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传苗

  【摘要】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有大量精美插图,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插图使用为例,从巧用插图导新课、析内容、培能力、构体系等方面论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材插图 巧用插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44-02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量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色彩鲜艳图片被引入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这些教材插图作为生动具体的“历史教具”,与文字互为补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俄国著名古典教育家乌中斯基曾说“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说明教材中的插图,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素材,特别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精准解读和合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图中学史”,可以让有些抽象难懂的历史知识变得直观浅显,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为例,谈谈自己在巧用教材插图,优化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巧用插图,设疑引趣导新课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起始环节,犹如一首优美歌曲的前奏,更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因此,许多老师非常重视新课导入的设计,想方设法,寻找各种资源,但却忽略了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大量形象性、生动性的插图。其实,有时候我们只要巧用教材插图,通过设疑引趣导入新课,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连通世界新航路》这一课时,教师出示教材P34插图6-4哥伦布到达美洲和教材P35图6-5新航路开辟航线图,然后设问:“美洲大陆是哥伦布最初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吗?如果不是,那他原本是打算去哪里?又有什么目的呢?”通过向学生抛出一个个的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新知的兴趣。在提问设疑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新航路开辟航线图及注解,让学生主动学习去发现新知,从而巧无痕迹地导入到本节课程新航路的开辟。
  巧用教材插圖,设疑引趣,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更好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等起到很大的帮助。正好印证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巧用插图,化难为易析内容
  如果把新课导入比作一首优美歌曲的前奏,那么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则好比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有些历史知识比较抽象,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讲清、讲透,学生又能较好地理解和接受,这是每位上课教师的愿望,当然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教师若能巧用教材插图,则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时,为突破本课重难点知识元朝巩固和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就巧用教材插图教学,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教师通过PPT出示P48图3-1、P93图4-28、P106图4-48的秦、唐和元朝疆域图,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提问:“你发现秦、唐和元朝疆域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很快回答:“元朝疆域更大。”教师又问:“元朝疆域变大了,能不能完全照搬秦、唐的管理制度来维护统治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能。”“那么,元朝统治者为巩固和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又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学生根据元朝疆域图和教材文字内容,很快就在图上找到相应的知识:“元朝创新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教师追问:“面对这么辽阔的疆域,元统治者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查找元疆域图和教材内容回答:“建立完善的驿站系统、开凿新运河、开辟海运航线,交通得到空前发展,从而更好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管理和统治。”通过对元朝疆域图详细解读,把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化难为易,轻松地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元朝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巧用教材插图,就要注重把插图生动、形象的特点和教学重难点内容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既生动有趣,又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讲清知识重点,减轻学生知识记忆的负担,促进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用插图,精雕细刻培能力
  一首优美的歌曲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课堂教学就如优美歌曲一样,要注重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践行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如果能巧用插图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方面,定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例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课时,笔者先出示教材P93图8-10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然后设问:“你从图中人物表情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看出,图中日本的签字代表高傲的表情和清政府代表的无奈与沮丧,教师又问:“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情?”学生就能很快联想到屈辱的《马关条约》内容,签订条约的历史背景——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教师再出示教材P95图8-13时局图后设问:“什么是一目了然和不言而喻的?”学生根据插图内容就知道,这是在19世纪未,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历史。然后,教师追问:“这两幅图片表述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通过图片的观察分析,得出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正是因为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签订马关条约,引起其他国家效仿,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许多教材插图其实凝固着一段段的历史,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比文字还要传神、生动、富有内涵,也更能刺激学生的感观,激发主动探究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发现、探究色彩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四、巧用插图,化零为整构体系
  知识体系的构建,会激发学生又一次思维高潮,就如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让人难以忘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插图经常作为考试内容和考试命题的重要素材出现在中考试卷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教材插图,让学生主动将一些知识点串联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加深对该知识的整体把握。
  例如,在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这一知识专题时。笔者同时出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P49图3-3秦朝行政系统简图、P89图4-20三省六部示意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设问:“这分别是那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分别对这些插图配上解说词?西汉、北宋、元、明、清这些王朝在加强封建专制制度上又有哪些创新的做法?”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就构建起一个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从创建、完善、高峰发展演变的知识体系。
  巧用教材插图,进行专题知识教学时,要注重把相同属性的历史知识或事件用插图连接起来,构建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梳理知识脉络,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材插图不仅仅是教科书的辅助材料,更是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插图资源充分利用,对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和优化课堂教学有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子贤.中学历史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179.htm