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皖南烟区新型种植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相智华 方双红 姚旺家

  摘要 为解决皖南烟区烟稻复种连作方式产生的问题,采取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调研访谈等方法,选择并验证了烟稻1∶1隔年轮作种植是较好的轮作方式,针对影响烟稻轮作经营规模的生产服务、土地流转、扶持政策等因素分析提出相应配套解决措施,探索应用基于RS、GIS技术的轮作可视化管理和全面检查、次年兑现补贴的激励机制,总结形成“烟稻轮作,规模经营,长期合作,全程管服”的新型种植模式。该研究为改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烟叶规模化生产和实施烟稻轮作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种植模式;烟稻轮作;土地流转;专业化服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S344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by tobaccorice continuous cropping in tobacco growth area of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consulting the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selected and verificated the crop rotation pattern of tobaccorice 1∶1,which was better rotation. Analys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s for factors influencing operation tobaccorice rotation such as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 land circulation, support policy. Explored and applicated the rotation visual management based on RS & GI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cashing subsidy in the next year. Summarized the new cropping systerm consist of tobaccorice rotation, largescale operation, longterm cooperation, the entire process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armland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sing land resources intensively, promoting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tobacco leaves and implementing the management of tobaccorice rotation.
  Key words Cropping system;Tobaccorice rotation;Land circulation;Specialized service;Management
  烟稻轮作制属水旱轮作范畴,目前湖南、福建、广东等南方大部分烟区都采用这种在同一田块同一年内先种烟,收烟后立即整地种晚稻、年年循环的种植模式,这一烟稻复种连作的模式已成为解决烟粮争地矛盾、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和保证烟粮双丰收的重要方式,并且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减轻病虫草害[1]。但近些年的研究顯示,随着复种连作年限增加至10年以后,由连作引起的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生物学环境恶化、化感自毒物质不断积累,导致烤烟出现经济性状减退、品质变劣、病虫害变重等连作障碍[2-6]。而国外烟草与其他作物隔年轮作比较普遍,如巴西烟农平均土地面积为 22.2 hm2/户(其中1.8 hm2用来种植烟草,2.6 hm2种玉米,1.1 hm2种豆类,其他作物 2.8 hm2,再造林 5.2 hm2,牧场 87 hm2),主要轮作方式为烤烟—玉米—燕麦—烤烟[7];津巴布韦一般4年一轮作,为烟—玉米—牧草—牧草,也有一年烟4年牧草轮作方式[8]。
  皖南烟区包括宣城、芜湖和黄山3个地市种烟区域(其中宣城市种烟规模占烟区的78%左右),户均种烟规模近年来保持在4.667 hm2左右,采取烟稻复种的连作方式已持续10余年,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导致烟叶品质有下降趋势,花叶病、青枯病等病害及前作水稻的除草剂药害[9]发生普遍,虽程度不同,但对烟农种烟效益带来严重影响,给烟区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因此,调整种植模式,推进烟叶与其他作物的隔年轮作并加强新种植模式管理势在必行。笔者重点对皖南地区烟叶新型种植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烟叶规模化生产和烟叶轮作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 烟稻隔年轮作方式的选择
  种植模式调整要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相吻合,因地制宜的与当地作物形成稳定的种植方式,提升烟草和当地作物的产量并持续发展,是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10]。
  1.1 当地耕作习惯
