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长期以来,尽管一直强调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体育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针对目前青少年肥胖率居高、视力不良低龄化、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状况,笔者通过对少年儿童篮球培训的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认为较大众化的篮球运动可以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其健身、教育、增智、社交功能和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篮球运动已成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特殊教育形式。随着三人制篮球、小篮球运动及花式篮球的相继推出,篮球运动成为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主要体育运动项目。
  关键词:篮球运动  少年儿童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b)-0057-02
  1  篮球运动的特点
  1.1 趣味性
  篮球运动从它的起源来看,就是一种游戏,将若干人分成2组,通过争抢,控球方通过运球、同伴间传球,努力摆脱防守,把球投进对方篮筐;而防守方在规则范围内努力阻止对方进球或者争取抢断球。游戏过程中攻防转换频繁、节奏很快,充满了不确立性和挑战性,大大增强了娱乐性和趣味性。
  1.2 综合性
  篮球运动成为大众喜爱和乐于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正是体现在其综合锻炼价值上,它包含了跑、跳、投等身体活动。经常参加篮球运动,能够全面发展人的速度、耐力、力量、平衡、协调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对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积极的作用。
  1.3 竞技性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体育竞赛项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竞技性,竞争双方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体能、高超的技战术能力,而且需要较高的智力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及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一次次的对抗和竞争、领先或落后、顺境或挫折均可以训练参与者在激烈的競争场景中快速应变的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参与者不惧失败、承受挫折的能力和不屈不挠、顽强拚搏的意志品质。
  1.4 集体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运动,在常规的比赛中,三人制篮球一方有3人,五人制篮球一方有5人。所以,要想赢得比赛,必须依靠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针对不同的对手选用不同的队员、采取不同的技战术,合理配合,群策群力,以取得最佳发挥。
  集体性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团体凝聚力。许多研究者指出,一个团体,尤其是一支成功的运动队,它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群体,其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共同的任务之中,他们团结一致并能够从中获得乐趣,他们最终总能高质量地达到目标”[2]。正是统一的目标使团队成员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队员摸爬滚打一起训练、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提高技战术能力的同时学会沟通、增进友谊、获得自信、享受乐趣。
  2  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现状
  2.1 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现状
  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10 年相比,尽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也存在着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继续攀升并呈低龄化倾向、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等主要问题。时隔4年,2018年7月25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表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肺功能、速度素质达标率较高,但仍然存在“学生肥胖比例较高、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学生睡眠时间总体不足”的问题[3]。
  2.2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中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67亿,据保守估计,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如,天津市内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约占37%,心理健康状况一般水平的占43%,20%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对河南省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77.80%,重度焦虑水平的学生占2.52%。对北京市2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显示,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对浙江省湖州市4~6年级559名小学生调查发现,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达22.9%。可见,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偏低[4]。
  3  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3.1 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增强体质的促进作用
  篮球运动是跑、跳、投3个基本运动形式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形式。通过篮球运动可以使少年儿童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对灵敏、协调、速度、耐力、柔韧和力量等多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敏感期和快速期,经常性地进行强度适中的篮球运动(包括小篮球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同时对降低肥胖率和预防近视有良好的效果。
  3.2 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篮球运动不仅是身体和技术的对抗,更是智慧的较量。篮球比赛中攻防节奏的快速转换及面对不断变化的对手,都要求参与者观察敏锐、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应变及时。这种在运动中变化、变化中应对的对抗和较量,能很好地刺激和动员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功能和智力的发展。   篮球运动的竞技性和集体性,使参与的个体既有同伴之间的协作和比拼,又有两队之间的对抗和输赢,还有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则。争强好胜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但是每场比赛有赢就有输。在比赛中,更多的是锻炼比分落后的一方,面对不利因素,队员之间不抛弃、不放弃,相互鼓励,克服困难,努力赶超。通过顽强的拚搏,赢得胜利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失败了,也能坦然面对失败,分析原因找到不足。通过篮球运动,少年儿童可以学会同伴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意志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另外,运动过后,更能体验到压力的舒缓、情绪的释放,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4  篮球运动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手段
  4.1 切实推广符合少年儿童的小篮球运动
  小篮球的使用是适应12岁及以下(3~6岁及6~12岁)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特征,也降低了少年儿童参与篮球的门槛,提升了低龄儿童的篮球运动体验,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小篮球运动的发展,核心目标就是将篮球融入学校和各类少年儿童的生活场景,鼓励和吸引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家门、走进体育馆(场)、走进社区、走向户外和大自然[5]。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校外,必须按照少年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场地器材,切实推广小篮球运动。
  4.2 每个班级建立一个篮球队和多个兴趣小组
  建立班级篮球队,定期组织课余训练和同年级班级之间的竞赛,篮球队员成为班级的明星和偶像,全班同学观看比赛,做后勤服务、为运动员鼓劲,可以增强班级的团队意识和团体凝聚力。观看比赛也使同学们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也想一试身手的冲动和欲望。
  建立多个篮球兴趣小组,经常组织兴趣小组间对抗赛。初始时可以通过大量带球活动和游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不必太在意动作标准和规则限制,在趣味对抗中慢慢学习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技能技巧和规则。班级篮球队的队员担当各个兴趣小组的骨干,赢得小组间比赛的胜利成为兴趣小组成員学习的第一动力。在建立兴趣小组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并按照学生的体能特点和体育基础均衡地分配在不同的小组,减少小组对抗的差距。
  4.3 鼓励少年儿童参加课外篮球兴趣班
  中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每个项目都系统学习,并且学校课外活动的场地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活动,所以鼓励少年儿童参加课外体育兴趣班。现在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体育爱好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校外针对少年儿童的篮球兴趣班也比较普及,所以,鼓励孩子参加课外篮球培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篮球技术水平。篮球场上潇洒奔跑的他,通常会成为班上同学们的偶像,因而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往往在学校表现更自信、更阳光;另一方面,也是对少年儿童的学习和今后工作有积极意义的,课外篮球兴趣班的学习,可以培养少年儿童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特长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千百次枯燥的练习,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疲劳伤痛在所难免,但一帮孩子在一起,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相互鼓励,你追我赶,挑战了自我,磨练了意志。
  在少年儿童中积极推广和宣传篮球运动,激发少年儿童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少年儿童篮球运动技术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及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张磊.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主体责任”落实困境及其消解[J].体育学刊,2019,3(26):84-90.
  [4] 周海峰,崔丽,李桂杰,等.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2018.
  [5] 齐飞.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7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