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构成及补偿机制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金铃

  [摘要]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紧扣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新时代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中既要重视企业的“教育属性”,也要重视企业的“市场属性”。文章分析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角度提出补偿机制的构建,推动校企合作长足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本;产教融合型企业;成本补偿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现代经济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障职业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提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需要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尽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但是很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有效需求仍然不强,主要表现为参与的积极性不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投入成本大于有效收益,这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有悖其经营理念,参与职业教育对企业来讲得不偿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就需在校企合作中,既重视校企合作的“教育属性”,也重视校企合作的“市场属性”,实现校企共赢。
  一、相关研究概述
  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现代学徒制,其中以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最为典型。Williamson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归结为交易成本,它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和监督交易成本;Beicht U等对德国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Gambin L等对英国五个行业的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学徒培养的收益展开了深入研究。
  国内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成本的研究主要有冉云芳、石伟平等在对上海、浙江等67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成本及收益构成;王红英、胡小红等在对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程培堽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范式进行了研究。
  笔者以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个案,以博世集团参与建设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三星集团参与建设的三星工科大学、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同程学院等“产业学院”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过程的成本构成并对补偿机制构建提出建议。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构成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必然会发生相关的成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所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就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比较,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比较高,既包括校企合作初期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包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变动成本的投入;既有校企合作过程中人员流失造成的沉没成本,也有企业对合作院校选择不当所造成的机会成本等(见表1)。
  (一)校企合作初期投入成本
  1.固定資产投入成本。无论采用哪种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在合作初期都会产生固定资产投入。以“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为例,虽然企业参与建设的产业学院一般位于职业院校内,且不同性质的企业在产业学院建设初期投入的固定成本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都要产生场地的租赁费用、布置费用、设施设备的投资建设费用等。例如,同程学院建设初期的固定成本投入就包括公司场地的租赁费用、用于旅游电子商务运营的电脑设备及各种在线软件的投入费用等;三星工科大学的建设成本包括各种大型设备的购置装备费用、各种生产设计软件的投入费用等,这些都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范畴,一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2.合作保障机制建设成本。为了保障校企合作能够顺利开展,在项目进行之前校企双方会建立一整套的合作保障机制,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投入一定的建设成本。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无论是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还是“产业学院”模式,在校企合作初期保障机制的投入既包括聘请第三方机构审定“校企合作协议”及“校、企、生三方协议”的投入成本;还包括拟定校企合作期间《学生管理条例》《学生激励条例》的投入成本;也包括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管理人员的培训成本,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及宣传成本等。
  3.校企接洽产生搜寻成本。搜寻成本的概念最初是在金融学中出现的,指的是在金融市场中搜寻活动本身所要花费的成本,有的时候也包括在搜寻过程中等待下一次机会所要付出的代价。搜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例如,投入广告寻找合作对象为显性成本,而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定位合作对象则为隐性成本。
  在我们国家,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人才对接一般是在毕业阶段通过举办针对就业的人才招聘会来实现,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职业院校和企业由于属性不同,面对的是不同的市场,平常信息交流不多,所以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企业在合作院校的选择上会产生广告、接洽、商谈、谈判等搜寻成本及决策成本。
  4.合作院校选择产生机会成本。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在生产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其选择一种用途,便放弃了在其他替代用途上可获取的收益,而所放弃的收益中最大的就是这一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企业选择一家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意味着它将会放弃其他合作机会,除非本次校企合作项目非常成功,所取得的经济收益远远大于它的成本,否则机会成本就会很大。生产性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机器对学徒进行培训,那么由于学徒的机器利用效率低导致废品率增加也是机会成本的一种。当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由于师傅在带学徒过程中会对自身工作效率造成影响,由此带来的自身工作效率的降低也属于机会成本的范畴。
  (二)校企合作中期投入成本
  1.人才培养成本。一旦校企合作协议达成,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将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无论是“现代学徒制”模式,还是“产业学院”等其他模式,企业在合作中作为教育主体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的设置、学校教师的企业培训等,都需要付出成本。对于主要实践基地在职业院校的,如产业学院的建设,企业还需派出专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制造出不合格产品造成的损失或者在企业服务中由于业务不熟练造成的投诉赔偿费用、争议解决费用等也构成成本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会为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奖学金和奖教金,如同程奖学金、奖教金等,也是企业人才培养成本的组成部分。   2.企业运营产生变动成本。在经济学中,随着产量变动而动的成本是变动成本。根据企业性质不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变动成本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包括生产材料成本、人工费用、管理费用等。生产性企业如和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德国博士集团、三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在校企合作中的变动成本主要表现为生产材料的耗费、参与学生的培训费用、工资福利费用等;服务性企业比如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旅游电子商务作为主要业务,主要为旅游者出游提供在线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它的变动成本主要表现为员工的培训费用、劳动报酬、福利等。
  3.学生中途流失产生沉没成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沉没成本是学生在经过前期培训上岗后由于岗位不适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期望值过高等原因选择中途退出校企合作项目所产生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前期投入搜寻与决策成本、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管理成本等。由于学生中途流失致使前期的成本付出付之东流,从而产生沉没成本。
  (三)校企合作后期投入成本
  1.学生实习转就业的挽留成本。“搭便车”现象是指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在培养成熟后却被未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的企业以各种优惠条件挖走的现象。为了防止“搭便车”现象产生,防止自身培养的优秀学员被竞争对手挖走,企业在学生实习转就业期间一方面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企业文化宣讲,加深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另一方面要以更优厚的薪资和福利来挽留学生在本企业就业,这些都构成校企合作后期的投入成本。