  安徽省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薯类、玉米、大豆五大作物为主,水稻、夏粮和旱(杂)粮种植面积各占粮食总面积是1/3,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2×106 hm2,居全国第5位,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36%~37%[11]。土地的主要耕作方式有单季稻种植、双季稻连作、麦稻轮作、油稻轮作等[12]。皖南山地双、单季稻作区水稻面积占全省的8%左右,宣城市是安徽省水稻主产区之一,总产量排全省第6位,宣城市水稻生产单季稻和双季稻并存,以单季稻为主[13]。即使根据安徽省农委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安徽省早稻生产形势分析》,受政策调整、土地流转、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效益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省双季稻生产面积逐年减少,但皖南地区耕作习惯依然是以种植单双季水稻或者其他油粮稻作物轮作。   1.2 前人研究情况
  陈小丽[14]、尤垂淮等[15-16]指出,利用生物多样性,采取不同耕作措施,在种植方式上采用引进一年水稻茬口的复种轮作方式(烟草—水稻→水稻—水稻→烟草),在养地方式上采用冬闲田稻草回田处理,恢复并重建烟草良好的根际生态系统,有利于削减烟草连作障碍。张继光等[17-18]结合不同种植模式对皖南土壤环境、经济效益、物质及能量高效利用等研究,提出烤烟—水稻—小麦—水稻—烤烟的烟稻轮作模式是皖南地区较佳烤烟种植模式,为烟区种植模式调整提出理论支撑;王丽萍等[19]提出皖南烟区采取烤烟—晚稻—早稻—晚稻—烤烟的隔年轮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烟叶田间发病率,提升烟叶产质量,增加烟农种烟效益。
  1.3 烟稻隔年轮作
  结合皖南地区当地农民主栽的粮食作物、种植习惯耕作习惯以及他人理论研究结果,皖南地区选择烟稻隔年轮作是较好的种植方式,即烟草—水稻(晚稻)—小麦/水稻—烟草。
  2 影响烟稻轮作规模经营的因素
  关于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也有许多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博伟等[20]针对规模在3.33 hm2以上合肥市种粮大户研究显示,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效益和用户获得资金难易程度是影响土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20];陈慧等[21]对浙江省临安市山区农户抽样调查显示,技术和资金是农业投入生产的2个重要因素,老龄化限制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皖南烟叶公司围绕影响烟叶规模化生产的关键因素曾对辖区内2 200户烟农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劳动力资源缺乏以58%位列第一,其次为土地资源29%(表1),第三是機械化程度,第四是适应规模化生产的技术。
  2.1 生产服务因素
  李颖明等[22]研究指出,农业生产服务水平是农地经营规模的重要约束条件和影响因素,邓蒙芝等[23]对如何推动烟农对专业化服务提出观点。探索对烟叶和水稻实行全面全程管理和专业化服务,将有助于推进规模化经营。
  2.1.1
  烟叶服务。从对烟农的问卷调查显示,皖南烟区由于烟农户均种植规模较大,最需要的就是劳务用工,这也为推进烟农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提出市场需求。按照“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的互动服务理念,自2014年起,皖南烟区围绕烟农需求以技术关键点和质量管控点作为突破口,探索在烟叶生产的各服务环节开发专业化服务产品,由烟农合作社牵头开展用工组织、服务定价、规范作业、服务验收、服务核算等工作,通过招募人员、规范协议签订和人员选聘,做到服务组织规范;通过成本测算、价格核定和价格公示,实现服务定价规范;通过严格按照服务经营作业模式和操作流程进行分工作业,实现作业规范;加强烟农验收、服务承诺等环节管理,实现烟农100%验收,初步实现验收规范;及时准确收支费用,保证手续完整,做好核算规范。目前在烟叶生产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推进过程中,服务在提高技术到位率等工作中发挥较好的控制作用,也一定程度增强烟农的舒适度。
  2.1.2 水稻服务。由烟农合作社探索推进整田、施肥、插秧、植保、除草放水、收割、加工等覆盖水稻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体系,2018年3—8月份期间,共开展早稻、中稻及烟后稻服务经营面积382.733 hm2,共服务农户87户,产生经营利润60.4万元。
  2.2 土地流转因素
  2.2.1
  皖南烟区土地流转情况。烟稻轮作规模化生产经营需要烟农手中拥有足够的土地以确保进行隔年轮作。李林湘[24]2014年根据中国人均耕地0.09 hm2,计算出人均农劳力耕地面积为0.64 hm2,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公布数据人均耕地面积0.088 hm2,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劳动力对耕地最基本的需求,更不可能满足皖南地区户均种烟4.67 hm2以及轮作水稻的面积需求,只有通过土地流转促使烟农手中有足够的土地才能实现烟稻隔年轮作。2014年皖南烟叶公司随机对2 200户烟农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研座谈和征求意见,统计显示烟农流转土地面积不足以实现所种烟叶隔年轮作,烟田和轮作田块面积之比为1∶0.59;虽然种植主体已有意识并逐步成为土地流转主体,且流转后持有的土地稳定性好,履约率高,但由于资金、地方习惯等原因,流转期限以短期1~3年为主,占调查总户数的90%以上,其中一年一流转的农户为932户,占调查总户数的43%;地租价格集中在6 000~7 500元/hm2;烟农主要从亲戚朋友或者种粮大户、能人手中流转土地,而且大部分不签订流转协议(表2)。调查中还发现,少部分户均种烟规模比较小的烟农因为手中有相对较多的田地,因此已经在实施烟稻隔年轮作;流转年限与租金关联不明显。
