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本式成长教育之我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育的本质是追求自我教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使学习者学会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2014年我参加了“学本式成长课堂”课题研究。下面就这个课题研究过程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什么是“学本式成长课堂”
  什么是“学本式成长课堂”?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学本式成长课堂”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这里的学习者不只是指学生,而是指教师、学生和直接参与者。也就是说,在学本式课堂上,师生相互配合,围绕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习目标,促进师生成长。以学习为基础的课堂不是以学生为基础的课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学生结构化预习能力、自主学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将方法教给学生,达到学生能够运用方法自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本式成长课堂应该什么样子
  1.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能够自主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学生才会去学习。当然学习方法很多,有预习的方法、朗读的方法、读的方法、识字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2.结构化的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
  所提到的“结构化预习”是有目的、有方法的学习准备、它不是单一的知识预习,而是立体系统的,带有发现性特点的深度预习。以前我们的预习只是单一的字、词、读文,标自然段。当然1—2年级还是可以以“字词为主”的,在往高年级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下作者、背景,还可以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想写到旁边,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自己查找一下,不明白地带到课堂里来,有时我们教师还可以尝试把课后习题,让学生预习一下。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教师一定要重视预习,形成简单的预习单,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还有一点提醒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查工具书的习惯,因为老师不可能永远伴在孩子身边,当他们独立学习时就需要通过查资料去学习,才能终身学习。
  3.创建“问题导学”“先学后导”的课堂
  “学本式成长课堂”是在问题引领下师生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现在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是教师追着学生问,精彩的是猜中教师想要的答案。刚才高悦老师的课“问题导学”就非常明显,学生通过预习把不明白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那有的老师要问了,如果我们尝试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的话,一但学生没有问题时该怎么办呢?那就要求我们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备课,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相应的问题学习,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当然这里的预设问题,也是有学问的。不能学生一读就明白的问题,比如说《趵突泉》一课,第一自然段就已经说明白,济南的三大名胜,老师还问学生“济南的三大名胜是什么?”学生一读就知道,那我们设计的问题还有用吗?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时,是否考虑一下我们设计的问题时要注意:学生会的不问,学生能自己学习会的不问,你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就别提了。设计真问题、大问题,能够推进学生思考的问题。那我们到底该问什么样的问题呢?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树立大问题意识,一节课要有设计有灵魂的问题。第一是能绷起思维神精的问题。第二是绯徊于知识路口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要给学生知识的问题。第三是竖起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我们老师要给学生一个思维导向,往哪方向思考,设计这样的问题。第四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第五是能拓展思维时空问题。第六是能引发创新思维火花的问题。所以每节课前我们要想好设计什么样的问题,你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
  那么当学生能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时,带到课堂上来,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一个发现、生成、解决、再生和解决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学生们刚提出的问题往往相对简单,即使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我们的老师可以先“晒一晒”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他们讨论哪些问题可以合并,哪些问题更有价值,哪些问题更能引起人們的思考,哪些问题会引起争议,分析原因,不断培养学生的提问水平,使问题最大化。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教师就马上讲吗?当然不是,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进行讨论解决,全班同学生没有解决出来的,老师在适当地去引导,去点拨。一定要记住这句话“思考比答案重要”。这样我们的课堂通过“生本联导”“生生相导”“师生互导”,来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出“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
  4.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组织形式
  创建学本式成长课堂,必须创新传统教学组织,建设小组合作团队的学习机制,教师只是其中一员,是充满导学智慧的“大同学”。小组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率;让学生合作起来,交往起来。
  5.构建“大小同学的关系”
  教师应该成为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大同学”。在真正意义上,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人文、自由、开放的合作学习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4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