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华亭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关键词:华亭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一、华亭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近年来,华亭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有职业农民10850人,占乡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48.8%。其中,药材、核桃、蔬菜等种植能手1397人,肉牛、生猪、羊、鸡等养殖能手2423人,核桃等农产品加工能手2441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1324人,园艺工、农村建筑匠、沼气工等能工巧匠3008人,乡镇兽医员、农药销售员、兽药经销员168人。
  二、华亭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来看
  一是受传统观念束缚,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现阶段农村中青年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务农的大部分50岁以上,而且都经营着如玉米、药材、生猪、牛羊等一、二项主要产业,他们对培训培育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计较短期利益,认为较长时间离家培训,影响家中产业,收益受损,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短期提高农民专业技能难度大。短期快餐应对式培训,培训时间短、重点突出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要真正提高农民的业务技能,就必须系统的学习培训,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培训对象而言,他们接受系统学习培训的能力差,短期提高专业技能有一定困难。
  (二)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渠道看
  虽然有农业部门、人事就业部门、教育部门等,但培育的角度不一,而且都以速成培训居多,很难达到提高整体综合素质的效果。
  三、今后的思考与对策
  (一)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内外动力
  一是建立完善管理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农牧民培训的跟踪服务和管理,统筹规划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就业信息、培训信息、职业介绍、安全保障工作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农牧民技能培训服务机制,确保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牧民能够及时、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农民参与培育积极性。如对于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d以上培训合格的,除来回车费、吃住报销外,还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产业上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项目和资金扶持,使他们实实在在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充分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同时设立政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办领办支柱产业园、龙头企业;三是保障农民培训经费,调动部门积极性。地方财政切实保障培训部门的工作经费,做到既有钱养兵,也要有钱打仗,调动培训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件关乎农业农村发展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并最终形成一整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包括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制度等。省市应当出台农民培训的相关法规条例,规范农民培训工作,让农民培训成为一项日常的重要工作,同时让农民真真切切的掌握培训的知识,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目前华亭市《华亭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从培训对象、培训计划、证书发放、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构建了三大体系,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职业农民考核认定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从三个方面来保障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开发持证农民网上监管系统,对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农民的信息实行网上监管,建立完善持证职业农民的网上数据库。
  (三)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育途径
  首先,教育培训项目内容设计要符合当地生产实际,使农民真正感到培训对自己的生产有实际帮助,激发参加培训的兴趣,积极参与。其次,在平时的教育培训过程中,有意識多向农民灌输现代农业技术在生产中产生巨大效益的典型事例,组织农民外出参观新科技运用的示范园区,让农民对现代技术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深化农民的科技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四)坚持因地制宜,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围绕农村的现状、农民迫切需要等方面深入开展培训需求的调查摸底,针对不同村、不同产业具体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并按照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所需,设置培训、指导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培训实效。二是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顺应农时、季节特点,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如:农民冬闲、夏季挂锄时进行集中办大班培训,农忙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拓宽受训者的范围,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行“反复性”地培训。三是合理选聘教师教材。坚持聘请专家与本校教师相结合。教师将广大农民对于养殖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管理技术、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农产品安全检验、植保技术等相关技术问题予以汇总,然后定期聘请专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满足广大农民对种养等技术的需求。坚持统一教材和乡土教材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自编乡土教材、通俗易懂的实用科技小册子、光盘,并达到“四性一强”,即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专业性,地域性强。使学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农民容易掌握,也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农民和农业生产实际。坚持印发技术资料与发放技术光盘相结合。一方面,将专家教授技术讲座刻录成光盘,发至示范村,组织科技培训示范户和辐射户集中播放;另一方面,将技术资料发放到示范户,做到村村有技术光盘、户户有技术明白纸。
  参考文献:
  [1]童洁,李宏伟,屈锡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5(4):91-96.
  [2]马建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职业教育责任及行动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13):73-79.
  [3]买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