  通过皖南烟叶公司持续加强对轮作技术的宣传和培训,烟农对轮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但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没有完全实现轮作,呈现自发无序状态,存在以下4方面问题:一是土地不稳定,未建立土地集中长期流转机制,烟农土地流转期限一般为1~3年,缺乏实施轮作的基础;二是由于轮作和不轮作田块的肥力和发病程度不均衡,导致烟叶质量一致性差异性较大,影响烟叶质量和品牌形象;三是农户之间、田块之间因轮作和不轮作导致的烟叶质量差异过大,造成生产管理难度加大;四是烟田和稻田不能长期固定,导致沟渠、机耕路、烤房等农业设施建设波动较大,存在重复建设,造成投入浪费。
  2.2.2
  烟稻隔年轮作土地流转。前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已细化到关系网络[25-26]、农业补贴政策[27]、农民收入[28]、农户分化[29]、地租价格[30]、流转意愿[31]、流转期限[32]等对土地流转影响,并对土地流转出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33-34]。结合皖南烟区土地流转问题、调研情况及上述研究成果,烟稻隔年轮作土地流转期限上不少于10年,同时皖南烟叶公司与烟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土地稳定、烟农稳定、烟农和公司合作关系稳定。流转定价上,依然采取当地约定俗成的以水稻价格作为土地流转租金的计价方式,统一按2 250~2 625 kg/hm2中籼稻国家粮食保护价折算成现金,3年一定价,每年结算,维护供需双方利益。流转面积上,能够实施隔年轮作又不至于多流转田块而增加生产成本,无疑按照烟叶种植面积的2倍来流转土地对烟农最经济,这也促使烟稻轮作的面积比例基本维持在1∶1。   2.3 扶持政策因素
  2.3.1
  种植计划倾斜。烟叶种植在皖南地区具有一定比较效益,烟农具有一定种植积极性,对于实施土地长期流转和烟稻隔年轮作的烟农,在年度种植计划分配时倾斜会促进工作推进。
  2.3.2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灵活运用烟草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按照长期流转土地、烟稻轮作种植区域规划,适当提供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可以给予个性化政策,实现精准配套,改善生产条件。
  2.3.3
  扶持补贴。结合烟草行业政策,对土地长期流转和烟稻隔年轮作的烟农适度给予轮作补贴,鼓励烟农推进轮作。
  2.4 其他因素
  影响烟区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其他因素主要还包括机械化程度、适合规模化生产的技术体系等。皖南烟区目前仅在育苗播种和剪叶、整地起垄、中耕培土、植保等环节100%机械化,其他环节如施肥、移栽、打顶、采收等环节还没有合适的机械推广使用,贵州省等地在山区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开展的相关研究[35-36]值得学习借鉴。皖南烟区围绕规模化烟叶生产技术、配套服务及管理模式已基本形成一套体系,现在正在积极开展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优化研究。
  3 管理措施探索
  3.1 基于RS和GIS技術的轮作可视化管理
  将GIS和RS技术应用于烟区生态[37]、土壤养分[38]等研究的报道较多,应用于烟叶轮作管理较少[39]。以烟农为单位,按户建立档案,将烟农种植申请、土地流转合同及土地流转备案证明复印件、长期合作协议、流转公示照片等资料整理归档,同时收集烟农田块地址、田块数量、田块面积、土壤类型等基础信息,建立烟农生产基础信息库,并在烟田电子地图中进行标识(烟叶和轮作田块用不同颜色区分),实现流转田块基础信息和烟稻隔年轮作情况的可视化管理。每年根据烟农土地流转和轮作情况,由烟农进行申报,经烟站核定上报公司抽查核实后,对基础信息进行统一调整。
  3.2 基于全面检查次年兑现补贴的激励机制
  对照地图现场核查烟农流转面积、种烟面积、烟稻1∶1隔年轮作面积等内容,依据上年度轮作情况在下年度兑现补贴,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烟农自发开展烟稻轮作。
  4 结论
  围绕烟草—水稻(晚稻)—小麦/水稻—烟草3年种植两季烤烟的1∶1隔年轮作种植模式,通过鼓励烟农长期流转土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配套研究推广烟叶和水稻生产关键技术,探索实施烟稻全程管服,这种“烟稻轮作,规模经营,长期合作,全程管服”的新型种植模式,能够改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统筹烤烟和其他作物协调发展,降低企业及烟农管理成本,增强烤烟综合生产能力。
  以提高烟农收入和提升烟叶、水稻产品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科技的主导作用、服务的关键作用,以及管理的保障作用,综合推动烟稻轮作。通过4年探索和推广,目前已有1 015户烟农,涉及0.567万hm2烟田、0.767万hm2稻田共计1.334万hm2田块开展新型种植模式探索,1∶1烟稻隔年轮作比例达到70%左右,也正面验证了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烟稻隔年轮作促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一定程度减少,一定程度维护了农田生态环境质量[40],也实现烟叶和水稻产品安全;由于土壤氮、有机质养分含量提高[17],烟叶内外部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田间烟叶发病率[18]、烟稻产品的农残有效控制,特别是除草剂要害比例大幅下降;新型种植模式的建立实现土地流转、种植模式、技术和服务、公司与烟农契约、农业生产设施投入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固定,表现如下:一是土地的稳定性得到保证,减少农民寻求土地而增加的成本;二是皖南烟叶公司对轮作的协调工作量大幅下降,减少公司在轮作工作中人员和时间投入;三是减少农业生产设施投入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朱列书,张国,徐坚强.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实行烟稻轮作:湘南烟草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作物研究,2004(S1):408-410.
