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回首2019,备战2020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三物理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复习任务分别为:一轮复习“广撒网”(打基础),二轮复习“精打靶”(靶向分析),三轮复习“追根溯源”(回归课本,各个击破)。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高考一轮复习进行梳理、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二轮复习提出备考建议。
  一轮复习:
  回顾三大要点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是三轮复习中时间最长的,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按照“运动学—力学—力与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功能关系—动量—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原子物理—选修3-3/3-4”的顺序安排复习备考任务。由于时间相对充足,老师在复习过程中会尽可能“面面俱到”,同学们应紧跟老师的节奏,梳理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技能,掌握解题方法,提升应试能力。
  总结一 研读考纲,有的放矢
  尽管2020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一般要到寒假结束后的2020年2月才公布,但通过对比近三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我们不难发现,总体上考试内容变化不会太大,且有很强的延续性,所以同学们可以暂时沿用2019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备考,同时多留意模拟题的命题特点。
  那么,我们要关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1.必考考点的说明;2.考纲增加的内容;3.考纲删减的内容;4.考点级别的变化。从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最终命题的情况来看,这四个方面的变化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例如,2019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的题目与“万有引力定律”考点相关,难度相比以往增加了一些,而2019年高考正是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考点的题目放在了第21题(选择题的“压轴题”)上,将万有引力定律与力、功、能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难度同样也增大了。
  总结二 重视双基,突出主干
  近几年高考试题都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因此同学们更要把复习重点放在物理的基础知识上,要保证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基本的物理现象、概念、公式、原理、应用、实验等,是高考得分的关键。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必须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物理规律、主要观点及研究方法,知道物理规律的由来,还要知道规律如何应用。同时,要通过有效的针对性训练,重点提升物理学科思维和建模能力,培养运用主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总结三 培育思维,提质增效
  有些同学在某些题目上无所适从、无处下手,甚至反復出错,此时,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归纳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力方法运动”,其中“力”指正确的受力分析、矢量运算;“运动”主要指四种运动及其处理方法,即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在具体情境下进行合成和分解矢量;“方法”包括力学三大观点,即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内容的力的观点、以“功能关系”为内核体系的能量观点、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主干知识的动量观点。
  二轮复习:
  用好四大“锦囊妙计”
  经过一轮复习,同学们对于教材中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基本知识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物理知识综合运用方面还有所不足,这也是二轮复习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轮复习的重点应是物理知识网络的构建,进行查漏补缺,做到在分析题目时,能够弄清楚题目涉及的板块知识,再具体到某个物理规律的应用。知识网络的构建是为了打破知识单元的独立性,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以力学、电学为主线,以专题为载体,系统梳理考纲内容,充分消化和巩固一轮复习的知识和成果,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妙计一 研究真题,知己知彼
  建议同学们重点研究近三年的全国Ⅰ卷、Ⅱ卷、Ⅲ卷和海南卷,梳理出“双向细目表”进行比对,发现物理试卷难度分布规律及特点,了解高考对物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并对不同题型对应的考点进行统计,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例如,下表为2011年至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Ⅰ卷选择题考点分布统计。
  上表统计的考点中,“物理学史”在2011年至2015年这五年都考了,而2016年至今一直没考;选修3-5是在2017年开始变为必考内容的,其中“动量与运动学的结合”“原子物理”在2017年至2019年高考的选择题中有所体现。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考全国Ⅰ卷近九年的重要考点一共只有14个,而物理选择题一共是8道题,因此笔者建议高考使用全国Ⅰ卷的地区的同学重点加强这14个考点的训练,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轮复习后的寒假对同学们来说是宝贵的“弯道超车”时间,大家应把近三年的高考全国Ⅰ卷、Ⅱ卷、Ⅲ卷和海南卷的真题找出来,按知识点归类、练习,同时研究真题,感受命题的规律。每一次做真题,就是与高考命题人展开一次直接对话。
  妙计二 专题分类,板块提升
  把二轮复习分成7个专题,如下表所示。
  力与运动 力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条重要主线,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计算题必考内容。同学们在复习中应掌握力及矢量运算的法则,掌握几种典型的运动,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重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动量和能量 高考必考内容。二轮复习时必须理清做功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动量守恒往往是解决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的关键
  电场和磁场 中学物理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较大,常考常变
  电路和电磁感应 高考主要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包括变压器的动态分析)、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等
  近代物理初步 高考主要考查光电效应、原子核式结构、玻尔原子模型(能级结构)、核反应和核能,这部分内容要求考生了解和认识规律及概念,能在有关问题中直接使用   实验技能与创新 力学实验、电学创新实验是高考热点,重点在“纸带”类实验、橡皮条和弹簧类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测电阻(包括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多用电表的使用,以及热敏、光敏电阻对电路的控制作用等
  选考部分 高考主要考查热学、光学,以及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此部分在高考试题中占15分。热学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固体液体性质、热力学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光学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主要围绕振动图像、波的图像以及振动方程、波动方程进行考查
  二轮复习的目的是把松散的、单独的物理知识编织成网,构建知识化的网络,而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能够促进考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妙计三 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高考的命题材料一般是教材中的常见模型,因此,回归教材就是寻求与命题人的“共鸣”。回归教材,一是细读教材内容,二是完成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三是留意教材插图、课外拓展、科学漫步等资料,尝试从命题人的角度思考如何命题。
  例如,人教版必修1第84页“问题与练习”第2题的插图(图1)与2015年全国Ⅰ卷的第22题的模型(图2)几乎是一样的;人教版必修2第23页“问题与练习”第5题的插图(图3)与2011年全国Ⅰ卷的第20题的模型(图4)也几乎是一样的。
  查漏补缺的法宝就是错题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要把典型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二轮复习时归纳研究,认真分析出错原因,查找思维误区,进行归类矫正,避免重蹈覆辙。在回归教材时,还应结合平时的错题本找出错题对应的教材知识点,从规律是如何得出的以及如何应用这一角度,对错题进行再分析和再研究,及时查漏补缺。
  妙计四 书写规范,高效答题
  理综合卷后,试卷阅读量大,作答时间有限,部分同学为了提高速度,计算题的书写很随意、不规范,如不写主干方程、不认真作图、乱用符号、乱造符号、随意涂改等。计算题的书写需要有文字说明和主干方程。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的依据,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说明研究对象;2.画受力分析图、电路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面等;5.说明题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6.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以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7.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
  主干方程是表達的主体,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
  1.写出原始方程式,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2.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能直接代入数据;3.多个方程应该分式排列,尽量不写连等式,以免一处出错导致全错。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还应该做好心态的调整。二轮复习是高三必须经历的迎难而上的阶段,随着复习的逐步推进,同学们在遇到困难时难免会有情绪的波动,而科学的安排、有效的策略就是克服困难的法宝。只要脚踏实地,研究《考试大纲》和真题,做到心中有数,稳扎稳打,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有方向感的“舵手”,一定可以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