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学生不断增加,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高职院校。但是由于环境变化、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给贫困生带来了许多压力,容易心理失衡,影响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 贫困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成为阻碍贫困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一大因素,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就成为目前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因此本文就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展开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旨在帮助贫困生直面人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二十世纪的西方,旨在关注人们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增进个体健康、幸福和快乐,因此,在我国各个阶段的人才培養和教育中应用广泛。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研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可以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解决心理失衡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院校的和谐发展。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问题
  1.生源素质不高
  多数贫困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较为艰苦的环境中,文化课成绩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在学习上缺乏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因此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同时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容易导致学生内心失衡,对外界的感知更加敏感细腻,情绪波动较大。
  2.自卑情绪较重
  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是导致贫困生出现自卑心理与胆怯懦弱情绪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青春期正处于相互攀比和炫耀的年龄,在这种环境中贫困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变化将会不断被放大与加深,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1]
  3.心理压力较大
  大学本应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段,学生从各方面不断地提升综合素质,但是贫困生却也背负着家庭负担,需要考虑兼职和生活费等问题,如何去平衡工作和学习也是一大难点。压力过大时,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
  二、积极心理学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培养方案
  1. 引导高职贫困生正确认识与接纳自我
  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教育理念是以“积极”取代“消极”,引导其从积极的角度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处境,激发内在的心理力量,塑造一个强大个自我。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对辅导员进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培训,帮助其学习、理解、运用积极心理学,通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辅导员正面引导贫困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接纳自我。每个人的出身并不能由自己决定,但是可用过后天的努力改变命运。贫困生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都拥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力,都有属于每个人的闪光点,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提高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度,打破家庭因素为自己带来的消极情绪。[2]
  2. 增进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代表人物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包括积极情绪、参与感、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等五个相互独立的部分。一些贫困生习惯于关注负性事件、消极的处理生活事件,经常被负性情绪困扰。高职院校在建立大学生心理状况信息库的同时,应该针对贫困生这一特殊人群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引导贫困生赋予生活事件积极的意义。辅导员应该增加集体团建活动,给予同学们更多相互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培养贫困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被需要感,让贫困生展示自己、感受幸福、体验成功。
  3.营造良好氛围塑造积极品质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校园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朋辈互助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卑心理一直是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最常见和最难消除的一个问题。通过开展一系列团体辅导和朋辈互助小组,引导贫困生积极体验,塑造贫困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增强逆境成才教育,让贫困生认识到困难的短暂性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3]
  4.提供贫困生相应的物质援助
  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物质支持,部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却因为家庭和生活的经济重担导致无法完全安心的学习,通过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消融贫困生的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虑心理。学校通过设立勤工俭学岗位,一方面给予了贫困生生活上的帮助,另一方面又肯定了贫困学生的学习工作态度,从心理上维护了贫困生敏感的自尊心,让贫困生拥有更多自信。
  5. 开展定期心理健康状况考评
  每年新生入校都会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普查,帮助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状态。对于贫困学生可以进行重点关注和动态跟踪,利用班级心理委员等了解贫困生心理动态。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个短暂和临时的话题,而是一个长久性和持续性的热点,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学校、教师和同学们长期共同的努力。所以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考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和建立学生心理状况变化趋势,从而在不良情绪萌生的初期,就能够较快的解决和消融,以免产生积累,发生质变,出现心理疾病或者更为严重的伤害事件。[4]
  结语
  贫困生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各方面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和规范,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与接纳自我,塑造积极的品质,形成健全与乐观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孙濛,袁忠霞.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6).
  [2]桑海云,强冬梅,咸大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3).
  [3]禹云闪,管亚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4]金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6):133-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