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教学实践为例谈核心素养之文言文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万瑜

  【摘要】语文教学目标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完善,针对最新提出的“核心素养”这一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本文主要以《醉翁亭记》片段教学为例进行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醉翁亭记》;片段教学;教与学的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081-02
  【本文著录格式】万瑜.以教学实践为例谈核心素养之文言文教学探索[J].课外语文,2020,19(07):81-82.
  语文的教学目标由“双基”走向“三维目标”再到语文“核心素养”,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对培养怎样的学生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近日,在准备《醉翁亭记》片段教学时,我常想以下问题:语文既有其知识性需传授,也有其丰富性待拓展,我们是否一定要局限于教材教参之中,按部就班实施我们的教学计划呢?这样的教学不说学生,单说我们教师自身,久而久之是否会厌倦?如若要增加自己的理解,那么怎样加,加多少合适?
  以《醉翁亭记》为例,我理出的重点问题如下: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其身处逆境却平和的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以及醉情山水、怡然自乐的乐观精神。
  2.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
  3.熟读成诵。
  4.欣赏本文对传统游记散文模式的突破及本文的艺术美。
  本文的写作思路很简单,先介绍醉翁亭,然后写山间的景色,接着写人和事,再写暮而归,然后托出文章主旨,一气呵成。除以上重点内容,就我个人而言对“醉”字十分感兴趣,我想把我查阅、领悟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或者领着学生一起去探索中国历史上关于“醉与文人”“酒与诗”“酒与诗人性格”的独特关系。我在想,如果换作我是学生,我一定会对此非常感兴趣,我觉得会有很多学生跟我一样对此感兴趣。何不尝试一下?于是,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我便把这次片段教学的重点定位为对比欧阳修与几位诗人“醉”的不同,并联系相同背景下的滕子京和范仲淹,解读欧阳修的性格。
  但是考虑到只有五到八分钟时间,内容太多太深怕完不成,思考再三,我又把教学目标定为:第一,解读欧阳修《醉翁亭记》文章中的“醉”,通过“比较法”走进欧阳修的内心世界;第二,注意中国古代“醉”“酒”经常出现在文人诗文中这一现象,并积累古诗文中有关“醉”“酒”的诗句,简要赏析。
  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以《醉翁亭记》出现最多的字“乐”字导入,引出还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把课程引到“醉”字上,然后让同学一起来找一下文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醉”字,让学生画出来。一共找出了下面几个地方:
  1.醉翁亭记。
  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接下来进入朗读环节,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欧阳修,自由朗读一下这几个地方,一边读一边品,思考一下从这些地方自己能读出些什么?或者自己有哪些疑问?把自己想到的批注在句子旁边。设置这个环节,我主要是想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感受的能力,另外,我想通过学课文时做批注的形式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记下自己思维闪光的瞬间。
  下面就以提问的形式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大概可以得出以下内容的批注。
  在讲解时,我把重点先放在两个疑问上,也就是:第一,此时欧阳修才四十岁,为什么称自己为老头?第二,是什么让欧阳修的心如此苍老?这样就把思考引到了背景上:《醉翁亭记》跟《岳阳楼记》写于同一年,并且是受改革失败影响被贬。本来一个四十岁的人应该是事业人生丰收的时刻,但是欧阳修却迎来了人生的巨大打击。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来了:同学们觉得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现出来的抑郁不平很多吗?还是其他的什么多一些?
  经过和学生回顾全文并一起分析,大家能感受得到,其实文中更多表现的是对于为政一方就要造福一方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追求,全文基本在享受山水之乐、宴饮之乐,在因百姓的安居乐业而乐。
  接下来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比较赏析环节。让学生拿出之前布置的作业:积累古代文人与“酒”“醉”有关的诗句,并谈谈作者通过“醉”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感情。通过学生回答老师引导进入讨论:同学们是否发现中国古代文人特别爱写酒、爱写醉酒?拿几个诗句为例,比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再比如“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再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有没有感觉这些句子中的“酒”表达出的作者的感情跟欧阳修在本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有些不一样?这些文人更注重借“酒”或者“醉”来抒发情绪,而欧阳修更像是借“醉”来表达自己的一种追求。
  总结部分:也许欧阳修在《浪淘沙》中的一句词能给我们走进欧阳修带来一点点启发:“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所欣赏的人生态度从来不是经受挫折就顾影自怜、自怨自艾、悲愤不能自拔,也许他更喜欢“从容”二字所表達的人生态度。
  构思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化繁为简的过程,在脑海中一遍一遍呈现可能的课堂效果,一遍遍调整修正,其实删去了很多我本来很喜欢的内容,比如欧阳修、范仲淹和滕子京的对比部分,既然片段教学时间有限,那么最好在有限的时间里讲透一个问题,既然我把重点最终确定为通过《醉翁亭记》中的“醉”来走进欧阳修,那么与“醉”无关的就不要呈现。另外,我还想把中国古代文人对酒的偏爱渗透给学生,带着学生一起去思考文人与酒、酒与文人性格,但是在构思的过程中,发现专题太大,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渗透。也好,凡事不能贪多,如果能做到“一片段一得”也便是这次片段教学的收获。   经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觉得,如果讲解一篇课文需要两到三课时,那么,其中安排十分钟左右的内容拓展部分比较合适,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另外,渗透的内容没必要面面俱到,出发点是引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切入点尽量小,落脚点一定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不能与授课内容相距太远。教学效果方面,以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佳。
  至于教学详略、主次的问题,并不是说教参中的重点就忽略了,这种看法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该夯实的基础一定要夯实,而一篇文章或一个单元,若老师有教参以外的思考想要渗透给学生,也不失为一次有价值的自我探索,我觉得这种无限性也是语文学科的乐趣之一。
  在教授另一篇课文《答谢中书书》时,我也做了课本以外的内容探索,就是结合当时朝代频繁更替的背景,联系一个单元相同时期作者的文章以及不同选择下这些人不同的结局,引导学生思考时代背景在文人身上留下的不可忽略的烙印,进一步理解一些乱世文人守住自己本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可贵。这些文人的一生很多就是一首荡气回肠的诗,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这对于学生有非常好的积极引导作用。
  我很喜欢有语文味道的教学,也很喜欢让学生陷入思考的课堂,著名语文教师赵谦翔说过,语文教学有四大佳境:讲课令学生如坐春风,阅读令学生如沐甘霖,写作令学生如鱼得水,点评令学生如触冰炭。我向往这种语文教学,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老师。
  温儒敏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一文中指出“这套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他还指出:“在一二十年前,语文教學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实施新课程以来,特别是课标的出台,首先要去解决的就是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的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讲授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教材受这种观念支配,也就都到心中有数,也才能用好新教材。”也就是说,语文不仅应该是基础性知识的夯实,也应该涉及更广阔的人文领域,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让师生一起真正成为关于知识、关于人生、关于生命的探索者,在探索的同时思考如何成为幸福的学生与幸福的老师。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郑昀,徐林祥.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
  作者简介:万瑜,女,1987年生,黑龙江北安市,中学语文二级教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附    注
  马尾区课题(课题名称:关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8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