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依巴斯汀片(开思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以及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行依巴斯汀片治疗,观察组基于依巴斯汀片实施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效果确切,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显著,因此可在临床中针对该种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依巴斯汀片;慢性荨麻疹;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0)01-109-03
  慢性荨麻疹是常见皮肤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具有病情缠绵、反复发作等特点,患者多伴有瘙痒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1]。当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采取激素类、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组胺等西药方案,虽然可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但是停药后复发风险高[2-4]。有研究提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可实施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选取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效果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以及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2~63岁,平均(35.8±3.0)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0.6)个月;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14~61岁,平均(37.8±3.1)岁,病程1~7个月,平均(3.3±0.8)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荨麻疹风团均有反复出现情况,病程超过6周,且风团发生频率至少为每周2次,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对研究药物过敏患者;合并严重脏器损伤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依巴斯汀片(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工业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20423;规格:10mg×10片/盒)口服给药治疗,单次剂量2片,每日给药1次。
  观察组行依巴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其中依巴斯汀给药方式和剂量同对照组,基于此口服给药复方甘草酸苷片(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48;规格:10片×10板),单次剂量2片,每日给药3次。两组患者均行30d给药治疗。
  1.3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评分:慢性荨麻疹临床症状包括风团大小、风团数量、风团发生频率、风团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瘙痒程度共5项,每项症状均行4级评分法,分值区间0~3分,分值越高说明临床症状越严重。(2)临床疗效评定标准[5]:给药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下降幅度超过90%(包括90%)评定为治愈;给药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下降幅度60%~90%(不包括90%)评定为显效;给药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下降幅度20%~60%(不包括60%)评定为有效;给药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下降幅度不超过20%评定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计治愈、显效及有效患者[6]。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20例,治愈率为52.63%,显效10例,显效率为26.32%,有效5例,有效率为13.16%,无效3例,无效率为7.89%,总有效3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患者治愈15例,治愈率为39.47%,显效9例,显效率为23.68%,有效4例,有效率为10.53%,无效10例,无效率为26.32%,总有效2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指标中,风团大小(0.26±0.03)分,风团数量(0.25±0.02)分,发生频率(0.25±0.03)分,持续时间(0.27±0.02)分,瘙痒程度(0.22±0.04)分,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指标比较,风团大小(0.72±0.03)分,风团数量(0.70±0.04)分,发生频率(0.75±0.02)分,持续时间(0.76±0.03)分,瘙痒程度(0.71±0.02)分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难治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疾病发病机制下相对复杂,致病原因较多,约有7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无法明确发病原因。现阶段该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常见皮肤科之一,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风团、抓痕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导致患者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等[7-8]。该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特发性疾病为主要表现,发病与患者因素有关,機制复杂,致病原因较多,有研究显示[9]约有75%的患者无法明确自身疾病发生原因。一般情况下,慢性荨麻疹患者某处皮肤上会有白色风团,风团边缘翻红,或水肿性扁平红斑。而在1~2d内风团会在此处自然消失,但是其他皮肤部位则会出现新风团,风团处有严重瘙痒以及皮损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及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10]。   就现阶段对该疾病的研究显示,荨麻疹发病可能与真菌细菌感染、蚊虫叮咬或花粉过敏、药物应用不当或温度冷热交替、物理原因等有关[11]。目前该疾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常用药为西药,包括依巴斯汀片等。而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抗组胺药物对该疾病具有一定疗效,本研究中所用依巴斯汀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在患者内可代谢为卡巴斯汀,能够选择性抑制组胺H1受体,进而抑制组胺释放量,该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的抗胆碱作用以及对H1受体拮抗剂的作用相对较弱[12]。对肥大细胞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其对正常的T细胞分泌出来的活性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释放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降低炎性反应发生率,对慢性荨麻疹的炎性反应递质释放可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13]。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本次对照组单用该药物进行治疗后有效率为73.68%,可见其对该疾病确实具有一定效果,但是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仍有上升空间,为此观察组患者在依巴斯汀片基础上使用了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复方甘草酸苷片属于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甘草酸苷、甘氨酸以及蛋氨酸等,其中甘草酸单胺与肾上腺促皮质激素结构十分相似,对IgE以及IgG等抗体生成具有抑制作用,还可发挥免疫调节功效。此外该药物能够对应激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发挥对抗作用,对糖皮质激素代谢失活酶活性进行竞争性抑制,可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对该疾病具有良好疗效[14]。同时甘草酸苷可抑制患者体内糖皮质激素代谢,可间接发挥糖皮质激素作用,但是不会出现糖皮质激素诱发的不良反应。复方甘草酸苷还会缓解患者充血症状,抗变态反应良好且作用持久,并且药物中的甘氨酸等物质能够降低因甘草酸苷类物质的应用引发患者水肿或水钠潴留等多种不良反应风险[15]。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更高,风团大小、风团数量、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瘙痒程度症状评分显著更低,说明两者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够有效缓解减轻荨麻疹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可见联合用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该种方案是增强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因此建议在临床中对该种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推广,以此从整体上造福慢性荨麻疹患者,避免其受到疾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冒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0):61-62.
  [2]杨成裕,俞劲松.依巴斯汀、雷尼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甘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3):69-71.
  [3]宋淑红,王岩军.依巴斯汀片联合消瘾方内服外洗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6,38(7):985-987.
  [4]宋淑红,朱翊,徐东宁,等.消瘾方加减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浆组胺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323-325.
  [5]王胜春,王胜,李琳,等.玉屏风口服液联合依巴斯汀片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11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3):227-229.
  [6]梁森.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顽固性荨麻疹80例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7,14(2):113-114.
  [7]韩强.富马酸卢帕他定、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5):66-67.
  [8]叶振杰.地氯雷他定与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7,30(5):1057-1059.
  [9]胡瑾瑾.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6):848-850.
  [10]殷董,孙晓燕,王星武.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IgE、IL-4、IFN-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8):104-107.
  [11]黄渝瀚,段茜.加味当归饮联合依巴斯汀对慢性荨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总IgE及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8,21(12):2163-2165.
  [12]栾天庆.慢性荨麻疹治疗验案举隅一依巴斯汀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荨麻疹[J].中外医疗,2018,37(10):171-172,178.
  [13]田志兰,张良岐,侯俊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8,24(3):499-502.
  [14]崔琳,崔洁,纪肖宇.刍议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犯表型荨麻疹的疗效及復发率[J].中外医疗,2017,36(35):110-111.
  [15]吴莲花.依巴斯汀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介素25、33水平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8):69-71.
  (收稿日期:2019-06-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0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