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语言精炼优美,表现了深刻意蕴和动人境界。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技巧地引导学生进入细微情境,体味接受美的熏陶启迪。可从“多元朗读,诗画结合,启发想象”三方面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意的美好,浸染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古诗、意境、诵读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节奏明快,语言精炼,意境悠远,内涵丰富,每一首都晓畅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起来曼妙无比。因此,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意的美好,浸染学生的心灵。
  一、多元朗读,感受诗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境的最有效方法,它既是一种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学生通过朗读时的音调、表情、姿态和情绪,再现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感悟诗的意境美。
  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我便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不加字减字。自读后,再指名个别读,此时要求是一句一句读正确,注意词的连贯,按标点停顿,找到朗读古诗的一般节奏,其他同学互相评议,让他们纠正或指出读错、读破的字词,这时,教师可在黑板上标画出相应的节奏符号: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样一来,学生就更直观了。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表情朗读,最后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读、比赛读、男女读等形式,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体会到了春不醉人人自醉的美妙感觉。
  古诗词的意境,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音乐,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适当采用音乐搭配朗读,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又能为再现意境创设氛围。如《咏柳》配以明快的钢琴曲,《静夜思》配以忧伤的小提琴曲,《江雪》配以幽怨的二胡曲,《天净沙·秋思》配上凄婉的古筝。又如读高适的《别董大》,先出示“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这样荒寒而又壮阔的送别画面,诗人为好友送别,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大要在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奔波,诗人自己也是飘泊不定,二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惆怅,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的,但是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时配上一曲《春江花月夜》带点忧伤而又舒缓明快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离别在即、惺惺相惜的心境,走进诗人没有悲凄只有豪迈的意境。
  二、诗画结合,展现诗的意境
  学习古诗,仅仅通过语言来分析古诗,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是不完美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展开教学,师生一起动手,结合文本的图画,让学生画简笔画,不求形似,唯求神似。
  1.教师示范画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用简笔画的形式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增进对古诗的认识。如在学习高鼎《村居》一诗时,我将一幅山村春景图,用简笔画描摹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我重点勾画了渐渐发芽的青草、自由飞翔的黄莺、随风摆动的杨柳和放学归来的儿童,将诗与画巧妙结合,一个山村春景,儿童放风筝的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借助图画,学生对诗歌理解得深刻,记得又快又好。
  2.学生自己画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把握古诗的大意之后,借助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画出来。小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绘画方法,结合多媒体的演示,然后自己去描画,不求多么精美,只求传情达意。比如,学习李绅的《悯农》,我让学生用手中的彩笔,去画炎炎的烈日、挥汗如雨锄禾的农民、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米饭。画完后,再让学生叙述自己所画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古诗词的意境美。
  三、启发想象,揭示诗的意境
  古诗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去构想诗词中的画面。
  如教学《静夜思》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了诗意,知道作者是独自一人在他乡生活。这样我叫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帮助学生创造一个独自在家的情景:“今天,你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现在你一个人在家,外面黑黑的,四周静悄悄的……”“这时你的心情怎样?最想的是谁?”“你在家都那么的孤独,特别想你的爸爸妈妈,那你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看着家乡的月亮却不能回家的心情是如何?会想谁呢?”学生会脱口而出:“孤独,想家,想家里的人。”這样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总之,引导学深走进古诗意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结合诗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境,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