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措施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于感染丝状支原体而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不同性别、各个年龄的牛在任何季节和气候下都可发生该病。由于病菌侵入病牛的胸部淋巴结、胸膜、肺脏,使其发生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和大叶性肺炎,且鼻腔有黏性或者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并伴有发热、食欲不振、持续性干咳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病要及早发现、尽快治疗,且最好一次性治愈,否则容易产生抗药性,很难治愈,造成较大损失。
  关键词: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3-0080-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
  丝状支原体亚种是引起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其在分类上为软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是一种自我复制的简单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呈多种形态,如球状、球杆形、双球形、链球形、半月形、环状、螺旋形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球形。该病原可分为两种菌株,即SC型和LC型,其中只有SC型对牛有致病性,SC型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如高温、干燥都会使其快速被杀死。另外,大部分消毒剂都可在几分钟内将其杀死。
  1.2 易感动物
  黄牛、奶牛、水牛、犏牛以及牦牛等都易感染发病,而其他动物以及人都不具有易感性。另外,各个年龄阶段的牛都能够发病,发病率在60%~70%左右,死亡率大约为30%~50%。
  1.3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表现出急性症状的病牛,但康复以及隐性感染的牛也具有传染力。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病牛主要通过呼吸道排出病原,还可通过尿液以及乳汁排出病原。该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感染后会导致呼吸道发炎。
  2 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长短不一的潜伏期,通常为2~4周,最短只有1周,最长为8个月。根据病程的缓急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型、慢性型。
  2.1 急性型
  发病初期,病牛体温明显升高,往往可达到40~42℃,呈现稽留热。呼吸浅且快,呼长吸短,鼻孔扩张,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短咳时伴有痛感。大部分由于胸部疼痛而拒绝走动,往往卧地不起。肋部下陷,对胸部叩诊会发出浊音。对肺部听诊,发现肺泡音减弱,且有啰音。伴发胸膜肺炎,有明显的摩擦音。
  发病后期,病牛心力衰竭,有时由于胸腔内存在积液可听到微弱的心音,甚至无法听清。症状严重时,病牛肉垂及胸下部发生水肿,排粪量减少,交替发生便秘和腹泻。体况逐渐衰弱,呼吸困难,眼球下陷,体温急剧降低,往往由于窒息而死。一般来说,病程可持续15~30天。
  2.2 慢性型
  大部分是由于急性型转变而来,或者有些病牛早期就呈现慢性经过。大部分病牛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只可见体况日渐孱弱。有时会伴有干咳,对胸部听诊,有大小不同的浊音。通过改善饲养管理,病牛症状通常有所缓解,并逐渐康复。但是个别病牛的病区会扩大,尤其是运动过量、环境恶劣等条件下,会促使病情恶化,且预后不良。
  3 剖检变化
  病牛主要是胸腔发生特征性病变,肺脏呈大理石样,并发生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
  初期主要是发生小叶性支气管炎,常局限于肺脏一侧发生损伤,肺炎病灶处呈紫红色或者鲜红色,并伴有水肿、充血。
  中期发生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处呈灰白色,发生肿大,重量增加,往往是一侧性发生病变,且常见于右侧,各肺叶中病变最为明显的是膈叶,肺实质出现不同时期肝变区,切面外观如同大理石样。肺间质呈灰白色,且发生水肿、增宽,淋巴管明显扩张。胸膜变厚,表面存在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腔内通常积存数量不同的透明状或者混浊状的淡黄色胸水,其中混杂纤维素凝片或者凝块,胸膜发生出血,明显肥厚,并与肺脏发生粘连,肺膜表面存在纤维素性附着物。心包内也发生相同病变。
  后期肺部病灶发生坏死、液化,并逐渐出现空洞、脓腔或者瘢痕化。
  另外,该病还会导致病牛的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发生出血、肿大,还可引起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以及腹膜炎。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学检查
  无菌条件下,取病牛胸腔渗出液、淋巴结以及肺组织分别在含10%马血清的马丁肉汤以及马丁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下进行2~7天培养,然后挑取典型培养物进行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能够看到呈多种形态的细小病原体,也可进一步用于纯分离和鉴定。
  4.2 血清学检查
  常采取补体结合试验,还可采取全血快速玻片凝集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以及变态反应试验。但由于病牛需要较长时间才可形成抗体,以上方法都无法检查出早期病牛,只有处于急性期和慢性型的病牛才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说,急性期病牛采取补体结合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有最高检出率,慢性型病牛最好采取补体结合试验和变态反应试验。
  5 防治措施
  5.1 药物治疗
  5.1.1 西药治疗
  病牛按体重深部肌肉注射0.08 mg/kg氟苯尼考,间隔1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3次。也可按体重深部肌肉注射0.03 mL/kg土霉素注射液,间隔1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3次。
  病牛症状严重时,要配合静脉注射500 mL 25%葡萄糖溶液、15 mg地塞米松、50 mL安鈉咖、1000 IU辅酶A、20 mg三磷酸腺苷、0.1 g细胞色素C,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
  5.1.2 中药治疗
  发病初期,取50 g连翘、50 g银花、35 g淡豆豉、40 g桔梗、50 g牛蒡子、50 g竹叶、100 g芦根、25 g薄荷、25 g甘草,加水煎煮,取药液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2剂。
  发病中后期,取50 g当归、50 g黄芩、50 g白芍、50 g白及、50 g百合、50 g花粉、40 g贝母、50 g滑石、50 g寸冬、35 g桔梗、40 g木通,加水煎煮,取药液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剂。
  5.2 加强饲养管理
  牛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需要引进牛时必须经过预防注射,到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后才可正常饲养。圈舍保持干燥、卫生、通风良好,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发生牛流行性感冒而继发引起该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0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