地文化产业展开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利用制度、安全、管理等手段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从而有效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绩效。
  [关键词] 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山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1-0141-02
  目前,在学术领域關于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但该类研究明显滞后于当前贫困乡村旅游扶贫实际发展情况,而且以往的研究对于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关注侧重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层面,其评价指标仍然有待完善。基于该情况,以乡村旅游扶贫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从多视角、多层面探究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山西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
  (一)绩效评价步骤
  第一,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乡村旅游扶贫关系到山西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发展四个大方面,其目标在于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当地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繁荣,但要始终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确定绩效评价指标中可以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其中目标层未最终评价结果层,可以表示为P=A+B+C+D,其中P代表乡村旅游扶贫综合绩效,而A、B、C、D分别代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绩效;准则层表示的是绩效指标的子系统,由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项;要素层是指绩效评价指标中的具体评价要素,如经济绩效指标中包括人均GDP、乡村旅游收入、恩格尔系数等,四项指标共26个要素[1]。
  (二)绩效评价结果
  基于研究目的以及数据客观性的考量,以山西地区2011-2017年乡村旅游扶贫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展开了具体的绩效评价,具体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从结果来看,山西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四项指标处于稳步提升状态,其中经济、社会绩效得分的增长幅度较大,虽然生态效益也处于提升状态,但在近三年来其增长幅度显著缓慢,可以看出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确实会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文化效益的得分提升缓慢,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山西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并不深入,该地区仍然存在面积较广贫困村并未实现脱贫致富。
  二、山西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提升路径
  从上述四个评价指标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出当前山西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未来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应与当地文化产业展开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利用制度、安全、管理等手段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从而有效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具体可以从以下路径落实:
  (一)深耕绿色旅游,有效提升旅游扶贫生态效益
  基于国家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要深入融合生态保护政策,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从山西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来看,当地做出了十足的努力,使经济效益在几年内实现了翻倍增长,保持着综合绩效稳定、持续性增长的态势,但深入分析生态绩效增长情况,可以发现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态绩效整体呈缓步增长态势,其可以证实在当地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了不和谐因素。因此,在旅游扶贫发展过程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并积极倡导与引导游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使居民以及游客都能够自觉遵守规则、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二)加大安全保障力度,有效提升旅游扶贫社会效益
  山西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过程中,社会效益虽然也处于上升状态,但可以从具体的评价要素来看,其中仍然反馈出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率、常住人口比重、基本医疗保养覆盖率等存在反复波动的情况,这表明当前山西地区贫困乡村社会保障与安全管理仍然存在不足,无法在发展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有效抑制社会问题的出现,为广大的民众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大量外地游客涌入当地,使当地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而大部分贫困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复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并且对于新生事物接受缓慢,其更容易受到损害[3]。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基于当前与未来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情况,对于扶贫模式、扶贫途径、扶贫政策、扶贫制度做出动态优化与调整,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的监管力度,建立企业社会保障预警机制以及应急保障机制,保障乡村地区旅游扶贫发展的良好秩序,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在和谐、安全的环境下才能实现旅游扶贫的稳步推进。
  (三)实现与社会文化的深入融合,有效提升旅游扶贫文化效益
  从文化绩效评价的过程与结果来看,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当地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联系,但山西地区文化绩效的增长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并不平衡,过于侧重经济或某一项指标,导致并未与当地文化产生深入融合。因此,应进一步实现旅游产业与当地文化产业的结合,寻找当地乡村特色文化,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共生、相互促进提供基础,从而有效提升文化绩效。山西地区有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称,保存了大量宋代以及金朝以前的古建筑,而且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平遥古城、五台山等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此外,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如黄崖洞、八路军总部旧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山西地区可以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将旅游资源进行综合整理,以自然风光、红色旅游等为主题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宣传当地文化,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精神与心理层面得到双重满足,也让当地民众受到优秀文化的感染与熏陶。
  (四)完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机制,有效提升旅游扶贫综合效益
  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指导与支持,也需要当地企业、市场、贫困人口的积极参与经济支持,实现全社会联动以及具有极强活力的运作机制。因此,一方面,构建全社会联动发展机制,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后,吸引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政府可以为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而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旅游项目为乡村旅游扶贫持续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此外,以解决就业、吸引贫困人口加入旅游项目开发形成全方位参与的扶贫模式,能够使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更具活力。另一方面,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将贫困人口提供的旅游资源、技术进行评估转化成股份给予贫困人口,让其加入到旅游产业投资中,不仅能够保障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经济收益,也激发了其积极性,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众的距离拉近,产生更丰富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朱道才,刘锦.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以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3):23-28.
  [2]张志娟.河南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南省以固始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0):184-190.
  [3]陈宏刚.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旅游扶贫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研究——以甘肃省乡村旅游开发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3):86-89.
  [责任编辑:高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8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