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关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加快,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全面了解杠杆作用及形成机理,以发挥杠杆效应,规避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带来的风险。然而,现有文献对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概念及形成原理讲述不清晰,导致概念混淆。本文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杠杆效应产生的原理、杠杆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生命周期理论,验证了杠杆之间反向配比关系。
  关键词: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生命周期
  一、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概念及机理分析
  (一)经营杠杆的概念及形成原理分析
  企业最大的经营目的是盈利,为获取超额收益,企业要组织生产,势必要购买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生产必需品,在会计上这些支出统称为成本。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变动成本,和产品的生产量相关;另一类是固定成本,和产品生产量无关。因而,单位产品的利润=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由于产品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是不变的,因而单位产品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单位固定成本,也可以说是产品的生产量。
  假设产品的生产量等于销售量,也就是生产的产品可以全部实现销售,固定成本的存在对利润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设产品单价是P,变动成本是b,固定成本是F,销售量即生产量是Q,则息税前利润EBIT0=(p-b)×Q-F
  若销售量即生产量是Q提高20%,则
  EBIT1=(p-b)×1.2Q-F=1.2[(p-b)×Q-F]+0.2F >1.2 EBIT0
  由此可以得出,EBIT的提高幅度大于20%,即EBIT的变动程度大于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因此,经营杠杆是由于固定成本经营成本的存在,导致销售量在一定程度的变动引起息税前利润更大程度变动的现象,也称为经营杠杆效应。经营杠杆的大小代表了经营风险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
  (二)财务杠杆的概念及形成原理分析
  企业应为所有者所有,对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所有者又称为股东。在企业需要资金时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所有者(或股东)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简称所有者权益筹资;二是从金融机构借入,形成企业的负债,简称债务筹资。如果是债务筹资要定期按约定的金额支付资金的使用成本,即利息。企业为所有者(或股东)所有,因而企业创造的利润也理应属于所有者(或股东),如果用息税前利润表示企业创造的利润,那么在将利润“交付”所有者之前,应先向债权人支付利息以及按适用的税率向国家缴纳所得税,即每单位息稅前利润由所有者(或股东)享有的部分(也称为每股收益)=每单位息税前利润-每单位息税前利润负担的利息-每单位息税前利润缴纳的所得税。由此可以看出,每股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每单位息税前利润负担的利息的大小,即息税前利润越大,每单位息税前利润负担的利息就越少,每单位息税前利润中由所有者(或股东)享有的部分(也称为每股收益)就越多。
  设企业的债务利息为I,所得税税率为T,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N,则每股收益EPS0=(EBIT-I)×(1-T)/N
  若EBIT提高20%,其他项目不变,则
  EPS1=(1.2EBIT-I)×(1-T)/N
  [EPS1EPS0=(1.2EBIT-I)×(1-T)N×N(EBIT-I)×(1-T)=1.2EBIT-IEBIT-I=1.2(EBIT-I)+0.2IEBIT-I]
  上式结果大于1.2,由此可以得出,当EBIT提高20%,EPS提高的幅度一定大于20%。
  因此,财务杠杆是由于固定债务利息的存在,导致息税前利润在一定程度的变动引起每股收益更大程度变动的现象,也称为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的大小可以代表财务风险的高低,一般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
  二、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度量
  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大小分别用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
  从上述公式总可以看出,经营杠杆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即当不存在固定成本时,不会产生经营杠杆效应,此时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也就是说只要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就会存在经营杠杆效应,此时经营杠杆系数一定是大于1的。
  (二)财务杠杆系数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财务杠杆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即当不存在固定的融资费用(利息)时,不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此时财务杠杆系数等于1,也就是说只要存在固定的融资费用(利息),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系数一定大于1。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不仅受固定经营成本(F)的影响,也会受利息(I)的影响,这样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财务杠杆的产生是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和利息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此种理解和财务杠杆的概念是相违背的。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财务杠杆的产生是由于固定融资费用(利息)的存在所引起的,与固定性经营成本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也就是说,不论固定性经营成本是否存在,只要有固定融资费用(利息)的存在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将财务杠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纯粹财务杠杆,指不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只存在固定融资费用(利息)时的财务杠杆;二是复合财务杠杆,指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时,由于固定融资费用(利息)而产生的财务杠杆。对于企业来说,固定经营成本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因而纯粹财务杠杆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一般来说不存在纯粹的财务杠杆。
  (三)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因素
  根据上文中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可得出:
  经营杠杆系数的影响因素有:产品单价(P)、变动成本(b)、销售量(Q)和固定性经营成本(F),其中产品单价(P)和销售量(Q)与经营杠杆系数呈负相关的关系,变动成本(b)和固定性经营成本(F)与经营杠杆系数呈正相关的关系。   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因素有:产品单价(P)、变动成本(b)、销售量(Q)、固定性经营成本(F)和固定融资费用(I),其中产品单价(P)和销售量(Q)与经营杠杆系数呈负相关的关系,变动成本(b)和固定性经营成本(F)和固定融资费用(I)与经营杠杆系数呈正相关的关系。
  综上所述,除固定融资费用(I)外,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不仅影响因素是相同的,每个影响因素对杠杆的作用也是相同的,因而想要调节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大小,从固定融资费用(I)入手,是最有效的手段。
  三、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的关系
  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固定经营成本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为了保持目标资本结构,节约一定的成本,势必会进行负债筹资,因而固定融资费用(利息)是企业维持目标资本结构,降低成本的产物。由于固定性性经营成本和固定融资费用的共同存在,会产生总杠杆效应,用总杠杆系数来衡量。
  即:DTL=DOL×DFL
  与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类似,总杠杆系数越大,所代表的总风险就越大。
  如果总体风险不变,那么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应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即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应是负相关关系。根据前文对杠杆影响因素的分析,要想达到此种关系,须调节固定融资费用(利息)。也就是说当经营杠杆系数提高即经营风险增大时,须减少债务融资,即降低固定融资费用,降低财务风险;当经营杠杆系数降低即经营风险降低时,须增加债务融资比重,即增加固定融资费用,提高财务风险。
  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杠杆原理的应用
  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入期,指产品从设计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此阶段应尽可能地减少债务筹资,控制固定融资费用,降低财务风险,一般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
  第二阶段:成长期,指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成功之后。此阶段为提高自身竞争力,须考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债务筹资的比重。即经营风险降低,财务风险提高。
  第三阶段:成熟期,指产品进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此阶段由于盈利水平比较稳定,产债能力增强,资本结构一般比较稳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维持在中等水平。
  第四階段:衰退期,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此阶段是利用现有资产偿还债务,固定性融资费用降低,财务风险降低,经营风险提高。
  通过对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不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分析,可以印证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此消彼长的相互配比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简介:
  胡珍珍(1988-  ),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讲师,郑州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理论与实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8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