  2.参与学校科研及项目建设成本。随着校企合作的阶段性结束,合作院校会将校企合作过程进行总结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会协调合作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成果奖励的申报,这也需要企业投入人力资源协助完成。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同程学院在阶段性建设结束后,就把校企合作成果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主要合作团队成员也联合申报了相关省、市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并开展了跟踪研究,这些都需要企业的配合和投入。除此之外,根据校企合作成果,还会进行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在线课程的建设等,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以上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所花费的成本既可能表现为外显成本,也可能表现为内隐成本,但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将会影响企业收益。
  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付出的成本一方面要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付出的成本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政府政策导向及扶持方式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等进行管理时,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发挥企业重要辦学主体地位,此后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办法也规定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激励手段是税费减免。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和税费减免的扶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数量大规模增长。根据《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7)》调查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职业教育集团数量已经达到1406个,共有成员35945个,其中行业企业占比近73%。
  (二)行业的服务意愿及服务能力
  在我们国家,行业组织的名称一般称为“行业协会”。根据民法的规定,行业协会属于社团法人,是一种民间组织,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作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应该具备较强的服务意愿和服务能力,对于政府颁发的政策法规能够及时解读并号召行业贯彻实施,对于企业和职业院校的需求及时把握并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从而有效减少校企合作的搜寻成本,降低机会成本。
  (三)校企合作的规模及周期
  在企业合作初期投入固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的规模越大,企业所获取的净收益就越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周期也会影响企业的收益率。根据冉云芳、石伟平等的研究,当学生实习周期满3个月时,企业的短期收益=短期成本,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的状态;当学生实习周期达到12个月时,企业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因此,只有当校企合作的周期和规模达到一定的量,才能更大限度地补偿企业成本。
  (四)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
  服务企业是职业院校的本职要求之一。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校企合作双赢的目标。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借助企业环境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投入一定的成本。为了补偿企业投入成本,职业院校要提高自身服务企业的能力。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熟练人才,从而降低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先进技术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等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市场分析、技术攻关、项目咨询等服务,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来补偿校企合作中的投入成本。
  (五)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诚信度
  所谓诚信度,是指一个人诚实和讲信用的程度。一个人诚信度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人格品德,另一方面取决于期望值的实现程度。根据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的观点,期望不等于现实,期望与现实之间会出现三种结果,即期望大于现实、期望等于现实、期望小于现实。当期望大于现实时,人们往往由于对现实的失望诚信度会急速下降。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参与校企合作一旦诚信度下降,就会出现单方面不履行校企合作协议而中止校企合作项目、中途退出校企合作的行为。站在教育的立场,学生退出校企合作基本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或承担的损失较小。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初期投入的相关搜寻与决策成本、学生招聘和培训成本将付之东流,产生沉没成本。
  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机制构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校企双赢的模式。为了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意愿度,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应共同努力、多点出发,共同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本的补偿机制。   2.制定合理校企合作周期,提升企業收益率。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校企合作周期满3个月,企业才达到盈亏平衡状态;校企合作满12个月,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如果校企合作时间太短,则无法深入开展各项活动,校企合作效率将会受到影响,因此,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合作的周期应该大于3个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可以采用“2+1”教学模式,即学生2年时间在职业院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1年去企业进行企业实践。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产业学院”模式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在“产业学院”内一边学习,一边企业实践,3年的企业实践时间累计达到12个月。通过这样两种方式,确定最佳的校企合作周期,从而使企业在校企合作周期内收益达到最佳。
  3.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减少流失成本。对于校企合作后期产生的学生流失,一方面,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前期应全方位进行项目宣传,让学生全面透彻了解项目的实施方法、管理体制、薪资待遇等,从而客观评估自身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可行性,降低自身参与项目的期望值。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在校、企、生三方协议签订以后,教育学生遵守协议相关规定,诚实守信,按照协议有关规定完成校企合作项目。对于学生出现的中途退出等破坏协议的不诚实守信现象,学校应制定违约赔偿机制,提高学生退出成本,防止学生中途流失,从而减少流失成本。
  五、结语
  根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要求,校企合作要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迈入新时期的历史潮流下,仍然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认识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既具有“教育属性”,也具有“市场属性”。在国家“放管服”改革中,政府和行业对于校企合作要采用多样化引导手段,发挥政府和行业市场参与者的角色,拓展政府补偿校企合作企业成本的渠道;尝试将金融资本融入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推向市场,以市场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程培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分析:交易成本范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4(34):27-32.
  [2]韩亚召,熊旭.《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年度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召开[EB/OL].(2017-12-04)[2018-10-
  08].http://edu.people.com.cn/GB/n1/2017/1204/c1006-29685296.html.
  [3]李素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壁炉现象”的成因与补偿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4):5-11.
  [4]冉云芳,石伟平.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成本、收益构成及差异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9):56-66.
  [5]冉云芳,石伟平.企业参与办学 成本收益几何[N].中国教育报,2016-07-12(5).
  [6]石伟平,王启龙.促进校企规范合作 全面推进产教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15-18.
  [7]王红英,胡小红.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成本与收益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23):58-62.
  [8]王启龙,石伟平.德、奥、澳三国现代学徒制补贴政策:经验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1):66-73.
  [9]BEICHT U,WALDEN G,HERGET H.Kosten und Nutzen der Betrieblichen Berufsausbildung in Deutschland[M].Bielefeld:Bertelsmann,2004.
  [10]GAMBIN L,HASLUCK C,HOGARTH T.Recouping the Costs of Apprenticeship Training:Employer Case Study Evidence from England[J].Empirical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10(2):127-146.
  [11]Williamson,Oliver E.The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3):548-5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3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