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科协学会联合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科协学会联合体是我国科技社团改革发展的创新模式。该文从系统论的视角简要阐述学会联合体的定位,梳理学会联合体成立以来在学术交流、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表现。在此基础上,根据调研访谈、查阅相关资料等总结学会联合体在凝聚力、工作机制、业务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对策,尝试探索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会联合体长效运行机制。
  [关键词]学会联合体 协同创新 政策扶持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322.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10030-04
  中国科协学会联合体(简称学会联合体)是顺应学科细化和交叉融合的科技发展趋势,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由学科相近的学会自愿联合组建。自2015年10月首个学会联合体——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成立以来[1],截至目前,正式成立学会联合体7个,涵盖生物技术、智能制造、信息科技、先进材料、生态环境等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2]。学会联合体覆盖理、工、农、医科类学会,共计75家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成员学会。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学会同时作为2~3个学会联合体的成员,这些学会普遍能力较强、工作开展较为活跃。从组织形式看,学会联合体以成员学会强强联合、强弱结合两种模式,牵头学会多为历史悠久、实力较强的学会。
  一、学会联合体的定位
  学会联合体从广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开放系统,旨在搭建融合、创新、服务的平台。
  (一)再造生态,激发科技社团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系统的整体性看,系统具有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功能。学会联合体作为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组织,有利于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集中力量干大事”,完成单个学会无法完成的工作,打造学会联合体的品牌效应,更好地体现科技社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促进学科的整体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二)整合资源,拓展成员学会的发展空间
  从系统的关联性看,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间存在有机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系统与要素及各要素间信息、能量的流动,有利于拓展各要素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学会联合体可为成员学会的发展赋能,另一方面成员学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为成员学会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避免学会间业务重叠的同时,在实践中促进学会补短板、强弱项,开创业务发展新格局。
  (三)借助联盟,深化国内外科技人文交流
  从系统的动态性看,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信息和能量的交換。学会联合体联合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在组成部分上具备的灵活性,有利于凝聚科技界、教育界及产业界等各方力量,集智攻关、协同创新,实现学会联合体跨界高质量发展。同时,学会联合体有利于汇聚相应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国外专家的智慧和力量,追踪、引领国际科技发展;推荐我国优秀科技人才加入重要国际科技组织,提升我国科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二、主要功能表现
  理想状态下,学会联合体通过实现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建共享,输出创新性的“人、事、物”。通过对学会联合体工作人员的调研访谈及相关材料分析得出,学会联合体依托下设的各工作委员会,重点围绕学术交流活动、高端智库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科技类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同时根据各学会联合体的自身特点而各有侧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打造国际、国内高端学术品牌会议,拓展科技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组织召开领域内高层次高规格学术活动,推动科技交流合作是学会联合体的重要工作。比如,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创建以来,持续承办2016年、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聚集国际国内顶级专家共同探讨生命科学领域前沿科技、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打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会。学会联合体在中国科协年会期间设置领域专题论坛,推进企业需求与专家服务的精准对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利用智力资源优势,打造科技创新高端智库,发挥专家在科技创新中的决策作用
  学会联合体利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组织领域内专家主要开展前瞻性科技战略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决策咨询研究,为科技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南;开展行业发展研究,引领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前沿跟踪研究,评选、发布领域“十大科技进展”等。特别是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评选2017、2018、2019年度智能制造领域的世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3],形成研究、发布、论坛的固定模式,引领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智能制造的国际化水平,在学会联合体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搭建科技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助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学会联合体着力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发掘与培养,为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统筹实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推荐“青托”候选人,兼顾各成员学会学科的科技人才发展。联合申报相对于学科领域规模较小的单个学会独立申报的入选概率更高,凸显了学会联合体协作发展的平台优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创新培养方式,学会联合体设置个性化培养配套方案,为入选者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会联合体发挥联合优势,开展科技知识输出。为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聚焦人才紧缺领域,组织专家编写领域内科技前沿教材。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组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编制出版新一代信息技术系列图书《云计算导论》《大数据导论》《人工智能导论》。此外,学会联合体分层次、有重点、多方式地实施知识推广培训。
