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高职高专学生舞蹈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逐渐成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在音乐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也应该转变思路,从意识形态层面进行保障。
  关键词:高职高专;舞蹈创新意识;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而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是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基于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舞蹈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综合能力。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会从事舞蹈艺术相关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等,因而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1 舞蹈创新意识的基础
  1.1 教育理念的深度转变
  在新型美育教育的理念之下,舞蹈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向一些爱好舞蹈或具有舞蹈天分的学生展开,而是基于全体学生进行素养培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对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此,我们需基于教育观、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展开转变。教育理念的深度转变也是舞蹈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原因。舞蹈人才的培养工作不单纯以培养学生舞蹈技能为基本要求,而是通过心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来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向性教育。这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
  1.2 人格完善教育
  舞蹈相关的素质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舞蹈本身作为一种肢体艺术,其表现形式也是与生俱来的。它作为非语言艺术范畴中的重要主体,可以成为人类文明和审美形式的主要体现。舞蹈教育正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的,作为一种无法替换的教育手段,舞蹈教育的目的也是在于培养现代社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相关素质,完善人格并实现全面发展。学生在展现自我并肯定自我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地激发了其学习欲望,体现了一个由内到外的发展过程,符合人格完善教育的相关标准。
  1.3 以学生为主体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成为今后的主要教育目标,育人工作成为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另外,每一名学生都应该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会产生变化,按照现代的市场竞争理论,全面综合性,“一专多能”的人才是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趋势。社会现代化的背景之下,高职高专的学生也会面临就业问题的考验,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也至关重要。
  2 舞蹈创新意识的表现形式
  创新意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舞蹈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思路。在新时期的美育发展进程中,人才培养也成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的重要保障。而对于舞蹈艺术而言,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知识结构的完善不仅表现为知识储备的丰富,而且还代表着他们具有将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水平。舞蹈人才需要具有特色的知识结构,同时还需要文化和文学修养方面的内容支持。知识是创新的发展动力,舞蹈人才也应具备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丰富自身的创造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舞蹈方面的知识储备中,还应加入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将这些知识进行融合,更稳定地体现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整体来看,实践不仅仅是知识的体现过程,更是创新的基础性要求。艺术实践的过程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加强其技能的应用水平。
  2.2 清晰的思路与意识
  复合型的创新舞蹈人才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这也是符合现阶段美育教育工作的具體要求。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方式下,多样化的创新培育方案更加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注重多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能力,这也是新时期舞蹈人才的主要培养方案。[1]
  2.3 艺术包容性
  艺术包容性体现在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上。未来人才对舞蹈艺术的需求直接表现为精神层面。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我国对舞蹈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地提升,而专业人才在培育过程中都要进行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更加多元化的需求理论来对其进行艺术改造,让其具备艺术包容性,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
  3 高职高专学生舞蹈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
  3.1 专业训练要求下的能力提升
  虽然我们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舞蹈教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突出的学科,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仍然要得到高度重视,即通过系统化的基本功训练来强化个人能力。舞蹈涉及的基本功包括身体协调性、力量、柔韧程度、灵活性等。考虑到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会接受非常严谨的舞蹈训练,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训练肢体的要求,形成肌肉的控制能力。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将不同部位的肢体语言融入舞蹈动作当中,为创造意识的培养打好基础。[2]
  另外,在能力提升的要求之下,教师更多的是强调知识技术的应用,同时告知学生如何将情感表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清晰直观的方式来实现动作层面的准确性。
  3.2 想象力与创新力
  想象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体现为艺术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形成,是舞蹈元素在学生脑海中客观存在的思维反映。这种反映是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同时在脑中体现出的想象内容。这些元素并不受到主观意识的控制,而是强调艺术技能和灵感的启迪。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课程来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理解,利用语言来引导其完成一些肢体表现,拓宽想象空间,从思考中获取想象能力。舞蹈学科本身是实践性突出的学科,和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从生活中不断地获取舞蹈灵感,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培养逻辑思维。通过歌舞剧、舞蹈电影,可以了解与舞蹈相关的文化,结合其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就能将相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具现化,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3]   创新能力也是舞蹈艺术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发展。创新也是在大量的舞蹈素材支持下完成的内容,是深化学习调度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舞蹈的认知是通过判断过程来实现的,而其创新意识的形成则是体现在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理性认知的协调上。结合美育教育的过程,教师需要正确理解舞蹈作品中的创新元素,以作品的分析过程来了解其内涵和创作形式。
  3.3 综合素质的应用能力
  综合素质的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的要求上高于传统的教育目标,包括对舞蹈知识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这些都是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以综合能力的应用来进行升华,从应用中不断地总结新知识,然后将其合理应用于实践环节当中。新型美育教育强调舞蹈素质教育的落实,而创新意识也是综合能力中的主要元素。学生对教学内容应发表独特的见解,在思维跳跃和挖掘素材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其创新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提升参与度的同时,不断地进行灵感思维的训练。[4]
  优秀的舞蹈创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具备艺术修养。舞蹈和音乐、伴奏之间同样具有密切联系,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表现舞蹈动作,还应思考如何实现舞蹈和音乐、伴奏之间的协调,采用各种措施来强化音乐感,不断地丰富个人的音乐修养。
  4 结语
  新型美育教育理念下,人们对学生的能力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高专院校在舞蹈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需要面对新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正确认知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不斷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专业的舞蹈人才进行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并重视舞蹈艺术领域的意识形成,让学生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利用创新实践过程来为舞蹈元素的应用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竹.对新形势下舞蹈编导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3):56-57.
  [2] 玛依莎,陶雅萌.舞蹈研究生课堂现状的审视及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2-143.
  [3] 玛依莎.舞蹈研究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提高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11):411+428.
  [4] 廖萍.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4):65-69.
  作者简介:杜珊珊(1988—),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6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