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朝鲜族稻作农耕文化保护与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朝鲜族农民在水稻种植及农耕文化的创新中一直是佼佼者,朝鲜族农民不仅有优秀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种植经验,还具有优良的水稻籽种。从迁居东北到改写东北水稻种植历史,改变了传统东北旱田种植技术,提高了东北水稻种植水平,使东北成为了中国有名的“六大稻区”之一,更有“五常大米”闻名于世。朝鲜族农民在稻作农耕中起了重要作用,促使朝鲜族自身农耕文化深受世界关注。研究了朝鲜族稻作农耕文化的保护及相关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
  关键词:朝鲜族;稻作农耕文化;旅游文化产业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1-006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7;S511         文献标志码:A
  1  朝鲜族农民对水稻种植的价值取向
   对朝鲜族的研究,首先要从朝鲜族的聚居村文化入手。朝鲜族的整个文化形式及其对于水稻种植水平的全面体现,都与其聚居村的生活形式有很大关系,聚居村式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以农耕形式形成自己的生态文化。朝鲜族水稻如此出名,与他们的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朝鲜族大米中尤以五常民乐朝鲜族乡稻花香米最为出名,其种植地正好位于拉林河與牤牛河的交汇处,是两条河流多年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河水清澈、无污染,土质肥沃,矿物质丰富,气候适宜,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周期长,施用农家肥,生物有机肥,采用人工方法和生物技术防治病虫草害。因此,生产出来的大米芳香四溢,黏性大,口味独特,营养十分丰富,大米看起来晶莹剔透,油润十足,成为近代皇室御用大米,更被慈禧太后称为:“非此米不能进食”,因此声名远播。
   目前,传统农耕操作方式已逐渐被现代农耕所取代,在这个传统农耕方式逐渐落后的时代,朝鲜族农民对稻作依旧充满热情,依然借助稻作种植传播并展示朝鲜族经久弥香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毅力。水稻已成为朝鲜族的民族特色和象征,成为整个朝鲜族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水稻或稻草已不再是简单地与朝鲜族的食材联系在一起,而是与朝鲜族的吃穿住行,甚至是民俗及信仰联系在一起。朝鲜族祖辈的房屋是用稻草铺设而成,展现出房屋的曲线美和柔软性,而这种曲线美和柔软性又被凝聚在了朝鲜族的传统服饰上,同时在朝鲜族的舞蹈和音乐中也同样拥有这样的曲线美,而在朝鲜族的传统美食中依旧用稻草做豆饼绳、放食物的簸箕等。这些都跟稻草有着紧密的联系,朝鲜族农民的家禽吃的也是稻草,住的也是稻草。由此可见,水稻作为一种农业产品,已经深入到了朝鲜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朝鲜族利用生态知识创造的智慧和文明,体现了朝鲜族农民对水稻价值的认知,其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水稻种植与朝鲜族的聚居村生活方式相互结合之后,形成的是朝鲜族特定的本土文化特色,体现的是朝鲜族的价值认知和民族风格,是时间沉淀和文化积累后的价值取向,代表的是整个朝鲜民族[1]。
  2  农村水稻农耕文化保护的态度和保护现状
   从目前的调查现状而言,我国改革开放后,朝鲜族农民也有了更多的谋生渠道,传统的水稻农耕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朝鲜农民的个人需求,朝鲜农民开始寻求多元化的发展,这使得当前朝鲜族农村村民逐渐放弃了传统自然性的社会适应,开始寻求突破,逐渐走出聚居村生活,放弃农耕,放弃水稻种植,导致朝鲜族农村人口基数降低,农村成为老弱妇女聚集地,空壳化趋势严重。朝鲜族传统的水稻农耕形式开始急速朝都市化发展迈进,农耕文化体系出现断层,农业荒废,农业发展遇到制约,甚至出现了农村地区污染严重、生态问题不断涌现等问题,这种现状使水稻农耕文化得不到保护。
   朝鲜族自身形成的水稻农耕文化代表的是整个朝鲜族的民族风格和特点,是朝鲜族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底蕴和根基。水稻种植形成的农耕文化养活了一代代朝鲜农民,是朝鲜民族不断在现代社会中展现自我特色的明灯。因此,对朝鲜民族自身而言,水稻农耕文化的保护刻不容缓。
   水稻农耕文化的保护代表的是朝鲜民族的民族特色,“五常大米”之所以能够成为朝鲜民族的代名词,能够如此热销,深受人们喜爱,除了大米本身品质好外,还因为“五常大米”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丰盈感。要建构属于朝鲜民族的文化产业,以农耕文化为根基,结合现代产业模式进行多方面发展。当前朝鲜族对水稻农耕文化及朝鲜族聚居村文化的保护还不太理想,需要进行改变。
  3  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文化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积累形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因素,动物依靠本能存活,而人则是以文化的形式发展,文化价值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自然价值的积累,更区别于人跟动物的本质。朝鲜族的聚居村文化及水稻农耕文化本质上影响着朝鲜族民族的发展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朝鲜族民族特色及人类挖掘和寻找和谐共处的有效探寻方向。以构建文化旅游发展的形式留住这种传统的农耕文化特色,合理开放,有效利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之道。
   当前,对朝鲜族农耕文化的开发还是以文化产业的形式进行的,在保护和传承朝鲜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建构相关的文化产业,开展具有高价值和成长空间的绿色产业,吸引当地优秀年轻人留在家乡,促进朝鲜族自身的发展;以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提高朝鲜族自身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让农耕文化得以延续,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再次生长起来,让文化以多元的姿态继续沉淀和积累。
   (1)开展旅游首先要建构文化产业,利用文化政策及文化特色调控市场资源并合理分配,提升朝鲜族农耕文化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充分发挥朝鲜族水稻特色,挖掘其与周边相关东北亚国家的资源互补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促进东北水稻种植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实现朝鲜族水稻农耕文化的全面复兴。
   (2)借助朝鲜族特有的水稻农耕文化及聚居村文化,发展当地旅游业,解决当地朝鲜族农民的就业问题,推动当地其他产业的联合发展。现如今,朝鲜族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如人意,这跟东北边境地区人口流动少,产业竞争弱有很大的关系。应更多地把资源分配到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业尤为重要。朝鲜族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又有自身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以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以旅游业宣传朝鲜族农耕文化及聚居村文化,更容易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和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4  结束语
   通过对朝鲜族水稻农耕文化的研究以及对朝鲜族民族文化底蕴的了解发现,朝鲜族自身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其水稻种植技术及农耕文化都是民族代名词,为了保护朝鲜族文化不被破坏,促进相关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马钟范,郑喜淑.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8(4):36-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5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