  [2] 梁文旭,靳志丽,莫凯明,等.烟稻复种连作对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效应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2):40-44.
  [3] 靳志丽,梁文旭,李玉辉,等.烟稻复种连作对烤烟经济性状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4,35(4):22-27.
  [4] 向鹏华,单雪华,黄银章,等.烟-稻复种连作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5):105-109.
  [5] 张仕祥,过伟民,李辉信,等.烟草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土壤,2015,47(5):823-829.
  [6] LIU Y X,SHI J X,FENG Y G,et al.Tobacco bacterial wilt can be biologically controll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antagonistic strains in combination with organic fertilizer[J].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13,49(4):447-464.
  [7] 许美玲,周义和,王元英,等.巴西烟叶生产、收购、加工和出口[J].种子,2001(6):48-50.
  [8] 厉福强.津巴布韦烤烟生产综述[J].耕作与栽培,2004(6):7-10.
  [9] 黄国联,匡传富,陈德鑫,等.烟稻轮作区除草剂不同使用量对烟叶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2014(23):75-76.
  [10] 杨扬,赵润野,许明晓.烟草作物布局及烟草轮作制度研究[J].种子科技,2017,35(6):68-69.   [11] 陈娟.安徽水稻旱灾的防灾减灾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6,6(7):30-31,47.
  [12] 王艳,施六林,王川.安徽保护性耕作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J].节水灌溉,2010(11):53-55.
  [13] 胡锋.宣城市水稻种植结构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14] 陈小丽.皖南地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建议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 (9):33,48.
  [15] 尤垂淮,曾文龙,陈冬梅,等.不同养地方式对连作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5,21(2):68-74.
  [16] 尤垂淮,陈冬梅,黄锦文,等.不同种植方式下烤烟根系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4,35(1):89-95.
  [17] 张继光,申国明,张忠锋,等.不同烤烟种植模式的物质流、能量流及价值流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5,36(3):95-100.
  [18] 张继光,姚忠达,张忠锋,等.皖南地区不同烤煙种植模式的土壤环境及经济效益分析[J].土壤,2016,48(3):553-558.
  [19] 王丽萍,朱岩,朱启法,等.不同轮作种植模式对云烟97产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4):29-31.
  [20] 李博伟,张士云.种粮大户土地规模经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69-74.
  [21] 陈慧,陈永富.浙江省临安市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7):38-41.
  [22] 李颖明,王旭,刘扬.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264-272.
  [23] 邓蒙芝,李富欣.烟农对专业化服务采纳的行为研究:基于资源基础和交易成本的视角[J].中国烟草学报,2016,22(3):133-138.
  [24] 李林湘.浅谈中国人均农劳力供养人口、耕地面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关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4):90.
  [25] 李星光,刘军弟,霍学喜.关系网络能促进土地流转吗?——以1050户苹果种植户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2):45-53.
  [26] 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为什么土地流转中存在零租金?——人情租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7(4):43-56.
  [27] 吕悦风,陈会广.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3):362-367.
  [28] 杨子,马贤磊,诸培新,等.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变化研究[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7,27(5):111-120.
  [29] 苏群,汪霏菲,陈杰.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J].资源科学,2016,38(6):377-386.
  [30] 付振奇,陈淑云.组织干预还是个体主导: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效果的研究:基于1025个农户流转租金价格与满意度的分析[J].开放时代,2017(4):177-190.
  [31] 李昊,李世平,南灵.中国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基于29篇文献的Meta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7):78-93.
  [32] 何军,祝丽琴.土地流转中契约期限的选择:长期还是短期?——基于湖北省孝昌县的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8):320-324.
  [33] 陆继霞.农村土地流转研究评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29-37.
  [34] 朱玉龙.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35] 张炜,文斌,张富贵,等.贵州省烟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模式研究及应用[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37(4):274-278.
  [36] 樊国奇,张富贵,高知灵,等.不同生态环境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配置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36(4):314-316,324.
  [37] 张久权,梁洪波,董建新,等.基于GIS和模糊集理论的四川烤烟生态适应性评价[J].中国烟草科学,2016,37(3):8-14.
  [38] 唐春闺,李强,李帆,等.基于GIS和FCM的宁乡植烟土壤养分管理分区[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6):1029-1032.
  [39] 黄勇奇,赵追,李学霞.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平台的烟田连作的查询研究[J].遥感信息,2007(6):45-48,105.
  [40] 李秀军,田春杰,徐尚起,等.我国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对策[J].土壤与作物,2018,7(3):267-2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9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