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联合蓝岑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联合蓝岑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联合蓝岑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78例儿童疱疹性咽峡炎门诊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蓝芩口服液治疗。研究组,开喉剑喷雾剂+蓝岑口服液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疗效,观察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蓝岑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关键词】开喉剑喷雾剂;蓝岑口服液;儿童疱疹性咽峡炎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1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以发热、咽痛、拒食等为主要症状,部分可出现高热,甚至引起惊厥,不利于小儿成长。本文为了观察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联合蓝岑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选择78例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39例。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1]:(1)临床上以咽痛、发热、流涎等为显著表现,咽部充血,且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疱疹,周围伴有红晕。(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稍微偏高。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研究者。(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病情严重需住院治疗者。(4)药物过敏或禁忌症者。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年龄5个月~7岁,平均(3.41±0.51)岁;11例发热,19例流涎,15例咽痛。研究组,23例男,16例女;年龄5个月~7岁,平均(3.56±0.42)岁;13例发热,18例流涎,17例咽痛。二组患儿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蓝芩口服液治疗,研究组,开喉剑喷雾剂+蓝岑口服液治疗。具体用药如下:(1)对照组:蓝岑口服液(揚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1005,规格10 ml*12支),4 mL~10 mL/次,口服用药,2~3次/d。(2)研究组: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原贵州三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25142,规格15 mL],4~6次/日,4~6喷/次,用药后15 min内禁食、禁饮;蓝岑口服液用法同对照组(3)两组患儿持续用药5~7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1)显效,用药24~48小时后退热,流涎消失,且疼痛、饮食明显改善,局部充血症状好转,阳性体征基本消失;(2)有效,用药48~72小时退热,流涎、饮食、疼痛及局部充血等缓解,阳性体征有所改善;(3)无效,用药72小时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不大,甚至加重。
  观察指标:记录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包括退热、流涎、咽痛、疱疹痊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20.0软件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x±s),且x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症状改善时间
  研究组退热时间(1.62±0.21)d,流涎消失时间(2.08±0.31)d,咽痛消失时间(2.51±0.45)d,疱疹痊愈时间(3±1.25)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89±0.58)d、(3.21±0.79)d、(3.91±0.62)d、(4.91±0.72)d,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柯萨奇A组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学龄前儿童居多[2]。该病具有传染性,可散发,也可流行,多在夏秋季节发病。目前,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如开喉剑喷雾剂、蓝岑口服液。开喉剑喷雾剂,蝉蜕、八爪金龙、山豆根与薄荷脑是其主要成分,局部用药可消炎止痛,止痒,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水肿。蓝岑口服液,成分包括黄芩、栀子、胖大海、黄柏、板蓝根等,为纯中药制剂,可阻断病毒复制及繁殖,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达到标本兼治。本文经比较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联合蓝岑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显效,建议可临床推广。
  参考资料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吴文玉.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113-114.
  本文编辑:李 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