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开展情况,找出影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与问题,分析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探讨,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82-02
   随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进一步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普遍重视,各个学校纷纷建立制度,划拨专项资金,成立专门机构,采取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创新创业学生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中国知网的查询中,仅2015—2018年创新创业方面的论文多达1116篇,专业教育方面的研究1329篇,但是当检索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的论文则仅有30余篇。就拿笔者所在学校来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无论创业项目还是创意项目,能与专业结合的项目仅15%左右,其他高职院校情况大致相同,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很有必要。
   对学校而言,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能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方向,推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朝着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对学生而言,是直接受益者,学校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能进一步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尤其在职业教育百万大扩招的背景下,可以进一步吸引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具有高中学历的社会人员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也会让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帮助自己找准定位,积累相应的经验;就教育管理部门而言,能进一步规范各校的创新创业实施过程,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教育效果。
   二、目前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认识不够到位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许多学校和教師的理念还停留在创新创业就是参加比赛的认知上,即针对少数学生的创业技能教育。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缺乏深刻认识,在“双创”教育课堂教学中,无法将正确的观念输送给学生。
   (二)课程融合度低
   专业教学和双创教育分离,许多院校对双创课程基本都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或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独立一门课程,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增强学生理念、增强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高度上。
   (三)师资力量弱,教学内容不统一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方法单一,大多为课程教学、讲座、创新创业比赛。承担教学任务多为在校教师,缺乏实践操作,有些学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企业导师,但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零散不系统。
   三、融合模式探讨与创新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两张皮”,相得益彰、相互融合是高职院校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根据以上现状和问题,笔者和团队成员通过调研,总结了陕西省多所院校的探索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有以下
  几种。
   (一)培养目标融合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创新创业训练,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必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有效实现目标链的贯通。
   (二)课程设置融合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自2016年起,笔者所在学校人文社科专业率先进行了尝试和改革。除了全校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外,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基础会计、管理学基础、商务沟通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营销素养、财务知识、管理能力和职业沟通力等。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创业需要,教师团队还开发了创业管理学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也满足了进一步创业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有效实现教学内容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实现以下两方面教学内容的融合:(1)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内容要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全部选取与专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2)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在研讨、制定课程标准时进行合理安排,教学设计更要反复推敲。近年来,学校探索“学校+企业”的双主体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仿真实训室、实验室、模拟谈判等将专业课程的基础训练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将课程基础实训与综合技能实训相结合,探索“全过程课程实训”;同时,将课程技能进行拆分在企业进行观摩学习、体验实践等模块。以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模式。这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专业对口度高、平台广,也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    (四)教育、实践、孵化的链式实践融合模式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还进一步把二级学院零散的创新创业实训室进行集优整合,在校内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训平台、创业咖啡吧、项目洽谈区、创业指导服务区、创业孵化区等,集创新创业体验、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路演、创客思想交流、创业指导与服务、校企合作、法律援助、“互联网+”项目孵化等为一体。校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主要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实践、创业指导、项目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在学生培养上,一是邀请企业主管、经理等专业人员给学生授课;二是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有不少于2周的内容需在企业完成教学,让学生以职业人身份进行业务操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融“教、学、做、创业”为一体;三是节假日安排学生在基地企业进行实习;四是对优质项目着重在企业进行指导、培养、孵化。
   (五)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融合
   要解决双创教育教学水平低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创教学团队,实现创新创业导师与专业教师融合。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一支由双创理论教师、专业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实现了双创理论课教师从专业基础课教师中遴选。近年来,为了强化师资培训,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知识,派遣学生到企业顶岗学习,鼓励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培育创业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双创理论教师、专业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相互学习,有效提高了专业群双创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
   (六)考核機制的融合
   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课题团队重新设计了创新创业课程的评价体系,基本实现了与专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融合,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创业管理学课程为例,过程性评价分占考核比例的40%,期末考核注重创新思维、创业构思、设计,以开放性试题为主。评价体系的有机融合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考核重点体现为创新创业思维、知识的综合性运用,案例的综合分析,模拟实战环节。同时,学生在“互联网+”大赛中荣获校级三等奖以上或有孵化创业项目等即可免修获得学分。
   四、结语
   本课题立足于高职院校目前“双创”工作的现状,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创业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之中,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探索研究与应用相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举措、方法、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伟,郭立伟.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网络商务,2018(9).
   [2]袁乖宁,郑伦川.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管理,2019(29).
   [3]刘颖.互联网+视野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5).
   [4]张旭刚.转变与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与超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2).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