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策展人解读: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9 Wuzhen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采访/夏清绮Xia Qingqi
  时间开始了
  ——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
  2019.3.31—2019.6.30中国乌镇(北栅丝厂、粮仓、西栅景区)
  编者按:“时间开始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于2019年3月30日在乌鎮开幕,展览分布于北栅丝厂、粮仓、西栅景区内一万多平方米空间。行走在乌镇,任意一间剧场、一扇窗户、一块地面都可能暗藏着一件当代艺术作品。
  第二届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由主策展人冯博一,携手策展人王晓松和刘钢共同策划,邀请了来自全球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十位/组艺术家,共同呈现九十件/组多媒介作品。“全球性”一直是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的特色之一。其中有三十件作品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展出,更是针对展览主题或当地人文环境所进行的在地性创作,如瑞吉娜·侯赛·加林多的行为表演《世界强国》朱利安·奥培的LED动画《帕德米妮》妹岛和世的镜面装置《另一水面》西塞尔·图拉斯的气味装置《超越现在——乌镇19/2050》光之子的灯光装置《零时间》伍韶劲的混合媒体装置《流水》沈少民的多媒介装置《中国鲤鱼》陈松志的《无题》装置等。这些始于乌镇的艺术作品,所触及的问题不止于乌镇。不同于城市美术馆、画廊、艺博会所呈现的“白盒子”美学,当代艺术进入乌镇时,则是根据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进行创造性和多样性的表达,“在地性”成为了处理艺术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效方法。
  主题展“时间开始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在此时此地”位于北栅丝厂,呈现十八位艺术家的二十五件作品,强调艺术介入现实,展现前沿艺术家对时代变革的敏锐观察。第二部分“震荡的钟摆”位于北栅粮仓,呈现十七位艺术家的二十四件作品,艺术家通过常见之物诠释超越具体生命时态的碰撞。第三部分“非常近,非常远”位于西栅景区,呈现十三位艺术家的十四件作品,突出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与观众生发灵动的对话。此次展览首次设立青年单元,作为整个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展区位于北栅丝厂7号厅一层,以“未来有多远为主题,邀请十二位中国青年艺术家参展,共同呈现十六件作品。
  在策展人冯博一看来,“时间开始了”提示出人们面对时代的问题和困惑,多媒介的参展作品呈现出当代艺术创作的最新生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他对于青年艺术家也有着更多实验性和先锋性上的期许。在策展人王晓松看来,“时间开始了”是对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发现问题远比提供答案更重要,艺术家在乌镇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觉场域,表达对这个时代的深刻思考,并让艺术与艺术之外的问题产生关联。在两位策展人看来,乌镇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优势,兼具“在地性”与“全球性”,使得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在“当代艺术进入乡镇”的浪潮之中,也难以被复制或取代。
  艺术当代(以下简称“艺”):从2016年第一届“乌托邦·异托邦”,时隔三年到今年第二届“时间开始了”,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是否从单单探讨“乌镇”的文化形态,转变到对于更宏大内容,现状、全球化、世界性等问题的讨论?
  冯博一(以下简称“冯”):第一届在为创造乌镇当代艺术展这一品牌打基础,我们邀请了四十位艺术家,并利用各方资源为乌镇当代艺术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效应,使其成为当代艺术生态的一部分。乌镇主办方和策展人办这个展览不只为强调“在地性”,而是致力于帮助乌镇形成一个既具“在地性”,又有“全球性”视野的艺术展。这是三年来我们为策划第二届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2018年开始筹备第二届,在这期间,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世界的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难民离散、移民的限制令、建造边境墙、脱欧的争论等。可以说我们处在了一个社会转型或者时代转型的时间节点上,因此我们确立了主题“时间开始了”,一方面是对现状做出直白、着力的表述,以回应人们在心底已经产生的共识与感知;另一方面意味着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时间断裂带上,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一切又皆有可能。本次展览邀请了六十位艺术家,呈现在面对世界格局的时候,他们对于过去和现在的态度是什么?他们对这种格局的思考是什么?因为时间开始了,但是未来怎么样并不清晰,只能利用一个比喻,用震荡的钟摆来重新拾起时间的重量。
  王晓松(以下简称“王”):第二届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相较第一届,问题意识变得更强,一个展览当然不可能穷尽所有的问题,但也不能没有问题,否则大家随各博览会转场即可。继上一届乌镇艺术展之后,这个时代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全球陷入了非常复杂的阶段,因此我们希望第二届展览能对这一种变化做出一些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回应,并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及有效性影响。“时间开始了”是一首现代长诗的名字,英文标题“Now Is the Time”则是歌手吉米.詹姆斯于1976年演唱的一首歌曲的名字,切勿与后来的同名爱情歌曲混淆,如果熟悉它们各自出现的上下文,就会对我们的用意心领神会。
  艺:你们选择了“时间”这个元素,就分单元的主题来看“就在此时此地”“震荡的钟摆”“非常近,非常远”,包括青年单元“未来有多远”,既涵盖了时间,又涵盖了空间概念,对于这几个主题的确定与各自展陈的空间,你们有哪些考量?
