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地区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与生物学科之间的关系,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生物教材知识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物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通过“生活化”使学生利用自身对生活的感知、从理性到感性,融生活于学习中,在学习中科学地理解生活,达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生物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生物教学  生活化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a)-0138-02
  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可是目前民族地区的生物教学大多还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大多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的教学不生动,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最终的教学目的没有达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即是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有较多的知识点跟生活紧密相联,如果教师的教学以生活作为切入点,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值得教师研究与思考。
  1  民族地区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民族地区教学条件不如发达地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相对落后,无论是地区社会认识还是家庭需求,学习目的多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经凯里市10所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多所学校均存在生物课课堂“重知识轻能力”现象,教师教学过分看重考试分数,而且大多数学校学生学习精力主要放在语数外上,对生物科学习兴趣不浓。教师在教学过程利用生物跟生活紧密结合的关系来讲解做得不够,忽视了生物来源于生活理念。
  2  民族地区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课程必须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要求教师上课时力求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多重关系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养成对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良好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生活是教育课程的源泉和动力。生物课程原本选材于生活,它要求教师要积极从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通过生活与教学相联系才能更好地传授好生物学科知识。其实所有上过生物课的教师其实都清楚,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密切联系,应该说是初中课程中非常接地气的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善于把生物课堂生活化,就轻易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目标,而学生也能更多地学到知识、学好技能。
  3  联系实际,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方略
  3.1 巧妙设置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先设想好如何加强生物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俗语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拥有了学习的兴趣其学习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自发地投身于学习理论知识中。初中生物教师一旦把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内容引入生物课堂,不仅教案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其所传授的生物知识也会变得直观、形象和有趣,通俗易懂;枯燥的生物理论变成学生近在眼前和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探究生物的热情,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比如,在讲“光合作用”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卧室里为什么不应该养很多花?”“早上锻炼跟傍晚锻炼哪种更好?”传授植物光合作用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排放时间,使学生了解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原来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不注意还会影响到个人健康;同理,在讲解生物知识点“蒸腾作用”时,适时引入问题:“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跟生物知识纵向联系,知晓生活哲理跟科学相通。
  3.2 导入生活实例,强化生物课程学习目标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实物渗透进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要求还能突出教学重点。例如,教授“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节知识时,上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准备好自己养的一盆小花,上課时把准备的花草展示给学生看,请学生想一想在家里养花时,经常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引出“水”的重要性。关于“水”,教师可以请学生到讲台上用花洒给植物浇水,通过这样的现场演示,让全班学生观察浇花的具体细节,如何喷洒、洒水量等,在活跃教室气氛的同时,引出植物吸收水分的根、茎叶等相关器官。还可以引出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家里养的花草会死掉?大多数原因是浇水太多“烂根”,有可以引出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的知识内容。在讲完这些后,教师可以把知识相互串联起来,也可以引入新课程知识“植物还需要无机盐”。这个知识点可以在课前录制小区或园林里新种植的树被“打针“的视频。民族地区由于农村城镇化建设,新种植的树被“打针”很常见。教师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相关资料都不会缺乏。播放拍摄的树被“打针”的视频后,请学生思考这样的目的是什么?看到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大家踊跃的回答问题。通过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小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明确植物的生长不但需要水还需要无机盐,增强感性认识,顺利导入新课,明确该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记忆知识点也很牢固。
  3.3 课后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切实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与价值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把课本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于学科的特点和升学的考试方式的改变,生物学科在同学、家长心目中认为是“副科”,重视程度不够,于是生物课的作业失去了其价值性。因此建议生物教师改掉这种书面作业的布置,改为布置实验作业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作业的动力。笔者作为一个10多年教学生物课的教师,发现一旦学生的作业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他们还意识到知识的价值性,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生物的信心与动力。例如,学习植物的状态这一章节时,可以安排学生课后或假期回家种植一种植物,从种子开始观察,到发芽到生长到开会甚至结果。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熟悉植物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再例如,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涉及了大量的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要提前准备,因此可将这些实验分组交给学生,课后完成,课堂上展示,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质疑、分析,最终获得实验结论。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生物,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4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充分运用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将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积极创设生物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生活化”使学生利用自身对生活的感知、从理性到感性,融生活于学习中,在学习中科学理解生活,达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生物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丽敏,王伟.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05-106.
  [2] 曹广忠.让生物学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例谈[J].生物学教学,2012(2):31-32.
  [3] 江伟伟.生物课堂与生活同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文理导航,2014(17):72.
  [4]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