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问研究的主要的切入点“协同”和“共享”,研究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立足地方,吸纳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基层社区、科研院校等共同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探索构建政府、社会、高校联动的实践育人协同机制,充分让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各类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 实践育人 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一精神的引领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全国高校就迈入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闫利利等提出创新创业需从思想观念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采取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构建实践平台等现实对策。刘晓敏等基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学生层面并结合实践选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指标。曾媛媛等认为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多种渠道搭建教育实施平台。王骏飞等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培养机制构建策略。何茂昌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育人机制。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各项资源未形成协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主要是依靠多方资源形成有效集合并且公开开放,这些资源具体包括高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平台以及政府的相关福利政策及资金扶持等,当中各项资源未形成协同之前都处于单独且封闭进行作用发挥。(2)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我国当前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仅依靠学校力量进行开展,还未形成学校、企业、政府协同培养机制,导致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够显著。(3)实践育人需要多方协调工作创新创业共同体的高效运转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的支撑。组织协调需要多主体、多功能和多方贡献,涉及一系列的协调工作。这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运行、管理提出了较大挑战,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显著上升。
  1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框架搭建
  如何解决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三个方面,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与实践育人融合。(1)构建三类课程体系,新时代下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应该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未来职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三个大类;(2)建设实践育人平台,新时代下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需寻找长期合作的可能和契机; (3)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机制,主要包括:驱动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2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设计内容
  2.1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思维、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完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
  2.2利用学校、学院和社会资源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展示平台
  工作室依托学校国家大学生科技园、中山街道创业园,为学生提供政策、资金、场地支持,并提供创业商业模式完善、产品开发完善等增值服务,鼓励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2.3健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提高人才发展质量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机制包括:驱动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驱动机制是整个组织最深层和最前端的影响因素,开展协同创新创业活动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是诱发、引导的关键环节,是协同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能够形成的首要条件。运行机制涉及到协同创新创业组织内部的工作内容与情况,是区域内各创新创业主体和要素之间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保障机制是保证协同创新创业活动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动力机能,对整个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3结论
  高校应以“社会视野、企业视角、学生感受”来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管理,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于协同育人的角度出发,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对接实际需求,建立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实现以下协同:校政协同,注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校企协同,注重与大学生未来职业教育相结合;校社协同,注重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同时,注重创新创业学生的德育工作,将创新创业精神与素养的培育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协同机制研究”(SZYB201904)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闫利利,曲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与现实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06):62-67.
  [2] 刘晓敏,刘慧娟,梁春晶,刘字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7(07):77-78.
  [3] 曾媛媛,罗秋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7(04):215-218.
  [4] 王骏飞,姚君,郭明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培养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7(10):207-209.
  [5] 何茂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16-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2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