  冯:主题展上这三个单元“就在此时此地”“震荡的钟摆”“非常近,非常远”以及“未来有多远”的青年单元,分别呈现于乌镇的北栅丝厂、粮仓、西栅景区内的不同展场空间之中。既然时间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可以依据稍纵即逝而又持续不断的时间意义,从“此时此地”的即时性时空中寻找历时性的记忆,并由“震荡的钟摆”转化为一种毁灭和再生的视觉形态,以使近在咫尺——“非常近”,又不断疏远——“非常远”的距离,建立在艺术家对未来趋向的持有之上。而对于“未来有多远”,未来存在于对现实的展开,现实则存在于对未来的承诺与想象之中。
  王:在首届展览场地北栅丝厂和西栅景区的基础上,第二届展览新增了粮仓作为展场。粮仓原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乌镇粮管所,经过空间改造和建筑增建后首次启用。三处展览场地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空间形式,根据空间的不同特点,组成了三个不同类型、情境和空间的场地,共同为观众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展览场域,却也为使用这些空间圈定了一些条条框框,作品的物理条件、需求如何在规定性下做充分展现,同时挑战着策展人、施工团队和艺术家。但我们认为只有在有限的条件和压力下,艺术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这次展览是六十位参展艺术家在乌镇营造的一种视觉场域,也是他们基于自身背景特色和创作线索,表达面对这个时代所进行的思考和判断,让艺术与艺术之外的问题产生关联。   艺:两届乌镇当代艺术展都以邀请展的方式,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六十位/组艺术家,在艺术家及他们作品的选择上是否是一个大工程?挑选的标准是怎样的?
  冯:虽然乌镇艺术展叫“邀请展”,但是我们一直遵循大型国际性和周期性“双年展”“三年展”的规模和机制进行策展的,我们致力于挑选在国际上活跃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外艺术家,会特别挑选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起到一定影响的艺术家加入进来,以在乌镇呈现当代艺术的创作、生产、传播,乃至消费的全过程。我们希望艺术家来自于各个媒介,作品更多元化,以展示當代艺术创作的最新面貌和预示未来当代艺术的创作趋势。跨界的概念也同样适用于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同时涉及到网络化、数字化、生存、全球化概念,因此我们邀请艺术家针对国家、疆域、种族和网络虛拟空间,乃至心理层面、意识形.态方面的“边界、之间、界限、多重身份”进行主题创作。
  王:我们希望每位艺术家及作品在乌镇的展览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表达,这也是我们选择他们的标准。他们充分表达的前提首先在于自身创作线索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对于媒介材料的掌控力。其他外在条件,如是否参加过双年展和获过奖,只是一项参考,而不是评判的标准。其次,本届展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新作,但是这些新作并不偏离于艺术家本身创作的线索和逻辑,而是添加了与乌镇环境有关联性的这部分,展现了艺术家创作的延展性和灵活性,让艺术作品与展示空间进行一种交流和回应,这是艺术创作性的最好体现。在展览期间,我们还邀请艺术家与公众一起进行系列演讲、论坛、对话、工作坊等活动,帮助当代艺术在乌镇更广泛地传播和交流。
  艺:正如你们所说的,九十件/组参展作品非常多元化,包含装置、影像、行为、绘画、声音、气味、灯光、交互、网络等媒介形式,又在非美术馆的展览模式之中,将作品融入、穿插在乌镇的公共空间之中,它们对展陈是否存在不同的要求和挑战?展览包含超过三分之一在地创作的新作,哪些作品令你们印象深刻?
  冯:本次展览更多关注和呈现绘画领域之外的其他媒介,包括新媒体、光、声音、气味、装置、影像、行为等艺术形式。一部分适宜的艺术家接受了在地创作的邀请,他们来乌镇考察场地,提出新的作品方案、预算和设备等细节要求。我们向艺术家强调委约创作需要与乌镇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发生联系,以及运用实验性、多媒介方式来呈现。如在西栅秀水廊剧场展出了挪威艺术家雅娜.文德伦的声音装置《隔骨传音:与鲤鱼一起聆听》,艺术家在乌镇的河道里收集了鱼和船只在水下的声音并加以编程。欣赏这件作品宛如聆听一场乌镇水体生态的交响乐,因为秀水廊旁边就是一条河流,这与作品形成了一种美妙的互文关系。
  王:在展陈布置上,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双眩》与王鲁炎的《开放的禁锢》分享西栅露天电影院周围的空间。卡普尔的作品对技术上有非常高的要求,因为他的作品像是两件凹凸镜,角度一定要精准计算,否则经过阳光的折射,聚焦于某个木制建筑物上,可能会引发火灾。而当卡普尔完成测试,选定位置之后,王鲁炎的作品才能利用剩余的一半空间。王鲁炎希望他的作品“不被看见”,将它们隐藏起来。如果说卡普尔的作品是一种强大的显性存在,那么王鲁炎的作品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存在。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是杨嘉辉的声音装置《合成音乐#1.5》。艺术家模拟一些违反物理定律的铜管乐器声音,每隔四分钟,装置便会自动播放由超现实虚拟乐器所演奏的短篇乐曲。装置的点睛之笔在于艺术家在剧场窗口向外安装的大喇叭,在视觉上一下子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使之进入剧场。
  艺:本届新增青年单元“未来有多远”,设立青年单元的出发点是什么?此单元主要考察或看重青年艺术家的哪些方面?
