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学生就业岗位为导向的机电专业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我国的工业不断发展,机电类专业毕业的学生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也不断提升。从机电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教学基本内容,建立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教学路径,从而进一步毕业学生适岗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关    键   词]  机电一体化;就业导向;课程体系;就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92-02
   中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实施了有些年头,一直以来都在围绕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教学改革,从体制改革到体系建设,从未间断过。但是,从教育的成效上来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不明显的,在高职教育的实践中,没有良好的效果的一切改革应该是无效的。那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不单单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实在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实现或真去从事的岗位目标,形成了以学生就业岗位为导向教学方式。现以机电专业为例,提出几点就业岗位为导向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机电专业的就业岗位现状分析
   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的前提下,为让学生能适应“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新形势下用人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能力与岗位需求,负有培养机电技术技能型人才任务的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就当前形势来讲,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还是非常紧缺。从就业岗位上来分析,机电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的岗位有: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管理技术员、产品装配调试员、机电产品设计员、机电产品销售员、设备维修工程師。这些岗位的分析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教学基本内容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可以说是最接近从职岗位的教育,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直接能用到的,让学生学能致用,这样就需要使学习有针对性,学的技能能让学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那怎样才能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学完后真正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岗位,就是说有一个明确的岗位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目标导向法”教育。
   其实,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是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有了一些岗位或者岗位群,但是这些岗位对学生来讲还是不够具体,因为这些岗位都是学校通过调研,单方面获取的岗位信息而确定。而这里所说的明确的岗位目标是一个真实的岗位,毕业之后就是去从事这个工作,至少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有了这样一个实在的岗位,学生培养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才能准确提取出来,学校学的东西也是真正受用的。
   三、就业岗位导向法在教育中的作用
   岗位不同,所需的能力自然就不同,能力不同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手段也就不同。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专业性体现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体现岗位性。没有岗位的指导,纯粹在高职教育中发展专业,是走学科体系的老路,对职业教育来讲,路子是越走越窄。
   目标岗位的确定并不是盲目的,需要真实企业的提供,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明确,做职业能力的分析才有现实意义。真实岗位是企业提供,可教学过程是在学校完成,如何要将这两者统一起来,出路是在招生模式上。
   现在的职业教育问题已经是十分明显了,学校招生困难,企业招工困难,来学校就读的大多数学生今后也不是从事本专业岗位的,要么是混文凭,要么是混日子,学不了东西,毕竟学习的主观因素还是起主导作用,这样就很难学有所成。
   因此,在招生时就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选择,选择学校和专业,就是选好了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围绕这个真实的岗位展开。
   四、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教学路径分析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首先,要将教学目标进行更新,使学生能够迎合社会目前岗位所需的能力,以便在之后实际就业岗位当中,能够符合要求,并且提升自身竞争力。所以,高职院校要针对当前机电企业几市场的情况作详细的调研考察,找出现阶段就业的必要的新技能新技术,将这些技能技术提炼出来,在机电人才培养方案中反映出来。其次,在高职学校日常授课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服务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起来,并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加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建立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教学中,建立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而使人才的培养渠道得到扩展,更好地保障学生就业。由于就业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会呈现出动态变化趋势,因此,在课程体系建立中要设定可供学生根据市场所需的专业课程选择,如下图所示。
   (三)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提升实践教学力度
   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结构以及人才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化,需要将实践教学以及就业指导能力进行强化。根据“实景教学、岗位导向”的培养模式要求,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从职业基础能力实践、职业核心能力实践、职业专项能力实践、职业综合能力实践四个层次出发。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依托专业化、实景化实训基地,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特点构建职业化、应用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专业课程教师要对学生的生产实践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提升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五、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地铁行业而言,面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新需求与新变化,满足地铁行业需求的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产教融合中地铁企业的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机制有待形成。我国职业教育中地铁行业人才订单式培养,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
   参考文献:
   [1]刘东海,方小菊,方韶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J].职业技术,2017,16(2):24-25.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原理与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董志玮.关于电子技术课程的模拟生产实训模式设计[J].才智,2018(28):135.
   [4]王青刚.社会需求导向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3):195-196.
   [5]黄继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农机,2017,44(8):209.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