  (四)强化社会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第三方科技类服务
  提供重大科技评估服务已成为学会联合体的一张名片。中国化学会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首次承担2014年度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开创了科技团体实施科技部委托开展科技评估的先河。之后,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信息科技学会联合体、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相继承担了科技部委托的生物和医学、信息、工程及材料领域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项目。依托专家优势、专业优势,推荐评估专家,制定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充分发挥了学会联合体在科技评估中的主导作用,在实践中提升了服务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学会联合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4],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各学会联合体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动员力有待加强。联合体的松散性,对各学会联合体的牵头学会、轮值学会提出更高要求,要以促进一个领域、行业的融合发展为目标,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团结、引领成员学会共同发展。在调研中了解到,实践层面与此存在一定差距,总体而言,成员学会的参与主动性有待提升,成员学会间的交流合作较少,优质资源未能充分整合利用。
  2.学会联合体线上线下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大多成员学会对学会联合体发展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轮值学会开展工作,同时部分学会表示其归属感较弱、话语权有待提升,期望轮值学会探索常态化沟通决策机制,进一步推动公开透明、共商共议、民主决策。
  3.学会联合体的业务领域有待拓展。相关材料显示,各学会联合体普遍可按照规定任务完成工作并创新发展,而作为科技创新的桥梁在攻克关键技术、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
  4.学会联合体秘书处相关人员普遍缺乏配套保障。学会联合体秘书处相关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在固有工作基础上兼顾学会联合体工作,缺乏相应保障,不利于学会联合体的长远发展。
  (二)优化策略
  1.完善运行机制,探索成员学会协同创新的工作模式。学会联合体轮值学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对学会联合体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成员学会的参与和支持对学会联合体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针对轮值学会的凝聚力及成员学会的参与性有待提升的现状,为推进学会联合体持续有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轮值学会应强化团队精神,坚持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理念,搭建常态化沟通决策机制,畅通交流渠道,提升成员学会的归属感和话语权。其次,基于学会联合体工作缺乏有力抓手,围绕“一智库三平台”工作任务,明确联合体各工作委员会及成员学会的职责和使命,制定项目计划、提出发展决策等,以“抱团取暖”的形式崭露头角。
  2.给予相关政策扶持,提升干事创业积极性。鉴于学会联合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建議中国科协给予学会联合体在政策方面的倾向性扶持,加强面向学会联合体的专项支持力度,为想干事能干事的联合体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从科学传播功能来看,目前学会联合体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作用普遍发挥不明显。在政策层面可引导学会联合体打造新时代社会化大科普格局,着力推动科学传播事业,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可围绕人类健康需求,开展健康科普行动,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卫生健康领域的贡献。
  3.适应市场化机制新挑战,提供高质量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学会同挂靠单位脱钩持续推进。学会作为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在承担科技类公共服务领域将面临更多职责和任务。2014年6月中国科协启动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首轮试点以来,部分学会在科研机构评估、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等方面承担了政府部门转移委托的相关职能。但整体而言,学会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鼓励以学会联合体的合力,打造品牌化、国际化科技类公共服务,在科技评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大科技奖项等重点领域吸引更多社会化公共服务事项;展现学会联合体在培育科学文化方面的能力,面对各类重大科技热点事件权威发声,引领舆论导向;推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等。
  4.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促进学会联合体科学运行。打造强有力的学会联合体秘书处团队,逐步由兼职人员向专业化队伍建设转型,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实现学会联合体执行机构的专业化运营机制、精细化管理,提高学会联合体工作的效率,促进资源、人才、业务之间的良性循环和深度融合。
  5.依据科技发展趋势及经济社会发展,合理新增学会联合体。学会联合体建设还存在发展空间。当前,除了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以及2019年新成立的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外,主要集中于工科类。考虑世界科技创新前沿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议适时成立新的学会联合体,例如为进一步促进医学领域产学研用创新发展,尝试探索成立医学类学会联合体。
  综上所述,学会联合体作为科技社团发展的新生事物,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完善长效机制。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自身提能、队伍建设等,增强核心竞争力,拓展功能,发挥学会联合体在推动科技领域创新发展的杠杆作用,更好地履行“四服务”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联合体简介[EB/OL].(2016-12-31)[2019-12-20].http://www.culss.org.cn/.
  [2]科协改革与发展.学会联合体[EB/OL].(2016-07-01)[2019-12-20].http://www.cast.org.cn/col/col534/index.html,
  .
  [3]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EB/OL].(2017-11-09)[2019-12-20].http://imac-cast.org.cn/
  [4]李政,刘春平,李正风,等.我国科技社团组织模式创新——学会联合体结构功能之刍议[J].今日科苑, 2019(7):8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