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微写作”教学实践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微写作”,是指充分运用网络环境资源及其优势,使英语写作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提高写作兴趣、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就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  初中英语  微写作  实践
  一、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兴趣
   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写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学生处于非英语生活环境,在英语学习中,还没有形成英语语言思维习惯,学生感觉英语写作是一种负担。还有的学生只注重词汇、语法的机械记忆,在英语写作中错误百出,以汉语的语言思维进行英语写作,结果导致许多语法与句法错误,面对种种出现的错误,感觉非常茫然,失去了英语写作的信心。部分学生在英语写作的时,无法融入英语写作的情境当中,往往被所给出的英语写作材料所困扰,不知道如何运用与安排,以至于英语作文单调枯燥,没有将自身的真情实感及观点完整地表达出来。由于对写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对教师批改评价与反馈采取无视的态度,没有向同学及教师请教的欲望,这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
   2.写作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负担
   由于学生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也给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造成了不小的负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写作题目,写作题目的设置需要对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考量,确保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英语写作,以通过写作为手段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另外,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批改时,发现部分学生在英语作文时处于敷衍应付的状态,导致英语写作作业潦草、错误频出,教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与反馈,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不能做到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详批,也影响了学生对自身写作的反思。然而,即使教师以优秀学生作文给其他学生提供示范,让学生进行参考与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兴趣,这也对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表达欲望
   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遇到的一个难点是感觉到无话可说,主要是学生写作的出发点脱离了生活实际。生活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环境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如在学习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围绕单元主题“假期你打算做什么”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因为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贴近,所以学生踊跃参与话题活动,说出自己假期要做的事情。为使学生真正能够理顺写作思路,教师还播放了假期旅游的媒体片段,以“说”为切入点,让学生口头叙述画面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并展开想象。然后,根据自身的假期打算,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无话可说了,思路清晰,并且也减少了出现句法与语法以及拼写错误。
   2.从仿写入手,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通常采取为学生写作设置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的教学程序,这个过程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需要进行词语的选择,并用英语进行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让学生从仿写开始,然后进行自主写作,这是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将用网络搜集整理好的句子通过大屏幕展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对英语句子的思考,并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仿写训练。
   3.运用图片展示,开展丰富的写作活动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展示与写作素材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个性签名、个性桌面设计等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优美的网络图片与英语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网络营造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创作。例如,在学习When was he born这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生日贺卡的设计,也可以让学生对他人及自己的生日、生活经历等进行归纳与总结。在课堂导入活动中,教师通过网络的搜索引擎,搜集相关名人生日及事迹的阅读,然后让学生理顺写作思路,对自己的父母等家庭成员以生日介紹为切入点,进行事迹的写作。这样有效激活了写作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微写作”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写作资源,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仿写、图片展示等手段,有效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与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玲芬.积跬步至千里——初中英语“微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8):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