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2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落实,人们对于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效果,可以开展朗读训练。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形成共鸣,深刻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0490(2020)04-0122-02
  【本文著录格式】邹俊红.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课外语文,2020,19(04):122-123.
  引言
  朗读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技能,可以将朗读细分为多种层级,一是无感情朗读,此种方式仅仅是将文字内容叙述出来,一种是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前者是无效朗读,后者是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朗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促使学生实现富有情感的朗读,提升学生的朗读学习效果。
  一、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意义
  小学生可以通过语文阅读中的朗读教学,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也具有认识世界的功能。教师通过朗读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朗读训练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原则
  (一)层次性
  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效果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每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朗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朗读效果。
  (二)整体性
  在朗读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听、说、读、写等整体性训练,全面地认识语文基础知识中字、词、句等知识。教师要充分处理好朗读训练和教学方式的关系,将朗读训练效果充分发挥,注重朗读和理解的关系,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只有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含义后,才能在朗读训练中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注重朗读和讲解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讲解是主要教学方式,认识到朗读就是更深层次的讲解;注重朗读和默读的关系。默读就是阅读方式中的一种,不会如朗读训练方式一样,将文本语言有声地表达出来,而是在心中默读,速度比较快。
  (三)时效性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综合性确定朗读训练教学方案,只有选择合适的朗读训练方式,才能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将朗读训练教学效果充分地发挥。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盲目阅读的情况,教师只有通过正确指导学生朗读训练,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充分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可以实现学生语文阅读量的积累,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所有知觉感官会被积极调动,提升朗读效果,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选择内容比较好的文章,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朗读技巧。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发学生与文章作者的共鸣。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其对于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阅读效果。在学生朗读后,教师要对学生朗读情况予以评价,满足于学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获得朗读的动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因为语言发音或者情感的问题,使学生对朗读丧失兴趣,这不利于学生朗读效果的提升,降低了学生阅读质量。教师要换位思考,尊重学生朗读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地朗读,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提升朗读效果。
  (二)在朗读中充分融入情感
  在语文阅读中,教师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教师要为学生讲述文章作者在写作文章时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感。不同文章体裁、不同文章主旨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文章作者在文章内容的抑扬顿挫、字音音调等方面充分表现着自身情感。教师要在小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帮助学生梳理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朗读方式向小学生传达作者的情感,促使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变化,学生要注重教师的语调、节奏以及抑扬顿挫等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联想阅读文章内容画面,实现文章意境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教师要注重课堂中文章的反复阅读,将自身的情感充分融入到语文阅读中,并将情感充分地传达给小学生,提升学生阅读效果。
  (三)注重文章的朗读过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接受能力有限,导致学生阅读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小学生要充分掌握朗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如果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连续不断地朗读同样的内容,这样极易消除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提升。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限,教师可以采用全班齐声朗读、分组朗读、排练情景剧场等多种朗读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朗读技巧的锻炼。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互相监督,感受每个学生阅读中的情感,并且促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阅读的机会,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四)重视朗读的合理安排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朗读训练充分安排,制定朗读目标,结合实际课文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朗读训练。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表现张力,做到精读。朗读不仅要强调读出情感,还要鼓励学生在朗读中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鼓励学生联想,想象文章的意象画面,通过意象画面想象作者的情感,真正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内容。教师应生动形象指导学生表达情感,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不同接受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朗读做出理性的判断,鼓励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理解文章的修辞手法,充分将情感融入到学生朗读训练中。
  四、结语
  在新课改要求中,要注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传统教育教学中,朗读是常用的教学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还要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师可以从学生朗读的字音、字调、抑扬顿挫以及情感方面进行评判,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训练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深层次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朗读训练方案,切实提升学生朗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尤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技能训练[J].当代教研论丛,2019(2).
  [2]陈彩琳.让书声成为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训练案例研究[J].汉字文化,2018(2).
  [3]张宜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
  [4]王文光.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4).
  [5]王心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3).
  作者简介:邹俊红,女,1969年生,江苏省南通人,南通市城西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9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