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傳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该文介绍了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肥东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1-0010-02
  肥东县地处江淮分水岭,辖18个乡镇,3个工业园区,总人口107.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7.33万hm2,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曾被授予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近年来,肥东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支撑点,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稳定粮食生产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稳定主要农产品的保障供应,保障粮食安全。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面积为7.07万hm2,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67.44%。
  1.2 调整种植结构 立足都市现代农业,深入推进“三路三带”特色蔬菜产业板块建设,全年新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80hm2,连栋温控大棚1万m2,积极引导品牌创建,打造“肥东杭椒”品牌。
  1.3 突出品牌建设 全县现有“三品一标”147个,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名牌产品、著名商标41个,涌现出了谷香源、餐盼盼等粮食品牌。建立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超过0.63万hm2,水稻“三品一标”生产面积超过0.67万hm2,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面积1.33万hm2以上。
  1.4 推行绿色生产 建立省级、市级示范单元40多个,示范区面积约666.67hm2,辐射带动面积1.33万hm2以上。推行肥药减量增效,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8.67万hm2次,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同期减少2700t(折纯),减幅达5%。开展病虫防治面积50.25万hm2,统防统治10万hm2。
  1.5 注重农产品质量 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超过0.67万hm2,标准化技术覆盖率在95%以上。建立县级农残检测中心1个,1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年检测40多批、50多种。3000多个蔬菜样品,合格率达98%以上,为实施“放心菜”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6 强化农机装备 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7.292万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2875台,联合收割机达2540台,水稻插秧机460台,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0%。
  2 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工商资本的进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家庭农场1342家、合作社1103家。但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资金和政策面的支持,发展较为缓慢。突出表现在涉农贷款难、经营大户融资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加之农业保险尤其是政策性保险投入不足,农业经营风险较大。同时,由于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种植大户普遍存在主动投入意识不足的问题。
  2.2 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强 目前,全县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200多名,基层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乡镇日常中心工作。同时,农业、农机、畜牧部门分工过细,职能职责交叉,上下管理脱节,造成农技推广人员精力难以集中,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活动难以开展,很难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服务的功能。加之基层农技人员长期未有新鲜力量的补充,农技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推动现代农业方面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在基层的转化和技术创新,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全程化和个性化服务。
  2.3 政府的财政投资不足 2019年,全县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1.4亿,受益农户约20.5万户,但农业补贴分散和补贴错位现象严重,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仍然享受着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而真正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大户却未享受到补贴,从而挫伤了种植大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无法集中财政有限的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同时,由于肥东地处江淮分水岭,农业生产受制于水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高标准农田改造进展缓慢,从而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3 肥东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3.1 改变生产经营体制 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培育和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对骨干农民进行实用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培训。发展壮大新型农民和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产业化组织模式由单个经营主体带动联合体成员共同发展。继续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育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
  3.2 调整财政投入方式 调整补助方式,改为以实际种植粮食的大户的补贴方式,对从事优质品牌粮食的大户和从事保护价收购的农业企业予以支持,从而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鼓励多渠道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组织,组织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融资联盟共同基金”,建立融资联盟新模式,创新贷款抵押方式,破解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开辟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新途径,建立农机良性发展的有效投入机制,按照“围绕主题、突出重点”的思路,向机耕、机种、植保等重点作业项目和重点作业地区倾斜。
  3.3 创新科技服务方式 积极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改革现有农技人员管理体制,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机制,完善基层农技人员资格认证准则,对不具备服务农业的人员及时调整岗位。建立市级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园区农业服务工作站,以服务工作站为平台,采取“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乡土人才”的服务方式,组成相应专家服务组,为园区提供针对性服务。强化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在一线的转化应用。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9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