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将近二十年了,开始教学低年级数学时我感到有点吃力,要想方设法地去适应这些稚嫩、顽皮的小孩子,了解他们的性格,认同他们的行为,说小孩子的语言,甚至和他们一起“傻笑”……,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感受颇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一、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从儿童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好动是一年级学生的天性。积极主动的活动是他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组织、提供的情景、活动用具,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或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等意识。
  当然,设计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考虑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比如,“开火车”口算比赛,则主要是通过口算、说的训练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比如,“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则主要是通过各种操作、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的意识。比如,在《过生日》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模拟买蛋糕、切蛋糕、分蛋糕、说想法的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理解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比较三杯饮料的多少中,我准备了高度一样,但口径大小不同的3个透明玻璃杯,倒上饮料后,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通过这一活动,能够让学生明白高度一样的杯子,装的饮料也相同时,杯子越细,装的饮料就越少;最后又呈现出两个形状不一样,眼睛难以分辨的饮料时,我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利用教具(若干相同的小透明杯子、若干量杯),小组内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明白比较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比如,“小小商店”,则是通过让学生模拟买东西的现实活动,体验实际购物中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所要遇到的计算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好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包含着一些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其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让学生在课堂中说起来
  数学教学活动,不管是一年级还是其它年级,均要实施主体性发展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比如,在教学《前后》这节课时,我几乎让全班同学扮演了一次“小记者”,报道“森林运动会”中小动物赛跑和赛车的实况,大部分学生能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方式正确描述出来,同时让学生思考:4号车为什么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儿又在后面?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这样,通过观察、模拟和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为后面学习《上下》《左右》打好坚实基础。
  针对一年级学生“有话说不清楚”的现象,我会引导他们表述自己想法的机会,比如,“你能不能再说一遍?”“有谁能帮他说清楚吗?”“他刚才说的是什么,你听明白了吗?你能重复一遍吗?”“你同意他的发言吗?有没有不同的观点?还有什么补充意见吗?”等等。这样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嘴说出来,既能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优化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诸多能力。
  1.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比如,在教学“甲数比乙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时,通过操作与演示,使学生明确 甲比乙多(少),从甲(乙)里去掉和乙(甲)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多(少)的部分,从而要用减法计算。这样,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了,掌握了分析的思路,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编了一道这样的习题:56-3□=□□,这道习题的解法、答案不是唯一的,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开放性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当时学生的反映很强烈,课堂气氛很活跃,游戏结束时,他们还意犹未尽地说,以后还要多做一些这样的游戏,他们还说要回去考一考爸爸或妈妈,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要当一回他们的“小老师”。这样,经过反复地练习,既可以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当然,还有很多的能力,如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等,有待于课堂上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提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凡是适合学生的,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均可以引入课堂,使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在玩中学,在学中做,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是教育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等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其次,是有目的的要求学生完成书本上的练习。比如:改错题,要求学生先判断计算的正误,再检查计算中的错误,最后查找错误的原因,整个过程独立完成。多次训练后,既能改掉学生粗心、毛躁的坏毛病,又能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獨立思考和探究的精神。
  以上是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也是在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和生活中,发现了这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管用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将不断的去探索,找到更多、更好的、更能适合一年级孩子学习的方法和模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