  冯:作为对“时间开始了”的呼应,“青年单元”的主题“未来有多远”把思考的主体自然而然地从过去和现在延伸到了未来。我们在选择艺术家时着重关注他们与老一代艺术家的区别,关键考察他们在作品中展现的实验性和先锋性的要素。现在热议的“斜杠青年”,都是对青年艺术家和他们创作自由度和可能性的一种期许,由不断实验、不断探索,甚至批判,推进世界的变化。
  王:设立青年单元的基本出发点不单单是为了展示青年艺术家的风采,发现问题比提供答案更重要。青年单元我们采取的是评审制度,邀请了二十位国内的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朋友,每人推荐三位艺术家,最终我们在五十六位提名艺术家中又挑选了十二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北栅丝厂的7号楼展出。我们的评委在评选时参考了艺术家以往创作的脉络,希望最终呈现的并不在于某件作品或某个人,而是希望呈现这些青年艺术家不同的可能性,他们身,上新鲜的实验性和先锋性,与老一代艺术家不一样的特质。同时希望给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平台,因为目前青年艺术家非常多,但是像乌镇这样规模的展览,在公众关注度上和资源支持上,会给他们更强大的支撑。
  艺:根据你们多年的策展经验,你们认为构成一场好的展览的要素有哪些?在其中,策展人承担的职责有哪些?
  冯:我认为展览无论大规模还是小规模,大主题性的还是小专题性的,构成一个所谓好的展览有三个面向,或三个具体要求。第一,展览能否反映出当下国内外当代艺术创作的面貌和创作的生态,无论在媒介、语言、观念方面上,有哪些拓展和新的变化。第二,展览能否提出问题,呈现艺术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全球化、在地性,有哪些关系,一个问题的提出未必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但是提出问题或者通过参展艺术家作品把问题提示和呈现出来,我觉得这是展览的关键所在。第三,展览能否预示未来发展的趋势。比如,就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就落实在了这三个方面,我们挑选了一批当今活跃的、一线的、多媒介方面的艺术家参展,以呈现当代艺术创作的最新生态。“时间开始了”提示出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期时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作品的方式提供给中国当代艺术界更丰富的信息,包括当代艺术未来启发性的趋向和变化。
  王:就策展人的职责而言,我认为今天策展人的身份所蕴含的职责是非常厚重的。策展人有点类似于电影导演加制片人,除了展览学术判断,还有大量行政工作与社交工作,对于展览方方面面的全流程,都必须参与一遍。策展人首先承担起的是对展览主题的判断,其次是对艺术家及作品的判断,还有对作品在空间呈现上的判断,最后是对作品及展览有效传播的判断。最后一步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这个展览的有效性,对于不同人群要采取不同的传播和推广方式,这时公共教育和公共推广也参与了进来。针对上述提到的四个方面,策展人还需要平.衡各方的需求关系,如主办方、艺术家、媒体、大众等。最终展览的呈现是平衡了主办方的需求、艺术家的需求、公众的需求、策展人的需求之后的综合结果。
  艺:随着在乡镇举办当代艺术展兴起之后,如成都安仁等艺术展的出现,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的差异化优势是什么?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是可复制的吗?
  冯:作为策展人,我们想为乌镇人做一个好看的、精致的,具有国际艺术水准的当代艺术大展。这样的展览城市里的人是看不到的,他们需要专门来乌镇看这样一个展览。当代艺术介入乡镇,在中国乃至全球当代艺术界都是一个趋势。如若问我乌镇的艺术展能不能复制到其他地方,我觉得很难。乌镇有财力和文化眼光,同时兼备这两个因素的地方并不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乌镇是拿旅游的收入投入做展览,在诉求上更纯粹,不惜成本地把展览做好。做这样一个大展当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在我这么多年的策展工作当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乌镇这样力度的支持、配合和执行力。
  王:乌镇从1999年开始打造,形成了乌镇别样的集文化、艺术、旅游于一身的样貌,对于举办当代艺术大展也拥有经济、布展执行力等优厚条件的支撑。如冯老师所说的,我们一直按照大型国际性和周期性的规模和机制进行策展,并致力于将当代艺术与乌镇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旅游业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宣传、推广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的同时,我们希望宣传和推广乌镇和当代艺术的魅力。乌镇是一个全球化的缩影,四面八方的人聚集于此,他们或许只是觉得展览好看,获得了一些新的启发,或者打破了他们传统惯性的审美,有了一个新的审美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和他们共创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与文化领域的盛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6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